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期生活报道卷首语:新闻联播三十年
从1978年1月1日开始,CCTV新闻联播开播,迄今整三十年。
《新闻联播》老主播罗京介绍说,《新闻联播》的主播大多数时候都是穿着西装,就连颜色也没什么变化,包括发型都要保持一样。“我和台长说,我得剪头发。灯光师看了我的头发害怕,怕灯光下的头发出影要扣钱。我是为灯光师剪头发。可是台长不同意,说剪完了头发,大家就不认识你了。”
三十年来,这是中国大陆知名度最广的电视新闻栏目,也是全世界观众数量最多的电视栏目。
尽管总是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压力,三十年收视历史所形成的巨大惯性,依然在推动着数以千万计的观众在每天晚上7点打开电视机,换到CCTV1。它是这个国家机器里宣讲系统中最具象征意味的意识形态符号。
它的永远不苟言笑的播音员,被称为国脸;时政新闻里不同级别领导人的出镜时间,被精确到秒;主持人服饰的颜色冷暖,意味着国家大事当天可能呈现的基调;节目形态和播音员人选的些许变动,就意味着政治格局的调整征兆;而“今天的新闻联播大约需要59分钟”,就往往意味着有重大事件发生。
它也是这个国家公共话题的放大器,在朝野分际间承载着既严肃又可笑的重重揣度和质疑。
无论是畏惧它,习惯它,麻木它,嘲笑它,受众最后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去关心它,议论它。大到当晚播发的一篇次日见报的《人民日报》社论,小到主持人的发型和服饰的些微变化,它总是被频繁地解读、演绎甚至攻击。管制和反管制,流动和反流动,信息的单向度供给和全民狂欢般的窥伺,三十年间,它甚至被涂上了某种轻喜剧和泛娱乐色彩。
它还是一个巨大的印钞机,联播开始前后的短短数分钟黄金时段的广告招标金额,占据了CCTV16个频道全部广告收入的绝大部分比例。
三十年间,新闻联播,它的意识形态符号色彩,是如何练成的?它纠织着政治权威、垄断商业利益、乃至轻度娱乐色彩的传播手段,又将最终走向何方?我们正在关注。
欢迎订阅南都周刊,邮发代号45-139。网络转载请注明,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