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07年中国海洋环境公报,这份公报由《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中国海平面公报》构成,对我国2007年的海洋环境情况作出了详细说明。
我国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严峻 《2007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比2006年减少约0.4万平方公里。
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黄河口、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持续增高,河口生态环境受损。由大气输入海洋的污染物通量仍呈上升趋势。
在实施监测的573个入海排污口中,约87.6%的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主要超标污染物(或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Cr)、磷酸盐、悬浮物和氨氮等。广西、江苏和浙江超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比例居全国前三位。
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缓解,监测的18个生态监控区中,约78%的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海洋灾害较往年偏轻 据《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07年我国共发生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海洋灾害163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37亿元,死亡(含失踪)161人。而1989年~2006年的年平均经济损失为124亿元,死亡失踪人数339人,2007年我国海洋灾害较往年偏轻。
2007年我国台风风暴潮过程多,灾害发生次数多,灾害造成的损失小;2007年海浪灾害和赤潮灾害均有所减少,近海海域共发生波高4米以上的海浪过程35次,较上年减少3次,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82次,与上年相比减少11次,东海仍为我国赤潮的高发区,较大面积赤潮集中在浙江沿海海域;2006/2007年冬季渤海及黄海北部的冰情为轻冰年(1.0级),是自有历史记录以来灾情最轻的年份;2007年我国实时接收到全球地震海啸信息43次,均未对我国产生影响,我国沿海验潮站也没有记录到海啸波。
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高于全球 《2007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0毫米。其中,天津沿岸上升最快,为196毫米;上海次之,为115毫米,总体趋势为北快、南缓。
2007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仍高于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预计未来1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将比2007年上升32毫米。
气候变化与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密切相关。近30年来,中国沿海气温上升1.1℃,海温上升0.9℃,同期中国沿海海平面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幅度达90毫米。2007年9月,中国东南部沿海持续受偏东南的副热带高压影响,该地区经历了历年来最严重的高温天气,同期沿海海平面异常偏高,比常年高96毫米。
2007年,中国沿海经历了暖冬、异常高温、干旱、雪灾、极端温带风暴潮等多起极端气候事件。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加重了风暴潮、咸潮入侵、赤潮等海洋灾害。(记者陆琦)
(来源: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