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公益
爱心三餐
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 吴泓琳
我出生在台湾,如今却在上海度过了一大半的中学生活。中学生的生活,除了做功课,还是做功课,它几乎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无风无浪,更没有什么惊悚意外。如果说,你想用个比较一般的词来形容这种生活,“乏味”或许就是。大约就是一般人常说的“温室的花朵”、“草莓”之类的话。
下课之后,冗长的功课、无休止的作业,使得睡眠成为生活中的奢侈品。常年以来,利用周末睡懒觉,即使昼寝也被视为“补眠”,在爸妈心目中,等同于长身体时期的“补品”。不过进补不能过度,每到中午艳阳从窗户中射进我的卧榻之时,妈妈的声声叫起,总是打破我的美梦。不管有事没事,有胃口没胃口,妈妈必定坚持用餐时间,进食如仪。
妈妈对于我们一家三口的三餐,有一种近乎仪节的坚持,从我懂事至今,未见推迟,已成严肃的“家规”。依照妈妈的“用餐理论”:民以食为天,一切的家教必从三餐始,并以之构成家庭秩序的磐石。
事实上,我并不太懂妈妈的用心,有时候还要闹一点小别扭,以示我的生活“自由”主张,但最终都被她无声无息的“饭来张口”的柔性攻势给瓦解。
有时候,碗里的残羹或是饭粒未能完全歼灭,她就会像个严肃的警察,立时纠正,直至清除殆尽。至于喝汤、嚼嚥,更是讲究,声音就是最大的箭靶,无声才不会成为“众矢之的”。妈妈常说,文明始于三餐,齐家、治国、平天下亦始于三餐。这种大道理,我几乎觉得好笑,但她坚持,强调只要实践,日久就会明白。
动作迟缓,是我日常生活中,爸妈口中叼念的主题。唯独用餐时刻,我的“慢条斯理”竟然在一日三餐中寻得了“避风港”,就像慢速垒球的打法,快速不一定最美。
最近在我居住的小区中,成排的桂花树都盛开了,花香四溢,妈妈拉着我在晚饭后漫步桂树下,走着走着,竟然在沁人心脾的桂花香之中,发现过往几年未曾感受的“秋思”,这种感觉在以往的日子里,不是视而不见,就是一点也不觉稀奇。
试着用摄影“定格”的角度,想想一日三餐、放学后的作业、晚秋的闲步……,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细细品味,原来生活是在千百个“乏味基因”组合下,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有序进行的“链条”构筑成一种叫做“平凡”的境地。生活其中,不知不觉浸淫着“平凡”,无声无息感受着“乏味”,日子久了,就成了自然。每当寒暑放长假时节,我虽然得到了兴高采烈的“自由”,却为颠倒的作息、不知所终的节奏,反过来在脑海中寻思起一丝丝的乏味与平凡。此时此刻,那个如恒星般精准运行的妈妈的“爱心三餐”,那个每人都会有的、再平淡不过的三餐生活节奏,却成了我的“定海神针”,它使得生活变得真实,真实的可以触摸得到的“乏味”和“平凡”。
前些天在电视银屏上看到我国奔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这让我想起宇宙世界的恒星运行,总有一种规律、一种秩序和持续进行多少亿光年的恒久。然而在这个讲究速度的IT时代,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变,生活似乎成了不断变化的渊薮,让人抓不着也定不着。
其实生活的“如常”,最合乎科学规律,也最自然。我越来越觉得妈妈坚持的“爱心三餐”有其自然的道理,“如常”的道理,虽然“乏味” 、固然“平凡”,但却成为我生命中生生不息的秩序力量。
我感到庆幸,即使繁花落尽,我们家仍有“平凡”的美味,足供品尝。
评语:
一日三餐,再平常不过了,无风无浪的生活也再“平凡”不过了,甚至平凡得有些“乏味”,但这就是真实的生活、美味的生活。这是作者从妈妈每天坚持的“三餐”中获得的感悟,有规律地用餐、有秩序地生活,这不是什么大道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妈妈”说的那句话“文明始于三餐,齐家、治国、平天下亦始于三餐”。
指导教师:陆海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