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年的风霜染花了青丝,42岁的女儿仍如襁褓中的婴儿般需要照顾。 |
八旬老妪照顾瘫痪女儿42年
再苦熬过来 年老担心“我走了,她怎么办”
引言
曾经,她是一户家境殷实人家的女儿,住豪宅、着锦衣,养尊处优。现在,她是一个特殊女子的母亲,处边疆,吃低保,内心惘然。
42年的风霜染花了青丝,42岁的女儿仍如襁褓中的婴儿般需要照顾。她以为母女俩能这样平静地过下去,直到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她在家门前摔了一跤晕倒,醒后开始犯愁:自己总有一天会离开,可高位瘫痪、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女儿该怎样托付……
天山网讯 (记者胡晓蓉 马元摄影报道)1月22日凌晨5时,睡在轮椅上的刘芳被一阵腹痛闹醒,她心想,可能是吃下去的番泻叶发作了 (治便秘的药)。屋里一片漆黑,母亲轻轻的呼吸从沙发上传来。“老太太年龄大了,算了,还是让她睡个好觉吧。”想到这儿,刘芳默不作声。
疼痛阵阵袭来,刘芳还是忍不住了,“妈,妈,真对不住,我要解手!”李岱梅“呼”地一下从沙发上坐起来,打开灯,一边忙活,一边数落女儿:“芳芳,为什么刚难受的时候不叫妈妈,你遭罪,妈的心里能好受吗?”
漂亮闺女身残疾
79岁的李岱梅和42岁的女儿刘芳住在乌市中山路的乌市卫生局家属院2号楼。客厅里最为抢眼的装饰是摆放在旧沙发墙上的两个相框。一张是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和儿媳的婚纱照;一张是李岱梅娘家人早年的黑白合影。
李岱梅精干利落,眉目清秀,虽然年纪大了记忆力有些欠佳,但对于女儿刘芳的出生却印象深刻。
1966年,因为丈夫在北京,即将临产的李岱梅独自前往医院。走着走着,李岱梅开始出血。后来,路人找来一个医生,她和女儿才一起活了下来。
因母亲剖腹产时大出血、供氧不足,刘芳出生时脑神经受损。李岱梅说:“这孩子长全了我和她爸的优点,是我见到过的最漂亮的小姑娘。”但随着刘芳一天天地长大,到学走路时,李岱梅发现她的右脚尖点地,踩不下去。后来在大人的搀扶下,刘芳可以摇摇晃晃地走,却是一双“剪刀腿”。
从此,针灸伴随着刘芳走过了童年以及少年。当时,李岱梅“进门三鞠躬”请到了当时北京一名声名显赫的大夫。但刘芳12岁那年的一次刺激过强的针灸,损伤了她的脊椎神经,之后刘芳的吃、喝、拉、撒全在轮椅上完成,生活起居开始完全依赖于李岱梅。
如今,神经损伤及长期的痉挛让刘芳变得四肢弯曲僵硬、苍白而细瘦。说话时,脸部会不由自主地抽搐。
李岱梅说,怀上女儿时,丈夫曾这样规划孩子的未来:“我们的儿子长大了让他学医,这个要是女儿的话,就培养她搞艺术。”
妈妈美丽而“胆小”
在刘芳的心里:花儿最美,妈妈更美。交谈中,刘芳像孩子一样执著地要求:“妈妈,把你那张‘摩登女郎’照拿出来看看吧。”
“摩登女郎”是李岱梅早年在广州部队文工团扮演官太太的剧照。李岱梅在上个世纪30年代受过高等教育。当年她的父亲带着全家老少去了台湾时,她没跟去,并参加了革命。
李岱梅的丈夫是一个让她深刻怀念的人,在那个特殊年代与她共患难的人。“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他鼓励我开美工装潢部,他做帮手。没想到好日子刚开了个头,他却因意外走了。”李岱梅说,“他和我一样爱芳芳,我带芳芳治疗的那些年头,也学会了针灸。每次我给女儿扎针时,他都会紧闭眼睛嘱咐我,‘你可看准方向啊,千万别扎错了!’”
丈夫去世后,不少人劝李岱梅改嫁,但都被她拒绝了。“接受我容易,接受我女儿难。”李岱梅说,每次听到别人劝她把女儿送到福利院去,她总是坚定地说:“芳芳是我的女儿。”
对于妈妈,刘芳总结了两点:第一是很美丽,“就是只有影子,我都能认出她来”;第二是很胆小,“一听说周围谁家上了年纪的人有个头疼脑热,她就怕得要命,回来总跟我念叨 ‘他们可和我差不多大啊’。”
“我没理由放弃她”
出生至今,刘芳一直住在中山路上,但对于外界的印象只定格于年幼求医时期。12岁以后,刘芳到室外的机会随着母亲年岁的增长而减少,最近一次外出是2004年,她这样形容外面的世界:“树少了,楼多了,很漂亮。”
呆在家里的刘芳安静地在电台电视里看世界,在心里学唱像黄鹂鸣叫般清脆的民歌。她偶尔也会回忆起跟爸爸打牌总赢的快乐,细致地察觉到母亲越来越健忘,开始下意识地记住“户口簿、身份证放在哪儿”“虾和番茄酱不能同吃”等信息。
但最让李岱梅感动的是2004年的一天,李岱梅下楼太急,脚崴了。晚上看电视换频道时,她蹭下沙发,单腿跳到两米远的电视跟前,又跳着回来。刘芳用眼睛跟着妈妈走了一个来回后命令道:“妈妈,你把脚拿过来!”同时用眼睛示意李岱梅把脚放到轮椅前的扶板上。
刘芳的头凑近妈妈的脚,准确地把妈妈的脚夹在脖子和下颌间,用力转动下颌为李岱梅按摩伤脚。李岱梅惊呆了,她下意识地想抽回脚,刘芳抬头看了一眼,李岱梅像孩子一样乖乖地不动了。
整整40分钟,李岱梅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女儿,眼里布满了泪水,伸手怜爱地给女儿擦汗。“芳芳尽了全力,我没有理由放弃她!我们要一起活得好好的,才对得起她的爸爸。”这件事后,李岱梅认为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值得。
母女两人艰难为继
因为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如今母女俩的生活只能靠丈夫每月300元的抚恤金和李岱梅100多元的低保金维持。
每月领到这些钱,李岱梅总是雷打不动地先给刘芳买药,再拿出一部分给刘芳买牛奶,其余的用作两人一个月的伙食开销。计划着这些钱时,李岱梅总信心十足地告诉女儿:“我们的钱够花呢,妈妈还存了一些将来给你请保姆。”
去年11月18日,乌市新华北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给她送来2000元的救助款,第二天她去补交了暖气费。
2005年,李岱梅突发神经性呕吐,持续一年不好,母女俩第一次同时感到悲观:“生活好像过不下去了”,最后还是一个至今被刘芳尊称为“戴姨”的女人帮她们渡过难关。
希望女儿独立坚强
两个月前,李岱梅从早市上回来不小心摔倒在地,当时就晕了过去。看妈妈很久没回家,刘芳有些担心。当看到妈妈被120医护人员送回家时,刘芳哭了。
那次,李岱梅后脑勺摔出一个鸡蛋大的包,疼痛难忍,但她舍不得去医院。从那天起,刘芳每天都在轮椅上度过。白天李岱梅把她扶坐起来,晚上扶她躺平,脚上加个椅子。为了照顾女儿,从那天起,李岱梅不再回卧室睡觉。
也就是从那天起,每晚李岱梅都会想同样的问题:“如果我先走了……”天亮后,她开始用越来越多的时间注视女儿。李岱梅记性越来越差,却经常用轻快的语调安慰刘芳:“妈妈走了,请个保姆照顾你。”她希望通过这种坚定不移的灌输,让女儿变得独立而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