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雷
三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走了!在乌鲁木齐寒冷的冬日……
低回的哀乐、缓缓的灵车、肃立的人群……1月7日,乌鲁木齐上万名各族群众为“1·2”大火牺牲的三位烈士送行。
9时40分,载着三位烈士的灵车从市公安消防局特勤大队缓缓驶出……灵车走到哪里,哪里一片哭声。
公安部追授三位英雄为烈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追授三位烈士为“消防模范卫士”,新疆公安厅追授三位烈士为“优秀共产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委追授三位英雄“新疆青年五四奖章”。
“还有群众没疏散出来”
1月2日晚的场景将永远地镌刻在乌鲁木齐群众的心中。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扑救,德汇国际广场的火势仍然没有减缓。火焰从二楼、三楼、四楼……一直向上猛蹿。
德汇国际广场批发市场建筑结构复杂,化纤、摩丝等易燃易爆品堆积如山。在大楼背面地下室内还储有2吨重的柴油罐,如果发生爆炸,毗邻的建筑乃至整个“商业圈”将付之一炬,市场大楼的被困群众和酒店内的120余名旅客命悬一线,现场情况十万火急。
特勤一中队副中队长朱晓雷、见习排长张宇、士官高峰与战友们一次次地冲进火海,他们已从火中成功救出3名被困人员。
“楼里还有群众没疏散出来。”得知情况,三人又义无反顾返回现场。
两分钟、三分钟、五分钟……三人还没有回来,大家焦急万分。这时,对讲机传来朱晓雷断断续续的声音:“六七层之间……有……有人被困,请求支援……”然后,便失去了联系。
“请告诉具体方位。请回答,请回答……”然而,对讲机杳然无声。现场指挥部不停地用对讲机呼唤三个人的名字,还是没有回音。
指挥部命令一中队士官王利迅速带领几名战士前去增援。楼里伸手不见五指。战友们摸着水带往楼上行进。行至七楼楼道时,他听到了空气呼吸器的报警声,顺着声音,他摸到了躺在地上的战友,这个人就是朱晓雷。王利立即将朱晓雷拽到楼梯口后继续搜救,又在十几米远处发现了张宇。战友们摸索着将这两名躺在地上的战友抬向楼下。
此时,火势越来越大,六楼以上的通道已完全被浓烟封堵,搜救人员再想返回搜救高峰已不可能,被迫放弃……朱晓雷、张宇经医疗部门一个多小时全力抢救,无效,英勇牺牲!高峰的遗体也于4日14时在一期六楼东侧被发现。
“爸,我参加"敢死队"了!”
朱晓雷的父亲朱文生忘不了与儿子最后一次见面:1月2日19时许,朱晓雷回家看望父母。
吃饭时,儿子的手机响了。接完电话,儿子把吃了一半的饭碗往桌上一推:“爸、妈,有情况,我得赶紧归队。”
过了一个多小时,朱文生接到了儿子的电话:“爸,德汇大厦着火了,我报名参加了"敢死队"!”
没想到,这竟是与儿子的诀别。自从当了消防战士,儿子曾4次差点在救火过程中牺牲,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他总说:“我是战士,只要火场里还有群众,就是下刀子也要进去。”
张宇出生在湖北谷城县一个清贫的家庭。儿子是他们全家的骄傲啊!2003年巴楚地震,张宇冒着余震没日没夜奋战在一线。因为表现优异,荣立二等功,还被提了干。
“宇儿,你就这样走了……”张宇的父亲张勤贤泣不成声。
“高峰是我的好兄弟,每次出火警,都是我俩一组。每次他都抢着走在我前面……”特勤一中队班长王利抓着高峰父亲高福财的手悲痛欲绝。“高峰是业务尖子。本来这次任务他是值外勤的,听说火场情况复杂,他主动要求冲到第一线。”
“孩子这样去了。值!”高福财,这位从山西闻喜县赶来的不善言辞的农民,含泪这样评价儿子。
三个英雄走了,他们和战友的共同拼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火灾损失——消防官兵共疏散120余名旅客,从批发市场大楼救出6名被困群众;柴油罐未发生爆炸,保住整个“商业圈”的安全。
“他们就是英雄……”
乌鲁木齐燕尔窝殡仪馆,社会各界送来的花圈从大门一直摆放到吊唁大厅。为看烈士最后一眼,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上万名各族群众排着长队,默默来为英雄送别。
乌鲁木齐市水泥厂75岁的老党员吴远高老人前一天专门制作了一面锦旗。一大早,在女儿的陪同下,把锦旗送到烈士灵柩前。老人不住地抹着眼泪,喃喃自语:“孩子,你们是好样的!我这个老党员为你们感到骄傲。”
“五彩青春洒热血视死如归垂千古,金色年华降火魔凛然不惧撼天山。”
尽管英雄走了,但他们的精神永远留在天山南北。一位姓唐的女士牵着儿子的手来到灵堂,默哀后对儿子说:“照片上的三位叔叔是为了救火牺牲的,他们就是英雄,这就叫勇敢!你长大要像他们一样!”
还有不少人在互联网上点起烛光悼念英雄。百度贴吧,一位署名“消防老兵”的网友这样写道:“战友,作为一个消防老兵我为你们感到光荣和自豪。真的希望今后警铃不再响起,真的希望所有的战友都能安全归队……”(本报记者王慧敏戴岚)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