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行琴正辅导自己的学生 记者 唐浩 摄
华龙网讯(记者石果) 年仅27岁的她生活在无声世界已14年,但教书已近9年。敖行琴是重庆市荣昌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也是全市教育系统惟一一位聋人教师,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她说:“我没想过其他,只希望通过努力,帮助聋哑儿童打开一扇通向精彩人生的大门。”
13岁那年的一天,正在上初中的敖行琴上课时,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但她却根本听不清楚老师在说什么,为此医院给出诊断,“重度混合性耳聋,听力损失已达80分贝”,本是满怀抱负的敖行琴回到清流镇马草村贫困的家,泪流满面。
贫困的家无钱给她治病,敖行琴哭得声嘶力竭,甚至想一死了之。终于,母亲说:“你拿着这点钱,继续去上学吧。”敖行琴重新回到了学校,却隐瞒了自己耳聋的事实。听不清老师讲课,就学着看口形,借同学的笔记,自己看书学习。
凭着顽强的毅力,敖行琴读完初中,并成为全校惟一通过会考的学生,获得了继续参加升学考试的资格。1996年,敖行琴考入荣昌县师范学校,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1999年,19岁的敖行琴成了清流镇中心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一个聋子,怎么能当老师?”面对一些学生家长提出的质疑,敖行琴用多写板书、多看口形的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疑问:是可以的。
在学校,她大力推崇激励教育。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她都立即予以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一学年结束时,敖行琴所带的班,语文成绩成为全年级第一。
工作之余,敖行琴一直在攒钱治病。2004年暑假,敖行琴到新桥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令人叹息:“极重度感应神经性耳聋,听力损失已达120分贝,还会继续减弱。”这击碎了敖行琴活下去的精神支柱。敖行琴想自杀,但站在河边,却没勇气跳。她舍不得心爱的讲台。
2006年9月,经朋友介绍,她站在了荣昌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讲台上。很快,敖行琴就得到了这些聋哑儿童的信任,与他们打成了一片。
今年暑假期间,学生刘向国准备放弃学业,到主城区打工。得知这一消息后,敖行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服他回到了课堂,她所说的道理就如她的日记中写到的:我要以人格魅力让大家认可,而不是接受别人的同情,自己要站起来,要自立、自强、自尊、自信、自爱。
(责任编辑: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