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要闻 > 世态万象

深入农家院 做好农村新闻工作

  说起抓新闻,不同的人,方法不一样。有的人热衷于跑会,希望从会上抓新闻;有的人爱跑政府机关,善于从机关的信息中找新闻。我是一名以跑农村为主的记者,在20多年跑农村的过程中,我对农家院产生了感情,热衷于从农家院里找新闻。
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农家院里新闻多。

  一﹑农家院出新闻故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我国,有9亿多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作为我国社会活动主要群体的农民,他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工作情况和社会实践,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多数是关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内容。特别是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件下发后,各行各业更是把新农村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认真抓紧抓好。

  我是个农民的儿子,从小就对农民感情深。1987年,报社领导让我跑农村后,我更是把报道农村,为“三农”服务,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积极践行。来到当时的北京日报郊区版(现在的京郊日报)后,差不多每个星期,我都要到农村去,走进农家院,与农民聊天,聊地,聊生活,聊生产。时常还住在农家院里,与农民们一起生活,从中发现了不少新闻故事。有些是在区县﹑乡镇政府机关里听不到的新闻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发生在十多年前,但仍有新颖﹑独特的特点。

  1990年11月,我在当时的北京市昌平县史各庄乡史各村采访,听说村党支部书记王兰英多次放弃出国的事(当时很多人想出国),我找到王兰英了解情况后,又从她的口中得知,临近的霍营乡霍营村的农家女郝立君将出国介绍养猪经验的事。于是,我又马不停蹄地去了解情况。结果,我写的《农家女郝立君登上国际讲坛》的故事,分别获北京市和全国农民报好新闻二等奖。我写的《党支部书记王兰英三次放弃出国》的故事,获当年的编辑部社会新闻竞赛一等奖。我在跑农村20多年的过程中,每年都有三四十个新闻故事见报。我所获得的市级以上新闻奖35个,其中有30个是从农家院里获得的。农家院,是取之不尽,写之不完的新闻故事的源泉。

  二、农家院里也能出新思想﹑新观点。有人说,农民文化水平低,他们的事,写新闻故事可以,写有思想性的新闻则不行。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既然农民是我国社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的党和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农民的思想﹑观点和呼声,只要我们找准了,同样能写出有思想性﹑指导性较强的新闻。

  1988年秋,我随北京市农办去顺义区北小营镇西乌鸡村参观蔬菜生产。当天,因我还要找北小营镇镇长采访,没有回城,便在北小营镇住了下来。吃罢晚饭,天还没有黑,镇里干部已经回顺义城区休息了。我没有什么事,又到西乌鸡村转农家院,和农民聊天。在和菜农皮宗扬聊天时,从他的口中得知,在种菜补贴问题上,市政府对近郊菜农补得多,对远郊菜农补得少。其实,远郊菜农在送菜上的运输成本比较高,不应该减少补贴。我又走访了其他几个村的菜农,他们也反映有这个问题。我根据菜农反映的问题写成《同是种菜农,待遇何不公》的报道。稿子见报后,市政府采纳了远郊菜农的意见,在蔬菜补贴上做到了近郊菜农和远郊菜农都一样,农民们非常高兴。这篇报道还被评为北京日报社好新闻一等奖,北京市好新闻三等奖。

  深入农家院,倾听农民们的心声,还可以弥补听县乡两级政府介绍情况的不足。一般情况下,县乡政府在向记者介绍情况时,往往反映问题不够。农民们则不同,只要你诚心诚意地与他们交朋友,他们有话直说,不会有所隐瞒。把农民的真实意见搜集上来,反映上去,也是记者的职责之一。

  如2002年,我在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小峪子村与村民聊天时,说起村务公开的问题,村民们反映,现在的村务公开,多数村干部只说好的,不说问题。特别是对村干部工作中的失误,应如实地向村民们说明,听取群众的意见,这样对村干部开展工作有好处。于是,我把村民们的这些建议写下来,用言论的方式写成《“村误”也要公开》的稿件。稿子见报后,普遍反映较好,不仅被评为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年度好新闻一等奖,还被评为北京新闻奖二等奖,全国农民报好新闻二等奖。

  实践再一次说明,农家院不仅出新闻故事,也出有思想性的新闻报道。

  三、深入农家院,还可避免新闻同质化,写出原汁原味的新闻。原汁原味,即原生态,是近几年文艺界兴起的一股潮流。我认为,在新的媒体形式不断出现,新闻大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让记者深入基层,多写原生态类的东西,可以避免新闻同质化,使报纸办出自己的特色,以便在竞争中取胜。记者深入农家院,用自己的智慧和眼光,去挖掘有新闻价值的原生态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让读者品尝原汁原味的东西,有利于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1997年,我去北京南郊农场鹿圈乡采访。乡党委组织委员老黄对我说:“老吕,我们的邻居刘继泰经常做好事,你得写一写”。我说:“这样吧,下周咱们去他家看看”。见面后我们看到,他的自行车上带着一把小铁锹和一个小扫把。我问:“你是搞环卫工作的る”他说:“我在大田里干活。”“这把铁锹是你浇水时用的る”“不是。”于是,刘继泰讲起了“小铁锹”的故事。

  刘继泰20世纪60年代参加工作,在农田里浇水,他带的铁锹是浇水用的。后来,农田浇水用上了喷灌,用不着小铁锹了,但他还是带着,用它来平整田间的土路。再往后,田间路变成了柏油路,按理说,小铁锹用不上了,但是,刘继泰仍然带着它。原因是,从城里运垃圾的车经常把垃圾洒在路上,刘继泰用这个小铁锹铲垃圾,为了让路面干净,他又添了一个小扫把。小铁锹是刘继泰思想境界的体现。这原汁原味的故事,使我很快提炼出文章的主题:《农业工人刘继泰,上班总带一把锹》。稿子得到总编辑认可并安排在一版的重要位置上发表了。读者看了后,普遍反映较好。京郊日报之所以被农民们亲切地称为“娘家报”,就是因为它与农民贴得紧,来自农家院的原汁原味的新闻,离农民近,农民们爱看。

  深入农家院,还有一个好处,可以避免新闻失实。1992年,北京平谷大华山的一个通讯员写了一篇稿,说有5个老农,为护林戒了烟。我和新闻部的领导看了后,认为这个线索不错,决定亲自去看看。当我们来到老农家里,5个老农,有2个正在抽烟。仔细一问才知道,这5个人都抽烟,只是护林时不抽。这个事实使我们更加认识到深入农家院,实地调查,显得尤为必要,要想当好记者,无论采访器材多么先进,深入实地了解情况,千万不能少。

  深入农家院,能写出独家新闻,农家院,是盛产新闻的好地方。

  (作者单位:京郊日报)
(责任编辑:郭扬)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王兰英 | 郝立君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