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古沉船南海一号打捞 > 南海一号最新消息

南海一号今日整体出水 廿载海洋梦今朝实现

当年考古工作者把“南海Ⅰ号”中的部分文物打捞出水。(资料图片)
当年考古工作者把“南海Ⅰ号”中的部分文物打捞出水。(资料图片)

考古队员水下发掘
考古队员水下发掘

  最新消息:

  10时20分:广州日报记者王广永报道 南海一号已经开始整体起浮。

  “南海Ⅰ号”试探性现身

  昨日,备受注目的“南海Ⅰ号”,随着亚洲第一吊“华天龙号”的吊臂,缓缓告别沉睡了八百年的海底,两次浮出水面。

  据“南海Ⅰ号”打捞总指挥吴建成介绍,包裹了“南海Ⅰ号”的沉箱昨日进行了两次试吊,因为“南海Ⅰ号”的沉箱在海水里已经放置了半年之久,试吊两次是为了测试其能力并对其进行加固,从而保证“南海Ⅰ号”古沉船和船上文物的安全,为今天沉箱全部出水做好准备。

  昨天,当被泥沙包裹的沉箱露出水面时,“华天龙号”运用其巨大的吊臂力量将承载古船的沉箱平移了500多米,并安放到半潜驳船“1601”上进行加固。露出水面1.5米是“华天龙号”最花力气的时候,也是沉箱最高露出水面的位置。“华天龙号”的吊臂为此使用的最大吊力为3860吨,而按照“华天龙号”设计的起吊能力是4000吨,因此吊起来很平稳。

  二十年前,“南海Ⅰ号”被意外发现,这些藏于海底的古老沉船神秘面纱被揭开一角。就在这一年,中国水下考古正式诞生。

  二十年后的今天,“南海Ⅰ号”惊艳出水,中国水下考古事业也走过了风风雨雨二十年,终于告别初创时代。

  老外海底捞宝 23万件国瓷被拍卖

  张威,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主任。他是中国首批水下考古人员,也是参与中国水下考古次数最多的人,他参加了中国近海90%的水下考古。他告诉记者,1985年,在中国南海海域,一艘载有23万青花瓷器、125块金锭的“吉德摩森”号清代沉船被英国人迈克·哈彻打捞上来,哈彻1986年将所捞文物拿出来去拍卖,拍卖所得达2000多万美元。

  国家文物局获知后,派陶瓷鉴别专家去阿姆斯特丹,准备用3万美元拍回一部分中国瓷器。但由于金额太少最后一件瓷器也未拍回。此事极大地震动了国家文物局。大量的水下文物,因为我们没有能力进行考古发掘,而被国外的私人打捞公司打捞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文物局决定要发展一支自己的水下考古队伍。”

  首期水下培训班 广东人占三成

  魏峻博士,中国水下考古新生派代表,也是此次“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工作的重要成员。“‘南海Ⅰ号’的意外发现是中国水下考古诞生的另一个契机”,魏峻说,“南海Ⅰ号”被发现后,令人尴尬的是,由于中国没有自己的水下考古队伍和考古力量,“南海Ⅰ号”在水下23米~24米,上面还有1米到1.5米的淤泥覆盖,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完全没有力量去发掘。

  内外困扰,中国文物局决定发展自己的水下考古力量。1987年,中国文物局成立了水下考古协调小组和国家博物馆的水下考古研究室,并派员到美国和荷兰学习水下考古技术。1989年和1990年,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合办了第一期水下考古培训班。魏峻博士称,当时培训了11个人,其中广东的人员占了4个。

  从1989年开始到现在,中国水下考古队做了大量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三次发掘分别为辽宁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发掘、碗礁一号以及华光礁沉船。三道岗沉船主要出水了元代的磁州窑生产的白地鹤花的瓷罐、瓷盆和碗,基本可以判断该船是元代沉船。

  中国水下考古 告别初创时代

  1998年,国家又组建了西沙水下考古调查队,对西沙群岛附近的水下文物进行一次调查,调查发现了13处沉船点。近两年,中国水下考古队员又对福建的碗礁一号和华光礁一号进行了成功考古发掘。随着“南海Ⅰ号”的惊艳出水,中国水下考古事业也正式告别初创时代,迈向新的辉煌。

  小资料:南海海域沉船多

  中国南海海域被誉为与地中海、加勒比海齐名的世界三大沉船坟墓之一,且比它们的沉船数量还要多。据统计,在这片辽阔的海面下有着超过2000艘沉船,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南北朝。

  法国权威专家:

  “南海Ⅰ号”打捞

  考古史上独一无二

  专家:李特(Eric Rieth)博士

  法国国家海事博物馆研究中心主任,CNRS(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古船历史研究及欧洲沉船研究领域的权威。昨天,李特博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远洋连线采访。

  问:在您看来,“南海Ⅰ号”打捞会对中国的水下考古带来什么影响?

  答:沉船能够妥善保留下来,考古人员能够在岸上对沉船进行彻底搜查,参观者还能在博物馆现场观摩沉船,这些对于海底考古学的研究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次考古将是一个推动相关科学发展的巨大“原动力”。

  问:据目前考古推断,“南海Ⅰ号”应是南宋时期的一艘对外贸易商船。南宋时期欧洲是否与中国存在贸易关系?

  答:很难相信,在12世纪至13世纪,在中国与欧洲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经济联系。不过,1275年至1280年正是欧洲人“敲开中国大门”的时期。从这个角度来讲,“南海Ⅰ号”的存在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问:在您看来,中国的水下考古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

  答:中国的海洋考古正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这次“南海Ⅰ号”打捞项目将会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记者陈睿)

 郑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装备部部长,同时任中国船舶学会教授,研究中国海洋文化、舟船文化的专家。

       郑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装备部部长,同时任中国船舶学会教授,研究中国海洋文化、舟船文化的专家。


席龙飞:中国造船史权威专家。目前任中国船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理事。

        席龙飞:中国造船史权威专家。目前任中国船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理事。


杜玉冰:原宁夏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对丝绸之路及瓷器有长期研究,近年来专注于水下考古研究。

    杜玉冰:原宁夏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对丝绸之路及瓷器有长期研究,近年来专注于水下考古研究。


  郑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装备部部长,同时任中国船舶学会教授,研究中国海洋文化、舟船文化的专家。

  席龙飞:中国造船史权威专家。目前任中国船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理事。

  杜玉冰:原宁夏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对丝绸之路及瓷器有长期研究,近年来专注于水下考古研究。

  昨日,本报邀请的多名专家抵达阳江海陵岛,以上三位专家团成员做客本报,对“南海Ⅰ号”试探性出水进行了现场点评。今日上午,专家团还将走进本报“南海Ⅰ号”网络直播室,对“南海Ⅰ号”出水进行现场权威点评。

  已出水十几艘沉船无一完整

  在提及南海Ⅰ号之于中国造船史的意义时,席龙飞连赞“价值连城,无价之宝”,将被直接写入中国造船史。他说,中国到目前为止,已经出水十几艘海船,但没有一艘是完整的。“现在很多古船信息,都只能通过史料记载和现代造船技术,进行推测,而“南海Ⅰ号”的出水,可以找到很多实证信息,进而完整勾勒出宋代船只的形态和内部特征”。“南海Ⅰ号”在南宋时期是比较普通的海外贸易商船,正因为普通,才更具代表性。

  中国远洋古船可“见风使舵”

  “像咖啡、巴士等词汇,是国外的舶来品,但‘锚’这个词,却是国外‘剽窃’我们的”,席龙飞向记者讲述了这段趣事。明代,中国船舶的锚由木石结构发展到了铁制的“四爪锚”,由于汉字中的猫、锚同音,这个被称作“锚”的船舶属具便连通其名称,也传到了西方。在英文中,吊锚杆叫做CAT-davit,起锚滑车叫做cat-block。

  席龙飞说,中国的远洋古船全部是帆船,而且都是硬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使用的基本上都是软帆,只能顺风航行,一旦遇到逆风,则只能停航,等待风向转变。但中国帆船在大海中行驶时不惧怕各方来风。顺风自不必讲,如果行船中正遇上逆风怎么办呢?原来是将帆调整一个角度,然后侧面前行,走一个‘之’字型的线路,通过曲线行走的方式完成前行的目的。他感慨,“‘见风使舵’最早应该是用于海上帆船的,真佩服先人!”

  “南海Ⅰ号”考古价值难用金钱衡量

  由于“南海Ⅰ号”沉没时并未发生倾覆,而是正态下沉,据此,不少专家判断“南海Ⅰ号”可能是由于超载而沉没。对此,席龙飞和杜玉冰均表示,仅凭目前的有限信息,尚不能做出上述判断。“因为‘南海Ⅰ号’上装载着数十万件的瓷器,船上甚至还有压舱石,所以即便因风暴发生沉没,也不见得会发生倾覆。”

  由于“南海Ⅰ号”上装载的主要是外销瓷,因此有专家认为,外销瓷多以民用为主,不见得会有很大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对此,杜玉冰表示,此说有失公允。“只关注文物的经济价值,这太狭隘了。”

  杜玉冰认为,“南海Ⅰ号”的考古价值是多方面的,上面的文物可能解开‘海上丝绸之路’的诸多秘密,一个小小的果核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此外,“南海Ⅰ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对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等都提供了典型标本。

  “南海号”打捞出水后,就将入住专门为它建造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内。目前,水晶宫的建设进展如何?市民要等到何时,才能前往水晶宫,一睹“南海Ⅰ号”的真容?昨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专访了参与水晶宫筹建工作的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劲博士。

  1

  “毛坯房”堂堂正正迎“新娘”

  “这个‘毛坯房’就是‘南海Ⅰ号’的‘新家’”?这两天,前往阳江海陵岛静候“南海Ⅰ号”入宫的游客们,不免发出这样的疑问。对此,参与水晶宫筹建工作的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劲博士笑着解释:“粗服乱头,不掩国色,‘毛坯房’恰恰就是‘水晶宫’的风格。”的确,与很多博物馆豪华气派、五光十色相比,现在的水晶宫确实显得有些“朴实”。

  “这可不是毛坯房,相反,建筑难度更大,科技含量更高。”曹劲博士向记者揭开水晶宫建筑外观的谜底。原来,水晶宫的外部结构全部用清水混凝土浇制而成,呈灰白色,以后除了进行局部修饰外,不会进行任何装修,既不贴瓷砖,也不喷涂颜料。“国内外很多文化建筑都采用这种表现形式,旨在突出古朴、庄重的风格。”曹劲表示,这样的建筑方式不仅不是“偷工减料”,反而比普通的建筑施工要求更高。水晶宫目前完全具备了“南海Ⅰ号”的入宫条件。

  2

  “水环境”研究目前尚未结束

  曹劲告诉记者,“南海Ⅰ号”打捞出水“住进”水晶宫后,还有很多很复杂、很细致的工作要做。模拟海水环境的一些生物指标、海水成分指标等,要在水晶宫内完全做出来,还需要一些时间。

  既然现在水环境还没完全弄好,“南海Ⅰ号”这个时候就进去,会不会有问题?对此,曹劲解释说,水晶宫取的是外海海水,已经非常接近原来的水环境,“近海的水环境和远海会有极微小的区别,但海水从来都是流动的,在一定幅度里变化,是允许的。”

  “现在还有很多实验要做,比如说如何防止藻类和有害水生物的生长,如果搞得不好,一两天之内,藻类都覆盖了,海水的含氧量等也都要做到可控。”

  此外,沉箱里面有很多淤泥,入馆之后,采用什么办法把沉箱拆开,还需要再去论证。“好不容易把船弄到水晶宫里面,千万不要让它在里面散掉了。”

  3

  固定展厅明年上半年可开放

  据曹劲介绍,除了水晶宫之外,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还有三个固定展厅,一是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还有一个是中国水下考古历程展览,第三个则是“南海Ⅰ号”出水文物的实物展览。除了三个固定展厅外,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还设置了若干个机动展厅,可进行一些临时展览。

  即便“南海Ⅰ号”顺利入馆,观众也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南海Ⅰ号”这艘古沉船的真容。但曹劲表示,另外三个固定展厅的布展招标工作现在正在进行,预计明年上半年即可向市民开放。

  针对近日有媒体称将来国人可免费参观“南海Ⅰ号”的说法,记者昨日向该新闻的消息来源——阳江市文化广播新闻局局长冯绍文求证。冯局长当即表示,他从未说过此话。“‘南海Ⅰ号’短时间内还不会与广大市民见面,到底是不是免费,或者说票价到底是多少,都还没有进入讨论阶段,更不用说确定了。”

  4

  水下参观视觉冲击力更大

  进驻水晶宫后,观众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近距离目睹“南海Ⅰ号”的真容?曹劲透露说,根据目前的设计方案,观众可以沿着水池的周边走廊,从上往下看。此外,在水下还有一个廊道,观众可以像参观水族馆一样,在水下进行参观,这样距离更近,视觉冲击力更大。

  “南海Ⅰ号”进驻水晶宫后,其维护费用将是惊人的?未来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将如何维持正常运营?

  对此,曹劲表示,这个问题在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中已经做过研究,他们有信心使博物馆达到自身收支平衡。

  提及申遗问题,曹劲透露,“南海Ⅰ号”单独申遗比较困难,因为“南海Ⅰ号”作为一个独立的申报项目,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弱的,最后可能的是与宁波、泉州等地联合打包,共同将“海上丝绸之路”申遗。

  现场手记

  本报记者航拍现场盛况

  天气最差感觉却是最好

  昨日下午4时15分左右,一架小型飞机从阳江合山机场悄然起飞。广州日报两位摄影记者龙成通和庄小龙,是这架飞机的两位特殊乘客。这是广州日报专门为此次“南海Ⅰ号”报道而租用的飞机,而两位摄影记者,此次冲上蓝天,正是前往“南海Ⅰ号”打捞作业上空执行航拍任务。一张张视角独特、磅礴大气的新闻图片,正是出于他俩之手。

  天气最差感觉却是最好

  “这是我历次航拍经历中,天气最糟糕的一次,但却是感觉最好的一次。”走下飞机的龙成通对记者说。尽管经历了不少次航拍,早已失去了新鲜感,但这确实是阿通第一次乘坐报社自己租用的“专机”执行航拍任务,“享受乘专机的待遇,感觉当然最好”。

  阿通回忆,从合山机场起飞后,大约经过半个小时的空中飞行,两人乘坐的飞机终于到达“南海Ⅰ号”打捞作业现场上空。此时,空中能见度很低,海面上雾气翻腾,“在机场的时候,天空还是蔚蓝的,阳光也很明媚,没想到空中却弥漫着大雾,确实有些懊恼。”

  飞机在海面上空150米到500米之间逆时针盘旋着,不断寻找拍摄目标。窗口风很急,相机在空中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够拿稳。“朝海面放眼一望,沉箱部分露出水面,在高空隐约可见。靠近点,再靠近点,我不停招呼着身边的驾驶员,心都要跳了出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第二次执行航拍任务的庄小龙难掩激动。

  大策划大手笔不容有失

  “这次‘南海Ⅰ号’的航拍报道,是报社的大策划、大手笔,作为执行者,我们不容有失。”龙成通,广州日报珠三角新闻中心摄影记者。尽管加盟广州日报仅仅三四年的时间,但他几乎每年都会有一次航拍经历。如果说这次与以往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以前他总是乘坐政府部门执行任务的飞机,而这次,则是乘坐报社租用的“专机”。

(责任编辑:张勇)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龙号 | 魏峻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