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一月二十五日电(朱晓颖)生活大不易!这恐怕是今年高校毕业生刚踏入社会的共鸣:扒开手算,房租加上水电费,占到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半。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殷志强一拍巴掌,“要在大中城市建设"青年廉租公寓","居者有其屋"嘛,管那房子是不是自己的,先要住上再说!”
殷志强的提案在江苏是一个样本。
江苏有着上百所高校,数量中国第一,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四十万。
“我在北京、上海、广州做过一些调研,一个像你这样的记者就算月收入三千吧,房租、水电、乱七八糟的杂费去掉两千,你还剩什么?”殷志强笑。
二〇〇七年,中国七十大中城市房价平均上涨百分之七点六,买房成为新就业一族的奢望。经济适用房主要面对中低收入家庭、廉租房数量有限,高校毕业生“想说租房不容易”。这个群体何去何从,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殷志强有一个构想,政府牵头建设“青年廉租公寓”,在土地出让、信贷资金等方面给与优惠政策,由开发商承建,产权归于政府,由相关部门负责出租和管理。
“廉租房的主要对象在低保家庭,政府是否还有财力为毕业生单独切一块蛋糕?”记者质疑。
“不一定要大兴土木,除建设新住房外,废旧工厂、筒子楼都可以简单装修,高校可将一部分学生宿舍开辟出来,一些居民住宅也可以改造为"青年公寓"和"毕业生之家"”,殷志强说,如果两到三成的高校毕业生能享受到这样的廉租房服务,那应该讲是较为理想的局面了。
“十个平米左右的单间,加配套的一个小厨房、一个卫生间,房租两三百块钱一个月,占到月收入的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应该比较合理”,他这样描绘“青年廉租公寓”的远景。完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