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公益
拒绝逃避
新黄浦实验学校 汪申扬
城市总是醒来的特别早,特别是在上海,马路上好像从来没有间断过马达的轰鸣。这座城市一直在奔走,承载着各种车辆,就像人一样,承载着各种心情。但我的心情总是被一种情绪垄断着——怕。
怕什么呢?是啊,我怕什么呢?我也一直不停地问自己。从上初中以来,我的心灵仿佛就被一层深深的不安全感所笼罩。我害怕看到试卷上的叉;我害怕上课的时候看老师的眼睛;我害怕大家都能做的题目自己思考了半天结果却被证明是南辕北辙;我害怕同学们笑我笨;我害怕开家长会的那天在静得可怕的夜晚等妈妈回家……
我想把这些都掩盖起来,呈现给老师一个优秀的学生;呈现给同学一个学习的榜样;呈现给妈妈一个争气的儿子。可是,这个连我自己都骗不了得谎言怎么可能去欺骗我周围的世界呢?愈发想去伪装,我总会输的越惨。
我错误地理解了中国的传统美德——谦虚、内敛。上课的时候,其他的同学积极的回答问题我却不断地告诉自己要沉默,与其装作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也不承认其实自己根本不明白老师在说什么。接着,我又开始找新的理由,这次是从爱因斯坦那里借来的——独立思考。下课了,同学们都热烈地讨论着,交流着,无论是什么样的话题,我都努力的躲开,摆出一副不屑的神情,而这种表情可以冷到让他们走开。其实我有很多话想说,可自己又难以跳出心中早已定格的“优秀”的匡匡。我为自己寻找借口,不懂的题目情愿瞪着它发呆也不问老师一句,并美其名曰“独立思考”。很显然,我的漏洞越来越大,考试的分数越来越低。而那些精心描绘的面具在分数面前就像燃着了的纸一样,哗的一声消失的好快,还烫伤了我的脸,我的心。
我开始默默的流泪,我沉受着老师的责问,同学的冷眼,家长的责备,我的自信开始沦丧,逐渐消失在我怎么也找不到的地方。留下的只有一副想象中的躯壳,而那副躯壳真的是自己吗?还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诱导着饥渴难耐的人向着相反的方向?我好想找个人倾诉,可我还是不敢,这个时候我第一次感觉到了迈出第一步是那样的艰难。
我慢慢地开始记日记,其实只是想自己想跟自己说说话。我一边写一边流泪,一边写一边跟自己说:“妈妈不相信我了,老师不相信我了……难道我真的这么没用吗?难道我真的这么笨吗?”一遍一遍,同样的话每天重复在自己的脑际,每天都伴随着无声的眼泪,好像整个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对,我完全被自己给封死了。
找不到自信的支点,找不到自己与那个“完美假面”和自己的任何相交,我终于绝望了。我开始回过头来看看真实的自己。我看着试卷上红字写的分数——这确实是我的答卷啊!别人可以否定它,可以嘲笑它,但是我也要瞧不起它吗?它确实代表着我的真实水平啊!无论怎样,连我自己付出的努力我也要对它们嗤之以鼻吗?这个时候,满是红叉的试卷于我来说却倍感亲切。我拿出那些被我藏起来并准备“销毁”的一叠试卷,一张张的翻看,一张张的体会,体会当时的心情——逃避,自始至终的逃避。
我把试卷按顺序放好,整齐的夹在试卷集里,开始重温已经陌生好久的真实的自己。真的丢弃好久了,而且,是我最先抛弃了那块未经雕琢、乍看起来满是瑕疵的璞玉!可我真的丢得掉吗?只不过在逃避罢了,为了不让别人看见那些瑕疵,我执意掩盖,最终导致心灵的背叛。可是瑕疵还是曝光了。
我透彻地懂了。我开始一点一点改变,一点一点说服自己,不断地告诉自己:“那就是你!有什么不敢承认呢?”然后我学会了坦白,没考好的时候我尝试着主动告诉妈妈,没听懂的时候我主动跟老师说我没有转过弯来,题目解不开的时候我主动问同学……我天天跟自己说:“如果那就是你,那就让全世界都知道那就是你,一个不完美的你!”慢慢的,我开始把自信的碎片组装起来,牢固地组装起来,因为它们都是根基于事实,坚实无比。
渐渐地,我有了一个信条:我并不完美,但我拒绝逃避。
评语:
“怕——逃避——拒绝逃避”。小作者生动的描述了他的一段心路历程。这是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将它展示出来,又是一次勇敢的面对,也是一次有益的收获。文章发人深醒,给人启迪,笔触细腻,用词准确,使人如临其境。
指导老师:金玮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