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统和总理的官邸2月11日遭叛军袭击、总统拉莫斯-奥尔塔腹部中弹之后,小国东帝汶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自从2002年5月20日独立以来,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就一直处在周期性的骚乱之中。在结束数百年的被殖民和被占领状态之后,独立自然来之不易。但对于新生的东帝汶来说,独立之后和平的维系也显得颇为艰辛,东西对立、经济贫困和政府威权的缺失都是东帝汶和平的硬伤。
11日的袭击事件使东帝汶的政局充满了变数,澳大利亚政府甚至认为该国“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暴力事件”。虽有分析认为叛军头目的毙命最终有利于东帝汶走向稳定,但如果引发骚乱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东帝汶未来的和平之路依然艰辛。
和平的三大障碍 虽然叛军首领雷纳多已被击毙,现政府消除了一大安全威胁,但这次袭击事件以及此起彼伏的骚乱事件所反映出的深层社会问题是东帝汶建立持久和平的真正障碍,这些社会问题主要是东西对立、经济贫困以及政府威权的缺失等。由于这些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东帝汶的和平之路势必难以平坦。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甚至认为:“东帝汶过去几年非常欠缺良好的治理。也许他们的独立来得太早了。”
第一大障碍: 东西对立 雷纳多及其西部“子弟兵”当初抗议“受到歧视和待遇过低”,其深层社会原因是东西部地区的对立。东帝汶过去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着两个派别的斗争,一派支持与印尼合并,力量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另一派支持独立,力量主要在东部。东帝汶独立后不仅在政治结构上形成了以地域划分的不同利益集团,导致了地域发展的不平衡,而且其东部和西部两大派别之间长期形成的矛盾也一直难以化解。这种现象在军队中有较明显的反映。参加过反抗印尼武装斗争的东部人占据了军队领导的岗位。来自西部的军人认为自己受到地域歧视,待遇不如东部军人。
在此情况下,这600名来自西部地区的军人才在2006年3月申诉长期遭受歧视并要求加薪,并在被遣散后不断示威从而引发骚乱。一些人士指出,东帝汶东西部地区间的仇恨历史很长,骚乱正好成为双方相互挑衅和复仇的机会。
第二大障碍: 经济贫困 一支百余人的叛军并不能让东帝汶陷入全局动荡,贫困才是东帝汶政治和社会问题丛生的深层原因。东帝汶是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除了与澳大利亚相望的海域拥有丰富油气资源,其他地区自然资源贫乏。
建国之初,全国更有75%的基础设施遭到毁坏。东帝汶贫困人口达41%以上,他们日均收入不足0.55美元。
东帝汶全国仅有四家医院,加上县一级的卫生中心,仅能向60%的人口提供医疗卫生服务。50%的儿童营养不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
目前,东帝汶几乎所有物资都依靠外国援助或进口,全国范围内有近半数的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生活在乡村、山区的人更加穷困。这种贫困使得人们对于生活状态极端不满,而这种不满又很容易被叛乱势力利用。
第三大障碍:政府威权缺失 国力所限使东帝汶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东帝汶国内多种政治派别的斗争至今没有消除,10余个党派的政治分歧始终存在,宗教信仰的不同也时常引起争端。早在东帝汶建国之初,政府内部已存在分歧的因素。总统古斯芒在印尼统治期间不断坚持武装斗争,在人民心目中威望较高,而总理阿尔卡蒂里及其领导的内阁多名成员当年则是在国外流亡。双方格格不入,一直明争暗斗。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执行力大受影响,很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2007年东帝汶顺利举行了两次全国选举,产生了新的总统、总理和议会,政局和社会秩序开始趋于稳定,但政府内部的分歧依然存在。
此外,治安等事务由联合国管理以及一些国家的介入,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对于这个亚洲最年轻的国家来说依然是个严峻的挑战。
从以上分析来看,为了建立持久的和平,东帝汶政府应该协调东西部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以期消除东西部之间的对立;应该努力创造经济繁荣,以期消除贫困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应该加强国家机构管理并推动治安部门及军队的改革,以期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