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最痛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昨日,端坐在记者面前的老袁(化名),衣着朴实,面容安静,语气平缓地讲述了往日的故事——
1992年,作为单位派遣到坦桑尼亚的务工人员,阔别家乡2年的我回国,但入境检查时,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后经过省、市进一步检测,被确诊为湖南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不少人带着不安看着我,还有更多的人眼神里充满敌视。”重回家乡那一刻,我的心就像跌入了冰窖。曾经热爱的工作丢了,所在工作队的先进荣誉被取消了……那时的我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渐渐地,随着大家对艾滋病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加上我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发病症状,周边的人也开始慢慢接纳我们一家。如今,走到路上,很多人都会主动与我打招呼、聊家常,还会不时到我家串门。
快16年了,我一直没有发病,儿子已经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能够像正常的父亲一样,见证儿子成家立业。
记者手记艾滋病感染者渴望关爱
从确诊患有艾滋病到现在近16年,老袁依然活得好好的,这在艾滋病治疗中应该算是个特例。在老袁的身上,记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种旺盛的生命力,他对生命的热爱也感染了他身边的健康人。
其实,老袁作为湖南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曾经承受的痛苦肯定要远比其他艾滋病感染者重。在不为人理解,甚至没人愿意跨入家门的漫长日子里,老袁和家人就像是一叶孤舟,孤独地在世界上飘零。
对老袁来说,从当初受尽歧视到今天被人接受,这见证了社会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不忌讳地跟他聊天,让他曾一度绝望封闭的心逐渐被感染、被融化。
老袁和其他艾滋病感染者所希望的,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关爱:他不仅仅需要家人无私的关怀,更需要来自工作单位、社会各界的一点点理解,而不是突然失去一切。
是的,我们不能因为艾滋病威胁人类的健康,就认为是所有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罪过。因为,那样做只能加重这个人群的感染,而这个人群一旦感染率高,全社会都要付出代价!
社会干预“宽容处方”赶跑病毒
据市疾控中心主任石国勇介绍,长沙一直在努力营造不岐视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社会氛围。目前,长沙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农民和城镇贫困居民中艾滋病患者实施免费抗病毒治疗,为保证艾滋病病人能及时领取免费药品,市疾控中心专门派人管理药品的领取和分发;对自愿进行艾滋病检测的人员实行免费艾滋病咨询检测;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治疗;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实行免费上学;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给予关怀救助和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展生产活动。
今年10月,《长沙市贫困艾滋病病人治疗补助实施方案(试行)》正式实施,长沙地区的贫困艾滋病病人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均可获得治疗补助,个人只需承担20%的治疗费用,补助最高限额达每年16000元。对于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村、城镇艾滋病病人,承担20%自付部分仍有困难的,在其出院后,经申请后民政部门还将按《长沙市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办法》给予适当救助。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