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采访大东区东站小学这6个孩子的过程中,记者一直被感动着,甚至被激励着。是的,就是激励,记者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无限的希望,因为有一个共同的符号就烙在他们身上:穷,且志坚。缺吃少穿的邓氏姐弟乐观地“对付”生活窘境,惟独不“对付”学习;10岁男孩王鹏轩与残疾爸爸相依为命,最大心愿就是“考第一名”;11岁的小佟丽帮爸爸撑起自己的家,一心要超越自己的“神童哥哥”;期末考试几乎拿到三个100分的宋佳,却因为要交学杂费而不能向父母报喜;还有极富数学天分的阮宝龙,贫穷没挡住他奉献爱心和追求大学梦……
10岁男孩
只想考第一
王鹏轩
10岁男孩王鹏轩,有着让人心酸的忧伤眼神。
每当上下学走到校门口,他都会用同样的眼神看着有父母接送的伙伴,眼里满是渴望:妈妈在他8岁的时候因病去世;爸爸是残疾人,为给妈妈治病卖掉家中所有的财产,如今只能和自己租住在不足15平方米的小屋里。
在小鹏轩的记忆中妈妈是对自己最好的人:冷了给他穿上厚厚的衣服,饿了给他做好热腾腾的饭菜,每到周末都给他买上一兜子好吃的,每到节日都给他买来新衣服……“妈妈去世的时候,我特别伤心,哭了一整天。”可从那以后,他没有再哭过一次。“我不会哭了。我长大了,不应该让爸爸看见,和我一起难过。”然而,在有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小鹏轩还是会站在校门口眼巴巴地望着,看着看着就呆呆地站着不动了……
这种情景,小鹏轩是不会告诉爸爸的。“我爸眼睛不太好,还要给别人打零工挣钱养活我,已经不容易了。我也就洗洗碗、扫扫地,能分担一点算一点吧。”由于家里条件不好,每次到交学杂费的时候他都要晚几天,“都是勉强凑够的。”鹏轩说,“所以好几年,我也不张口要穿新衣服什么的。”
对于这个男孩来说,与新衣服之类相比,自己更喜欢听爸爸对自己说一些关心的话。“有一次我手划破了,没有告诉爸爸,不想让他担心,我只是问他"哪儿能买到创可贴?"”鹏轩回忆起那一段对话仍然很激动,“爸爸马上就着急了,问我怎么了。后来知道我手破了,就问我疼不疼,还要亲自去给我买创可贴。
如今鹏轩已经把对妈妈的思念封存了起来。幸福对他来说,是更要珍惜眼前的亲人。“我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马虎了好几道题,但我喜欢学就一定能学好。我不想别的,就想考第一名,让我爸爸高兴。”
“百分女孩”
想上好中学
宋佳
数学100分,英语100分,语文97分。这是12岁的宋佳今年期末考试的成绩单。在这时候,她本可以很骄傲地告诉爸爸妈妈,可她却不好意思开口,因为在报喜的同时也不能回避一个问题:到交学杂费的时候了。
宋佳一家的经济来源是82岁爷爷的退休金,妈妈除了照顾她和患有心脏病的爷爷以外,还要照顾智残的爸爸,所以根本无法出去工作。“除了大人的药费,家里每个月剩下的钱只有三四百元,其它的靠孩子的大爷大娘帮助,就连现在住的房子都是她大爷大娘提供的。”宋佳妈妈说。
“我不苦!”宋佳望着记者说:“就是每次交学费的时候,我挺难的。”“为什么难?”记者问。“我不好意思说钱的事情,家里条件不好,我知道。”宋佳说学校开了电脑课后,自己一直希望有台电脑。“我家没钱买,可是我妈妈说了,要是我能考上好高中,说不定可以实现我的愿望。”
再有半年,宋佳就将升入初中。看着这个好苗子,班主任老师建议她去考个好中学。“我们打听了,三年得花一两万呢。”说到这,宋佳突然低下了头,慢慢地说:“念哪个中学,我还没想好呢……”
我要考大学
要考研究生
阮宝龙
“如果不是一封表扬信,我们可能还不知道阮宝龙家有那么困难,也没想到这个孩子如此善良。”阮宝龙的老师回忆说:“去年沈阳暴雪过后,宝龙邻居家的一个老奶奶给学校写表扬信,说下暴雪当天,宝龙帮着好几个行动不便的邻居奶奶,把门前厚厚的积雪都给清扫了。那信的最后一页,有五六位大娘的签名。”为此,老师特意跑到小宝龙家去家访,看到的是一间低矮的小平房。
房子只有20多平方米,夏天闷热,冬天冰凉。“我爸妈在饭店当零活工。妈妈因为累,落下了腰痛的毛病。”阮宝龙用一种很郑重的神情说:“但是我不觉得我比别人差,和其他同学没有什么不同。那封表扬信我也没有看过,因为很平常啊。”
小宝龙告诉记者,由于家境不好,虽然念到六年级,还是不敢想象自己要念哪所中学。“我爸妈每个月就挣那么一点钱,还要给我攒以后的学费。”宝龙的声音里突然带出一种恐惧的声调,虽然他倔强地不肯说自己家有多困难,却反复强调:“我数学很好,我对学习很感兴趣,我数学真的很好……”
“那以后你打算怎么办呢?”记者问。
“要是还能念书的话,我想考大学。”
“之后呢?”
“考研究生,可如果我连念书的机会都没有,我就不知道了……”
坚强小姐弟
“最爱”土豆丝
邓珊邓涛
11岁的邓珊和和9岁的邓涛是姐弟俩,他们从山东来到沈阳,和母亲租住在一间低矮的小平房里艰难度日。
邓妈妈告诉记者,女儿懂事着呢:带弟弟上学,帮自己干活,自己不在家的时候还给弟弟洗漱、做饭吃。“我给弟弟炒土豆丝吃。”邓珊接过话,顺手从灶台上端起一口黑锅,比划着说:“锅大,可是是铝的,不沉,我能炒动。”弟弟邓涛则站在一边说:“姐姐做得可好吃了。”邓妈妈说,“我在水果市场做力工,一个月就挣四五百块钱,交一百块钱的房租,再买点米、面、油、柴就不剩什么了。”所以,邓珊姐弟俩最喜欢吃的菜是炒土豆丝。
“为什么土豆丝最好吃?”记者问。
“因为是妈妈做的啊。”姐弟俩回答。还有一条最重要的原因他们没说,土豆最便宜。
邓妈妈哭了,她觉得孩子过得太苦。她说,去年,女儿身上起了水痘,半夜12点发高烧。“孩子身上又痒又疼,一直哭啊,我心里这个难受啊!好不容易挨到早上送去医院,医生说"条件允许的话,就打个吊瓶吧"。可家里没那个条件,我最后就给丫头买了一盒10块零8毛钱的药吃,算是挺过来了。”
“没事,这苦啥呀,慢慢地都过来了。”如此艰难的生活,在邓珊的眼里却不算什么:她可以给自己剪头发,剪成“狗啃”状也不觉得难看;她可以在沈阳百年一遇暴风雪那天守在家门口,看雪落一层便扫掉一层,让妈妈和弟弟方便出入;她可以拣别人丢掉的破布,剪成“心”形贴在墙上,美化自己的小家……所有的苦她都能忍受,但是绝不能忍受自己学习不好。“这次考试,我觉得考得不算好。数学、语文都考了90多分,没考上前10名。弟弟也是。”说这话时,记者第一次见到两个孩子脸上露出忧愁的神情。
邓珊说,家门口那条坑洼的土路是自己带弟弟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得走20多分钟,然后坐车。”土路,逢雨雪天就变得泥泞不堪,姐弟俩在里面趟着走,鞋和裤子就湿漉漉的。“到学校学习一天,就熥干了。回家路上要是又湿了,还是熥干。”记者问她,那样的话会不会感到难受,邓珊还是那句老话:“没事,这苦啥呀,慢慢的,都过来了。我要是学习好,都会慢慢好的。”
邓珊的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的许多老师和同学都喜欢这姐弟俩,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学习好。“中午吃饭的时候,有人给她们送好吃的,姐弟俩怕影响人家的午饭,就说"你们吃吧,我们吃的挺好的。"去年圣诞节,姐弟俩亲手包了一个苹果,偷偷放在老师的桌子上……”
她要帮爸爸
撑起自己的家
佟丽
11岁的小佟丽曾有一个很有名的哥哥——对生僻字过目不忘的“识字神童”佟杰。1996年的时候,小哥哥因病去世,父亲佟传学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爸爸总说我不如我小哥。”佟丽说起这事甚至要哭起来。“我对认生僻字不感兴趣,可爸爸让我学我就学了。”佟传学告诉记者,孩子的妈妈是智残,生活不能自理;自己做保洁员一个月就挣几百块钱。“除了给老伴买药和交各种费用剩下的钱,生活费不到300块钱。可我就想让我孩子学好。我记得以前邻居家一个小孩学的第一句话居然是脏话,我挺受刺激,那时我就决定一定让我的孩子把字认好,把书念好。”
佟丽虽然还不太了解爸爸的苦心,但知道一定要“念好书”,而且在她幼小的心里还有一个从来没告诉过爸爸的愿望:我要超过我的哥哥,也成为一个人才。小佟丽选择了自己的目标,她要学好英语。
“我刚学英语的时候,第一次考试才考了65分。”佟丽看着镜子骂自己:“你怎么就那么笨呢!”说到这儿,小佟丽突然咬了咬牙,说:“我和爸说"我要补英语"。”从此,小佟丽一个月“奢侈”地花上80元补课。5个月后,小佟丽期末英语成绩是98分,“我听力马虎了。”她眯起眼睛告诉记者:“下次我肯定能考100分。”
佟丽家虽然在亲戚的帮助下搬进了回迁房,然而身上的破旧衣服依然让他们和这个新家显得不配套。“我好好学习,肯定会超过我小哥。”小佟丽悄悄地告诉记者,说:“到时候,我也能帮上我爸爸了。”
请您帮助他们圆梦
邓家兄妹、宋佳、佟丽、王鹏轩和阮宝龙,他们的求学之心异常坚定。包括他们的父母在内,有的虽然来自异乡,却坚守这样的生活,只是为能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念书环境。然而,每个孩子面前的路能否继续延伸下去,如今还是一个未知数。贫困让他们在求学路上跋涉得步履维艰,此刻孩子们多希望能有人伸出手扶自己一把。这些人,可能是你,是我,是大家中任何一个人。如果您愿意为孩子求学助一臂之力,请拨打本报热线电话:22878787,1360421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