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12月13日电(记者 呼涛)中国正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众多资源型城市减排潜力巨大,成为国际温室气体减排的“生力军”。
在欧盟,减排1吨二氧化碳的交易价格约为27欧元,而在中国,只需要10美元至12美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市场和供应方。据亚洲开发银行预计,中国每年将提供近1.5亿到2.25亿吨二氧化碳核定减排额度,这意味着每年可能带来高达22.5亿美元收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能源和CDM项目官员何平曾表示,在清洁发展机制下,中国已经成为帮助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重要伙伴。清洁发展机制为发达国家处理棘手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提供了双赢选择。
黑龙江省政府特聘CDM项目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张昊春博士介绍说,中国很多企业提高能效降低污染意愿强,却因技术落后、资金不足而进展非常缓慢,从国际减排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很多项目都可以开发成为CDM项目。因此,在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清洁发展机制涵盖面广、行业众多,潜力巨大。
近日,河北省邯钢集团与瑞典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署CDM减排量购买协议,通过向该公司出售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到2012年可获2亿元人民币的纯收益。同时,黑龙江省一度为污染重、能耗高困扰的“煤城”七台河通过发展煤层气、焦炉剩余煤气发电等煤炭伴生资源,年回收利用煤气11亿立方米。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发改委主任高翔说:“很多资源型城市注意到清洁发展机制的机遇,利用资源优势参与到风电、水电、煤层气回收、造林等领域。中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巨大,资源型城市利用国际资金和技术转移实现减排,恰逢机遇。”
随着开展停伐保护天然红松林并参与国际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项目,中国“林都”伊春2007年收获了20万千瓦“大风刮来”的风电清洁能源。2007年12月,森工资源型城市伊春作为中国第一批低碳城市,又在全国率先启动博士后创新团队“碳汇经济”项目,将森林的固碳减排和林区风电等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作为森工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有专家指出,在中国尤其是资源型城市发展清洁发展机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互联系,已经贯穿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可持续农业、清洁生产与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与交通发展、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多领域都可以在减排中“释放”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