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舍寄身800年的海洋“南海Ⅰ号”临岸却步
为确保顺利登陆昨夜在离岸4米处调整位置 八百年前它驶出海港后沉没,八百年后的今天它或将成功归航登陆,这段只有30海里的路程,它却慢慢悠悠“航行”了800年。昨晚8时50分,南宋古沉船“南海Ⅰ号”在海上停留46小时后开始向陆地移动,在东南风的陪伴下,开始迈出了800年后归航登陆的第一步。但昨晚10时许,在沉箱拉至半潜驳“重任1601”尾部距离海岸仅约4米处时,“上岸”行动突然宣布停止。
据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局长陈北先介绍,之所以停下来,是为了调整沉箱的位置,今日将选择合适的时机正式登陆。
上午:
半潜驳船紧贴海上码头 昨晨6时许,本报记者早早来到距离“南海Ⅰ号”只有10米位置的海上码头,再次成为第一家到达海上码头采访“南海Ⅰ号”上岸的媒体记者。记者在海上码头看到,几名穿黄色衣服的施工人员正拿着一个卷尺丈量码头距离,并在地上做一个小标记,然后又用白色的油漆在码头上着力地画出具体的位置和距离,每隔15米做一个标记。施工人员称,之所以会这样做标记,是要为气囊拉移沉箱时提供一个技术参考标准。另一些施工人员则忙着布置粗重的钢缆绳和焊接卷扬机,为陆地上拉移装载“南海Ⅰ号”的沉箱作准备。
上午10时,在“重任1601”船上,施工人员也忙着将钢缆绳与半潜驳“重任1601”套牢。十分钟后,钢缆绳开始拉移,半潜驳从距离码头30米的海上缓缓驶来。为了避免与码头发生碰撞,半潜驳准确地停在距离码头只有10厘米的位置,记者发现,半潜驳“重任1601”高于海上码头约20厘米。此时,除交通部广州打捞局的半潜驳“重任1601”外,还有“南天顺”、“德华”、“德鹏”、“重任202”、海事海警、公安边防等11艘船舶围在半潜驳的周围。
下午:
武警荷枪实弹保卫古船 昨日下午3时许,20多名武警来到海上码头对“南海Ⅰ号”登陆上岸实施保卫。下午5时许,现场加强保卫级别,20多名武警离开现场,数名荷枪实弹的武警站在海上码头,除与拉移“南海Ⅰ号”工程直接相关的人员外,武警将其他全部人员清离出海上码头。工程人员介绍,之所以将所有人员清离现场,是因为在拉移钢缆时,会产生千吨之力,如果一旦钢缆崩断,伤及人员,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是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保护岸上人员的生命安全。
前日工程船“南天顺”已经将一部分气囊放置在“重任1601”上。昨日下午4时,记者看到海上码头和半潜驳上的两个吊车一起将岸上的另外一些重达900公斤的气囊运至“重任1601”上。
下午5时,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及省文化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领导来到半潜驳“重任1601”,召开沉箱登陆前的协调会。此时,工程人员也将长6米、宽2.5米、厚25毫米的8块钢板搭建在码头与半潜驳之间。
傍晚:
气囊充好气沉箱稳稳离开地 下午5时10分,工程人员已经将16根气囊全部铺设完毕。一刻钟后,施工人员开始同时为16根气囊充气,巨长的气囊随着气体的不断注入慢慢地鼓了起来。下午6时30分,16根气囊完全被充好,将装载“南海Ⅰ号”沉箱微微顶起。20时25分,施工人员将铺在沉箱底部的枕木全部取出。
同时,另外一些工程人员在沉箱前的吊拉环安装两条拉索。记者看到,在沉箱的后面也有两台卷扬机,工作人员介绍,船上的两台卷扬机主要是用于控制拉移沉箱的速度,避免过快与过慢。
晚上:
“南海Ⅰ号”迈出登陆第一步 晚上8时许,海风逐渐加大,海浪拍打着码头,激起四五米的大浪。晚8时50分,岸上钢缆绷紧,绳索缓缓地将沉箱从半潜驳船上拉移,“南海Ⅰ号”登陆迈出了第一步。工作人员介绍,“南海Ⅰ号”登陆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将沉箱从距离船尾20米的地方拉到船尾位置。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一关,跨越一尺左右的海陆连接距离。记者在现场发现,在1分钟里,卷扬机就卷起约一米的钢缆绳,但沉箱只前进了丁点距离。此时,甲板仍高于码头,有近十厘米的落差。据山东海诺尔气囊公司负责人介绍,虽然目前码头与甲板有一定落差,但由于气囊是软的,工程人员可以通过调整气囊,完全能够实现沉箱的软着陆。
昨晚10时许,在沉箱到达半潜驳“重任1601”尾部距离海岸约4米处突然停止了拉移。据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局长陈北先介绍,之所以停下来,主要是为了调整沉箱的位置,确保沉箱万无一失地上岸,施工人员今日将选择合适的时机正式登陆。随后,为防止沉箱压坏气囊,施工人员又将先前抽掉的枕木放回原处,并对气囊安全放气,恢复原安全状态。
专家访谈:
广州打捞局:
登陆是打捞难点之一 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局长陈北先介绍,沉箱拉移登陆入宫的风险与困难绝不亚于沉箱起吊,由于海水不断在动,沉船入宫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为了确保古船的成功登陆,他们在行动上慎之又慎。
昨日下午,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副总工程师吴建成向记者介绍,“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工程在技术上主要有两个点是最关键的地方,其一是海底穿钢底梁,其二就是沉箱跨越1尺左右的海陆连接处。
“钢底梁在海底,没有任何的光线可以辅助,在穿第一根底梁时花费了十几天的时间,如果底梁穿不过去或穿不准确,则下面的工作将不能进行。”吴建成称,昨天进行的沉箱登陆过程,也是一个存在很大挑战的关键因素,从海上到陆地始终要保证船的平衡稳固,防止出现任何的偏差。
省文化厅:
考古人员一路保护文物 参加协调会议的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向记者介绍,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和资料的记录,他们特别安排了两名考古人员在半潜驳上。在海上漂泊了3天的“南海Ⅰ号”暴露在空气中,势必会蒸发一定的水分,是否会影响箱内的文物呢?景李虎介绍,他们之前曾经做过相关评估,箱内泥的含量很硬,且处于饱和水状态,外面的雨水很难进入,箱内的水分也较难蒸发。
“南海Ⅰ号”进入水晶宫后,如何对“南海Ⅰ号”实施喷淋?景李虎称,他们已经制作了一个喷淋系统,每小时对“南海Ⅰ号”实施一次喷淋,海水不需经过特殊处理,至于喷淋多少海水量,则要看喷淋之后“南海Ⅰ号”的状态。“水晶宫”南大门将在两个月之后修建完毕,届时水环境实验也已结束,那时将向“水晶宫”注入海水。而在未灌注海水前,对“南海Ⅰ号”实施喷淋,它将一直处于安全状态。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