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正留任上海市长,俞正声握手表达祝贺之意。左为俞正声,右为韩正 |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朱红军 发自上海
俞正声:遇到社会矛盾,必须依靠民主和法制两条路来应对,两者缺一不可
见证俞正声风格;
上海发展基调不动摇;
反腐议题依旧被看重
正如火如荼召开的上海第十三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遭遇到一场17年以来最大的风雪。
上海展览中心,这座闹市区里的俄式建筑,半世纪前见证中苏友谊,现在则见证860名人大代表行使法律意义上最高权力的过程。
陈良宇严重违纪和社保案风波渐远后,没有人动摇上海终又重装上阵的步伐。
俞正声风格
三个月前,上海迎来了新任市委书记俞正声,这位在湖北任内就有较好口碑的官员,已被媒体喻为给上海滩吹进了一股新风。
人代会始终,新书记每次现身会场,都被镜头追逐。先前口耳相传的“俞氏风格”,今次终得以一现庐山面目。
1月23日下午预备会结束,已有代表悄然议论,“书记坐的真不是市委一号牌车。”
俞正声的首次小组会亮相,选择了徐汇区,他说,人代会是发扬民主、听取意见的好机会,而“不是一种形式”,鼓励在座代表畅所欲言,“市委做的决定,也可以提意见。”
此前两月,上海市已高调开启言路,广纳建言,不设禁区。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俞正声当场给大会提了意见,政府关键部门应派工作人员随会旁听,记录代表意见,并第一时间做好快报,递给市政府。并当场点了发改委和财政局的名。
次日,政府各主要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便分列各小组会场,发改委更是派出了多达37人的庞大队伍。
话筒一度被争抢,既定的发言顺序被打乱,后来有代表不忿,公开抗议,“人多的地方得讲规则”,场面才好转。
穿夹克的俞正声,在一排西装着身的官员里,尤显不同,不时用笔记录,他说,政府工作肯定有不少缺点,“我来两个月,已经发现自己工作有缺点了,参加地铁开通仪式,当时就发现了站台间隔的问题,后来看到报道”,俞说,“当时就不该剪彩,弄好了再剪彩。”
直言批评的气氛在“俞氏风格”的倡导下,渐入佳境。
次日就有基层代表向其陈情,认为一些政策推行有欠考虑,令基层人员备感委屈;更有人指责政府轨道交通6号线脱离实际,是“拍脑袋规划”。俞正声当即表示,“讲的是心里话,我很感动”,并叮嘱在场媒体如实报道。
一位人大代表甚至当着副市长的面,道出了“党委说了算,政府算了说,人大说算了,政协算说了”的坊间顺口溜,有当地媒体惊呼“声音刺耳”。
来自公交战线的司乘人员代表陈述待遇低,工作苦,俞正声允诺春节前去看望,表达歉意。仅仅三天后,人代会还没结束,他就在视察雪灾时专程兑现了承诺。
人大新特点
上海市人大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六成民众认为人大代表应当敢说话。
人代会前夕,上海的几件热点事件,引发全国关注,其中包括磁悬浮项目、车牌拍卖政策以及社保基金案审判。
一些面孔陌生的市场化媒体记者首现人大会场,针对热点事件不留情面的追问,令部分“官员代表”手足无措,而更多代表则坦然应对。
更有代表,不顾敏感嫌疑,以议案形式,直指有关部门的痛处。
市委书记俞正声第一次与小组代表面对面时,就有两位代表抛出了关于磁悬浮事件的疑问。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代表建言,政府在类似公共事件中应增加透明度,还民众知情权,表达权;而另一位媒体代表则建言,类似重大事件,本地媒体在舆论监督上应有所作为。
在座的俞正声,细心记录,在末尾讲话时,他回应,遇到社会矛盾,必须依靠民主和法制两条路来应对,两者缺一不可。他说,政府要信息公开,应开辟渠道与民众商量,上海应在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创造新路径。
闵行区区委书记孙潮则对港台记者正面回应了磁悬浮事件,他说,政府的工作,既要不破坏“大局”,也不伤害“小局”。磁悬浮项目正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这是很有意义的。过去政府是“不破不立”,但现在更多是“不和不立”。
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正东1月24日提交了一份《关于对本市私车额度拍卖款项收支情况进行公开的意见》,建议有关部门专项审计车牌拍卖收入,并向人大以及人大代表报告,接受审议。
社保基金案的主要辩护律师徐晓青则在小组讨论时直言,大案要案的审判,应增加透明度,可以邀请新闻媒体旁听监督。
另有种种细节佐证上海本次人代会上的新气象,49名局长代表卸任,更多的席位留给曾经缺失的新面孔,比如三位农民工代表当选,比如律师,从上届的五名翻番为现在的十名,人大官员说,这是贯彻中央的统一精神。
退下来的局长们则以列席身份接受代表们的质询和批评,代表们言辞火爆,令地方记者直言罕见,个别局长只能鞠躬致歉。
人大常委会副职今次亦缩身为七位,较上届两位数的规模,有了大幅度削减,一位官员说,这同样承接中央精神。并不丰裕的空缺,主要留给了民主党派。
上海的8大民主党派,在人大、政协和政府的副职安排中,几经协调,最终只有台盟没有人入选。
本次人代会核心任务的人事选举,也略显新意,应会前代表的建议,选举写票时,无论赞成还是反对,都应该动笔,以往则是赞成不画任何符号,反对或弃权,才需要动手写票。
一位人大代表称,事涉选举事宜,创新往往不易,这是虽琐细但重要的一步。上海地方媒体一记者的感受是,今年的统发稿明显减少,要求减少对领导的会议报道,将更多精力投注于代表的献言建策。
“上海人民不允许你小富即安”
社保案至今,韩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对上海的改革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外界曾普遍担心,经此一劫的上海,将何去何从?
与去年“两会”反思社保案的气氛不同,上海未来的答案已经在本次人代会上日趋明朗,上海从未停止前行的步伐,发展的基调从未动摇。
早于2007年七八月就启动的政府工作报告草拟工作,较往年而言,提早了两个月,且几经讨论修改,并遍访各路意见,包括全国各地驻沪单位的意见。这在往年同样不多见。
政府工作报告将篇幅的三分之二,留给了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四个中心”的建设任务排于首位,并称,“今后五年上海处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
韩正强调,“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的战略地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和谋划。”
一位细心的人大代表在对照后发现,一个值得一提的变化是,在报告末尾,增添了“振奋精神,解放思想”八字。
千里之外的广东正大力提倡解放思想,正被沪上众多代表间隙讨论,并引为共鸣。
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一次小组会上亦坦言,上海要继续发展,最担心的是上海干部的心态,要有迫切感,“上海人民不允许你小富即安。”
这种发展,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追求GDP增长,俞正声强调的是上海的转身,从传统的加工制造业转向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他说,转型期间,也许经济增长没有以前那么快,但还是要坚持下去。
基于发展基调而生成的忧患意识,也在八天的会场内外突显,与去年的人代会相比,社保案的反思已明显不再占据代表的话语空间,他们操心着上海的人才环境、金融中心的瓶颈、政府的效能提升等诸多方面。
人代会前调入上海的两位新副市长屠光绍和艾宝俊,也被代表们密切关注,倾向性的意见认为,两位专业背景浓厚的官员空降,正是中央对上海未来发展的针对性人事部署。
在参与浦东团小组会议时,俞正声尤其强调了人才环境的重要性,建议上海发挥海纳百川的传统,有选择地吸纳外地人才,此前,上海在引进人才上的户籍壁垒屡被一些企业界代表诟病。
他提倡尊重人才个性,并举例说其在武汉工作时,认识武汉作家池莉,池莉送了一本书给他,上面就写着我一开会就烦。他说,对人才要尊重,哪怕政治观点上有些不一致。会场一片笑声。
市长韩正则从政府自身建设角度,力言为上海的发展扫清行政藩篱,他在小组会上承诺,今年市政府将对所有行政性收费进行清理,大幅度削减,“如果有收费依据的,我们就把依据废掉。”
“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
社保案至今仍有余波。人代会前夕,上海房地产系统又曝出五位官员落马的消息。
反腐利剑依然高悬。沪上新民网在两会前做了一次“两会,你最关心什么?”的网民调查,结果显示,排在首位的仍是党风廉政建设。
市长韩正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早期讨论稿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于陈良宇严重违纪案件和社保基金案的论述,连用了三个“极其”,“影响极其恶劣,危害极其巨大,教训极其深刻”。
而“两院”报告披露的五年来上海侦查和审结的贪污贿赂大案1700余起的数字,亦令不少人大代表关切。
上海市纪委书记沈德咏在人代会上寥寥可数的发言则暗含内容,他说,目前上海仍“有些官员不够廉洁”,“我们对于腐败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
对社保案的反思,虽不再弥漫会场,但呈深入并付诸行动。人大负责议案的工作人员说,代表们对于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和公平密切关注,不下二十份议案与其相关,这占去总数的七分之一。
更宽泛意义上的政府依法行政意识,被不止一次提及。
即将卸任的上海高级法院院长滕一龙,在小组会上强调,领导的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他坦言,自己任内告诫下属,即便领导递条子,不要揣度领导意图,还是要依法办事,否则出了事一样要问责。他不经意间戏言的一句“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后被与会代表传诵。
来自基层的代表肖杨说,社保案后,廉正教育有了加强和培训,但涉及政府行政的守法教育、依法行政的培训实在不够。
“老百姓反映问题可以拿出一厚本法律依据来,我们的官员能不能也拿出一套法律依据来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