本报记者 田文生
敏感问题不回避
“十七大前后,海内外出现了一些关于中央政治局委员和部分省市委书记的任命短信和网络新闻。我想问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传言薄熙来到重庆出任书记,汪洋到广东出任书记,是否准确?薄熙来什么时候到重庆?第二个问题,如薄熙来调任重庆的消息是真的,请问你是怎样看待这种"民间组织部长"的信息?第三个问题,汪洋即将调离,你怎么评价汪洋在重庆这两年的政绩?你认为汪洋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11月15日16时31分,重庆市首场自主新闻发布会出现超越“常规”的敏感问题。
首次登台的重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文天平稍作停顿:“你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经注意到了境外媒体的有关报道,但目前我还没有得到任何权威的消息。第二个问题,你提到了所谓"民间组织部"的预测准确性,你觉得他们准确的依据是什么?”
“但是我觉得有两点,”文天平扶扶眼镜,“既然中国政府允许所谓的"民间组织部"传出短信或这样那样的传闻,本身就是中国民主进步的一个标志。此外,如果所谓的"民间组织部"真的预测那么准,我倒有个建议,他们干脆不在民间组织部里干,去炒股好了。”
吹风会上,重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周波、文天平曾表态,“可以提任何与重庆有关的问题”,吸引100多名记者拿着“放大镜”走进会场。
不忌讳记者揭短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定,发言人会因首次亮相而打上喜庆的红色领带,当打着暗色领带的文天平出现时,敏锐的记者很快感觉到这场新闻发布会的确与众不同。
发布会前5天,重庆沙坪坝家乐福超市发生群众为抢购优惠11.5元的菜仔油而发生踩踏事故,造成3人死亡,31人受伤。文天平预料到,这势必成为记者提问的焦点,“打红色领带显然不合适,这是对死去群众的不尊重。”
在记者提问环节,有意无意中,话题变得尖锐,记者们试探着“自由提问”的边界。经过几个当地百姓普遍关心的油价物价上涨、地铁进展等问题的“预热”后,新华社记者发问:“家乐福踩踏事件调查工作进展如何?重庆市政府会不会启动行政问责?”
刚才还侃侃而谈的文天平语气沉重了下来,表情趋于严肃,他并没有“打太极”,而是代表市政府明确表态,深表痛心和遗憾,并对伤者家属和受伤群众表示慰问。介绍完相关情况后,他表示:“是否启动行政问责还要等待最后的调查结果。”同时他承诺一有消息就会向公众通报。
几个问题后,记者再度追问“家乐福踩踏事件”:抢购促销食用油的市民多来自低收入家庭,如何避免类似的现象再发生?这次还捆绑上了“10月2日公交车纵火案”,“重庆交通事故不断,有没有政策来防范”等问题。
闪光灯此起彼伏,新闻官依然没有回避。
“那些揭政府短的问题,只要客观准确,该承认的我就承认,该道歉的我就道歉,”文天平表示,虽然自己将直接面对记者,但并不忌讳记者揭政府的伤疤,“更关键的是促进问题的解决。我们欢迎批评,更欢迎记者提建设性意见。”
“我们敢于推出自主新闻发布制度,就敢于面对这些问题。”周波认为,这本身就表明重庆政府将以自信、积极的姿态去面对媒体,这也是对自身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自信的体现。
“作为发言人,我不会说违背党的政策的话,不会说不负责任的话,不会说违背事实的话。”周波说,那些暴露政府不足的问题,如果客观存在,政府会积极快捷地修正,发言人不会回避,不会掩饰;如果发言人的确不了解这个具体问题,将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市民关心的问题集中回答 发布会上,更多让“老记”陌生的气息扑面而来:即使是新闻发言人的主动发布,其选题也变得格外重要。
文天平开门见山地澄清了“三峡库区将二次移民400万”的说法——近期不少境外媒体都误以为重庆将像三峡工程百万移民般,再次移民400万——该信息的新闻价值不言而喻,加之新闻官口中没有其他新闻发布会常见的系列套话,很快吸引了记者的兴趣。
首次亮相的新闻官表述中很少有“衙门味”,扼要易懂,毫无歧义:新的转移300万~400万人口的规划,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相结合,并不是刚性的指标;而三峡工程百万移民是因为重大工程建设,政府主导搬迁并予以政策性补助的具体工作,两个概念完全不同。
新闻官的发布是带着老百姓的问题来的:先是重庆市民非常关心的两路口“新桥添新堵”的规划解决方案;接下来,是群众反映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户免税3年的政策未落实的问题,记者听出了其中“敲山震虎”的意味;最后,是重庆轻轨何时对老年人免费。
“以前,我们作为政府新闻办公室公务员,只搭台,不管唱戏,现在,既搭台,又得唱戏。”周波说,“做发言人是赶鸭子上架,诚惶诚恐,担心自己没答好,愧对称号,更损害政府形象。”
“但我们并不惧怕挑战,”他说,“我们会尽可能地用新闻语言回答记者的提问,力求做到让我们的回答能成为记者的标题。”
据了解,自主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专用邮箱,以及工作和传真电话,民众可藉此点题。
“这是重庆的"新闻110",市民反映的情况都能得到及时的回应,”周波说,电话公布后,平均每天有10多个电话打进来,信箱公布最初的4天内,就收到80多封邮件。“我们尊重社会公众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用这种形式收集民意,满足百姓知情权。”
他说,“新闻110”收集的普遍性问题,将在自主新闻发布会上集中回答;如纯属个案,将转交给有关单位妥善处理。
在重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列席市政府常务会,参加市长、副市长主持召开的重要专题会议和工作会议,参加市长重要工作调研考察活动,同时还将根据需要参加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并承担对外新闻发布工作。这系列举措能确保他们全面地掌握信息。
周波说,从表面上看,自主新闻发布会是记者和发言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实质是记者背后的民众与发言人所代表的政府之间的沟通,重庆将从制度建设入手,确保民众和政府的有效沟通。
为此,重庆出台了系列文件,建立三级政府的新闻发言人队伍,并进行培训;还明确了新闻发布的形式。更引人关注的是,对“谁有权发布新闻”做出明确限定。
以前,谁都可以接受采访,可能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形。此次重庆界定:今后凡涉及重大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只有三种人有权进行新闻发布,即区县或部门的主要领导、各级新闻发言人、被授权人。
为保证政府信息发布的权威、快捷、准确,重庆要求相关区县、部门及时提供基础信息,否则,一旦造成重大损失,将追究责任,实施问责。
周波说,现代干部不能局限于做“老黄牛”,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还要学会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有新闻素养,敢于面对媒体和公众,尊重新闻媒体的规律,增强临场应变能力。“不能在接受采访时信口雌黄,不懂装懂,或者吞吞吐吐顾左右而言他,甚至找种种借口推脱。”
记者自发起立鼓掌 因记者们热情极高,原定1个小时的发布会被迫一延再延,当文天平宣布因为时间关系,只能再提最后两个问题后,罕见一幕发生了。
服务员将话筒递给一名女记者,她正准备站起来提问时,邻座另一位特意从成都赶来的记者跳起来“抢”走了话筒。
记者在很多发布会上看到,因为没有新闻价值,主办方时常挖空心思提前想好问题,央求熟识的记者照问,以免冷场。即便这样,问者无心,答者无味,终以冷场告终。
而重庆首场自主新闻发布会开始前1小时,现场就已经满是前来抢座位的记者。按时到达的记者已没有座位,不得不席地而坐。对地区性的政府新闻发布会而言,记者这样的参与热情是极少见的。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周波说,重庆的自主新闻发布会对记者是完全开放的,只是囿于场地原因不能让市民参加。“只要有合法证件证明是记者的,即使所在媒体在重庆未设常驻机构,或并未得到邀请,都可参加,不用申请。”
同时,重庆自主新闻发布会还邀请外国驻渝使领馆新闻官参加。
发布会结束后,记者们自发起立鼓掌。“我当记者10多年,从没有这样做过。”《光明日报》记者张国圣说,“我想,掌声包括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为发言人的表现由衷折服,二是为正式付诸实施的自主新闻发布会制度喝彩。”
照片:11月15日,重庆市政府举行首场自主新闻发布会,记者纷纷举手争取提问机会。本报记者田文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