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8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18日发表题为《“霍尔木兹海峡事件”和美国宣传机器》的文章说,“霍尔木兹海峡事件”的真相,不仅再次证明华盛顿无中生有制造“国际事件”的能力,也充分显示美国主导的英语传媒宣传机器的巨大威力。
文章摘录如下:
新年伊始,布什总统2001年上台以来首次造访以巴地区,并且访问了中东其他五个阿拉伯国家。尽管布什声称要在明年1月卸任前实现以巴和平,国际和美国传媒都普遍将这看成是来日无多的跛鸭总统的大言不惭。例如德国《明镜》周刊挖苦这是布什的中东“白日梦(pipedream)”,而《华盛顿邮报》则说连共和党总统侯选人都在争先恐后地与布什“划清界限”。
正如海内外众多媒体纷纷指出,布什总统中东之行的真正目的,说到底还是为了强化美国与阿拉伯专制政权的“反伊朗同盟”。在布什启程前夕发生的所谓“霍尔木兹海峡对抗事件”,突出了华盛顿的这一外交战略。
以笔者之见,这桩一时“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海上“挑衅”事件,完全可以和引起美国开始轰炸北越的1964年“东京湾(北部湾)事件”相比,不仅再次证明华盛顿无中生有制造“国际事件”的能力,也充分显示美国主导的英语传媒宣传机器的巨大威力。
“霍尔木兹海峡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和伊朗官方作出截然不同的解释和反应。华盛顿坚持这是蓄意的“挑衅行为”,几乎引起美军开火,并且通过外交渠道向德黑兰提出正式抗议;而伊朗则声称这完全是这一海域中的“正常”行为。双方并且各自公布这一“事件”的电视录像。
在国际舞台上,这引起了“事件”两造谁的版本更可信的国际信誉问题。如果这一“事件”如“东京湾事件”那样导致军事冲突,那么还有相应的国际法和战争责任问题。
在不少国际公众眼中,一方是“开放自由”的西方民主政府,另一方是“宗教专制”和“封闭”的伊斯兰政权,美国政府的版本自然具有更大的可信度。
显著增加华盛顿“信誉优势”的是美国主导的国际英语传媒,例如CNN卫星电视网没完没了地重播五角大楼公布的伊朗快艇向美国军舰“挑衅”的电视录像,以及所谓威胁军事攻击的“录音带”。更有甚者,向来与布什政府过不去的美国自由派传媒领袖《纽约时报》,马上以《海峡中东危险游戏》为题发表社论,劈头就指责:伊朗本周在霍尔木兹海峡玩弄了一场危险和愚蠢的游戏,如果不是美方的克制,可能失控而导致致命后果。完全接受了美国官方的版本,把“有意挑衅”的罪名和责任怪到德黑兰头上。有自由派之称的美国CBS电视网也屡次作出类似伊朗“有意挑衅”的报道。
可是如果客观阅读和分析当时伊朗的解释,并回顾华盛顿官方制造类似“国际事件”的历史,就会发现所谓“宗教专制”伊斯兰政权的版本比西方“民主开放”政府的声称更为可信。
事过一周多之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伊朗政府提供的是“霍尔木兹海峡事件”的真相,而美国政府当时发表的故事充满不实之处。例如所谓“威胁军事攻击”的录音带,后来连五角大楼发言人都不敢再坚持来自伊朗。
事实是伊朗快艇几乎没有武装,当时也没有识别出美舰身份,并且主动在无线电上以英语和美国军舰取得联系,所以如德黑兰官方所言,这完全是在临近伊朗领海的霍尔木兹海峡中的“常规”海上接触。
连《华盛顿邮报》也在事后承认,美国军方在波斯湾有很大的“信誉赤字”:1988年美军Vincennes号巡洋舰击落一架伊朗民航机,机上290人全部身亡。美国官方先是声称这是一架军用飞机,然后说该机不在民用航线之内,最后又坚持该机没有回应美舰的多次电信询问。调查表明美国官方的所有这些声称都非事实。
“霍尔木兹海峡事件”可以说是上述事件的再演,只不过没有导致不幸人命伤亡而已。令人不安的是在穆斯林世界之外,国际传媒受到美国英语传媒的主导,而纷纷倾向于华盛顿的解释版本。(于时语)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