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下,泰雅老人方阿妹正在整理菜畦。
90高龄的方阿妹是为数不多仍然健在的泰雅文面老人之一。
总人口数约为9万人的泰雅人是台湾“原住民族”的第二大族,分布在台湾北部中央山脉两侧以及花莲、宜兰等山区,文面被认为是泰雅人最重要的族群识别标志。
泰雅文化工作者田贵实先生告诉我们,对男子而言,文面是成年的标志,也是勇武的象征;对于女子,则是善于织布的标记。同时,文面还有辟邪、美观和祖灵识别的作用,经过完整文面的泰雅男女生时受到族人的认可、敬重,死后则可顺利通过“彩虹桥”,到达祖灵承诺的安息之乡。
但文面的风俗在日据时代被禁止,如今尚存的文面老人已不多(见图)。
花莲太鲁阁风景区旁的秀林乡富世村,有田贵实的家,也是他的文面工作室。50多岁的田贵实原是水泥厂工人,有感于泰雅人文面传统被人歪曲和日渐消逝,他从1993年开始做泰雅人文面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最大的心愿是建一个泰雅文面博物馆。他拿起相机,走入山林,为300多位文面泰雅老人拍下影像资料,收集复制了很多泰雅人的用品。这些工作主要靠撰写有关文章、售卖复制品及在国外举办展览来维持。
方阿妹的一幅文面照片就挂在田贵实工作室里。额头所文的图案已经模糊,一只眼睛也已失明,眼神却依然安详平和。田贵实最担心的是,健在的文面老人越来越少了,他估计5到10年内,随着文面老人的逐渐离世,泰雅文面会在台湾这块土地上消失。
田贵实那面积不大的工作室,参观人数已上万。田贵实也经常到访大陆,与大陆少数民族交流。他说:“我发现,和泰雅人一样,大陆的黎族和独龙族也有文身的传统,并且两岸的文身在很多文化特质上有重叠,其他方面共同的习俗也很多。我这才了解到,原来我们是一家人。希望透过我的展览,让两岸少数民族之间能够相互认知,彼此了解。”
泰雅人骁勇善战、坚韧耿直,在日本侵台时期,曾多次爆发激烈的抗日斗争。走在泰雅部落,耳畔不时传来张雨生的歌声。张雨生的父亲是来自大陆的国民党军人,母亲就是泰雅人。在高亢清越的歌声中,我们回味着泰雅人的美丽与哀愁,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