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新闻中心 > 公益 > 国内公益
广州艾滋门诊成朋友聚会 艾滋患者演绎病房恋情
时间:2007年11月27日04:01 我来说两句

  广州艾滋门诊纪事

  编者按:一间小小的诊室,坐满操着各式各样口音的患者。因为同一种疾病,命运之手把他们从天南地北带到这里。在连续追访的一个多月中,记者深深感受到,到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艾滋病诊室看病,对于很多感染者和患者来说,除了寻求对抗病魔的力量,也是享受可以袒露真心的一刻。这间普通的诊室,每天都在上演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在这里,有人劳燕分飞,也有人找到一生中的真爱,有人体会到世态炎凉,也有人寻觅到相知相惜的知己。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本报推出“广州艾滋门诊纪事系列报道”,为您讲述发生在艾滋病门诊的故事。记者雷坤

  与其说是诊室,这里更像个朋友聚会的场所。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8时30分,人们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这里,他们之中有老人、婴儿、孕妇,有面色各异的夫妻,有父母兄姐陪伴下的患者,也有民警看管下的戒毒者。在这里,他们只有一个身份——艾滋病患者。诊室里最常见的一幕,是新来者与先到者熟络地招呼,新结识的朋友则在候诊空隙忙着交换电话、QQ号码。和患者难得的放松相比,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艾滋病科主任蔡卫平的心情要沉重很多:“病人越来越多,可医生却越来越少。”

  不少医护换药误扎过自己

  “早先的时候,艾滋病并没有独立出来,没有专门的诊室,也没有专门的病区。”市第八人民医院艾滋病科主任蔡卫平说,直到两个月前,由于人丁过于“兴旺”,艾滋病诊室真正拥有了候诊区等的自己的“地盘”。

  每天早上8时30分,护士阿丹准时上班。穿上护士服、小心地戴上口罩和手套,阿丹坐到自己的位置,她的面前,是一排一排预备装血样的玻璃瓶。“瓶盖的颜色不同,表示检测项目不同。”阿丹的身后,几面墙壁旁都竖着一直顶到天花板的柜子,每扇柜门上都写着编码。“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都在这里,到了该复诊的时候,我们会提前打电话提醒病人,把他的病历找出来,看完再收回保存。”阿丹说,服药几年之后,患者会陆续出现抗药性,这时就需要更换治疗方案。“这个一定要看病历才能知道”。根据估算,存在这里的病历资料至少有数百份。

  阿丹告诉记者,早先她在病区照顾住院的艾滋病患者,这几年则固定在门诊。“没人愿意到艾滋病病区,别说招医护人员了,就连找个扫地的阿姨,都比别的病区费劲。”在艾滋病区工作,最害怕的就是值夜班,黑漆漆的夜里,一个小姑娘负责整个病区的病人,有时赶上几个病号换药打针,不小心就会扎到自己手上。“忙得厉害了,好多人都误扎过,不过还好,没有医护人员感染过。”应付吸毒的艾滋病患者,也是护士们犯怵的事,“有人发起毒瘾,把大小便都拉在床上。”

  艾滋病区护士也常面对歧视

  “都说艾滋病患者受歧视,其实我们医护人员也是一样。”阿丹说,除非很熟的亲戚朋友,平时在生活中,他们都很少谈及自己的工作。因为害怕,甚至连老朋友都连带着疏远了。艾滋病的所造成的鸿沟不仅存在于普通人和感染者之间,也存在于艾滋病医护人员和其他医护人员之间。记者了解到,因为担心男友不接受,有些艾滋病科的姑娘一开始并不告诉他们实情。“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两人本来相处得很好,可一说自己在艾滋病科做护士,男友马上变了脸色,再后来就借故疏远,本来大家都很看好的恋情,就这样黄了……”

  患者门诊演绎“艾滋恋情”

  不过,和艾滋病患者呆久了,阿丹也找到自己的乐趣。阿丹说,艾滋病患者在自己的生活中需要隐瞒,只有到门诊看病的时候,他们才能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每次开诊除了手脚忙,嘴里从来都没闲着的时候。“有时,他们也会很真诚地邀请我们上家里去玩儿。现在每天都有很多老熟人过来,不过新面孔也越来越多。”

  记者了解到,来艾滋门诊看病的患者和义务帮忙的“红丝带”志愿者之间还发生过一段佳话。门诊有独立空间之前,一直在“红丝带”里面开诊,病人等待就诊的时候,常常和志愿者聊一会儿天。一个志愿者阿文,本身也是HIV携带者,和一个患者聊天时擦出了火花,进而发展成恋人。今年4月的时候,两个人“拉埋天窗”,没忘了为自己牵线的月老,还专门回艾滋病诊室派发喜糖,羡煞了不少单身患者。

  医患比例越来越失调

  诊室越搬越宽敞、开诊时间越来越长,还有不少患者慕名从外省赶来求诊。但是,艾滋病科主任蔡卫平却忧心忡忡。“病人在增多,但是医生不仅没增加,反而还走了两个。”蔡卫平说,现在抗病毒药物已经有20多种,可以据此制定数十种鸡尾酒疗法的治疗方案,这几年来,对艾滋病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但问题是治疗手段越来越进步,人们对艾滋病的态度却未能与时俱进,歧视和偏见无处不在。

  据悉,艾滋病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是吸毒感染,有些住进了病房,但毒瘾并未戒掉,时时发毒瘾大闹医院。还有的被家人抛弃,即使病治好了也不愿出院,干脆以病房为家,把病区当成了养老院。对于这些,医生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广州现在建了一所专门的医院,准备收治吸毒的艾滋病患者。”蔡卫平告诉记者,听说病房已经建好了,但是迟迟没法开张。“最大的难题还是缺医生护士。卫生部门希望我们艾滋病科派人过去,我们哪抽得出人手?”

  “我觉得对待艾滋病患者,应该用一颗平常心,不要过度恐惧,也不要过度同情。”总结和艾滋病患者相处的经验,蔡卫平说,把他们当普通人,让他们安心过正常的生活,这是对艾滋病患者最好的关注。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 精华区 辩论区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唯一能打出【范特西】的输入法!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公益展示
山村教师挖煤帮贫困生
山村教师挖煤帮贫困生
盲人教师感动中国
盲人教师感动中国
山东母亲捐肝救子
山东母亲捐肝救子
关心重庆癌症姑娘
关心重庆癌症姑娘
救助被害打工少女
救助被害打工少女
·粘在铁轨上的童年
·救助羽萧
·研究生寻找出走姐姐
·新生代民工的隐忧
·查看更多
    搜狐视觉
爱心助学
爱心助学
留守儿童
无偿献血海报评选
·爱心助学公益广告
·艾滋病的公益广告
·环境保护公益广告
·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吸烟有害公益广告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