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人民日报

生态脆弱地区尤须建设生态文明(调查与思考)(图)

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后的青山绿水。

  吴 轩摄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西部地区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陕西省吴起县从1998年起,以退耕还林(草)为契机,抓住生态环境建设这个关键,持之以恒地坚持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建立和完善以林草为主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环境友好型的生产、生活方式。现在的吴起,山川绿了,农民富了,生态与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基本形成。


  巨大变化

  吴起原来是陕北典型的农牧业县。农业沿袭祖祖辈辈“倒山种地、广种薄收”的老习惯,“春种一面坡,秋收一瓢粮”;牧业则是传统的牧羊方式——散放,漫山遍野的山羊严重破坏了林草植被。“人口”缺粮到处垦荒,“灶口”缺柴到处乱伐树木,“牲口”缺草到处滥牧,这“三口”使吴起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越放越荒、越荒越放”的怪圈。截止到1997年底,全县还有6个乡(镇)、57个村、1.6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同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97.4%,年均侵蚀土壤厚度1.2厘米;冬春西北风一刮就风沙弥漫,夏秋则“下一场大雨褪一层皮,发一回山水满沟泥”。痛定思痛。从1998年起,吴起县开始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经过近10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吴起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喜人局面。

  生态状况明显改善。10年来,吴起县累计完成造林种草面积236.7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草)175.27万亩,林草覆盖率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2006年的62.9%,昔日的荒山秃峁披上了绿装;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土壤年侵蚀规模由当年的每平方公里1.53万吨下降到目前的0.54万吨,基本实现了“泥不下山,水不出沟”;小气候环境趋向好转,年均降雨量由10年前的478.3毫米增加到现在的582毫米,年无霜日由10年前的年均151天增加到现在的年均161天,五级以上的大风次数、扬沙天数分别由10年前的年均19次、31.6次下降为现在的5次、6.5次,干旱、冰雹、霜冻等灾害减少了70%左右;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多年不见的狐狸、黄鼠狼、野狼、猫头鹰、野鸡等飞禽走兽重新出现。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广大农民从广种薄收、漫山放牧的落后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大力发展种养加一体化的生态高效农牧业,富余劳动力则经商务工,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走出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怪圈。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原来烧驴粪蛋蛋的“灶口”改烧沼气、天然气,破旧的窑洞被整齐漂亮的砖瓦房取代。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98元,其中35%来自第三产业和劳务输出收入,是1997年的2.59倍;县域综合经济实力进入“西部百强县”和“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佳县”行列。

  更为可喜的是,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焕然一新:生态意识明显增强,退耕还林(草)、保护生态成为自觉行动;“放羊—娶媳妇—生娃—放羊”的旧观念成为历史,学技能、闯市场蔚然成风。

  主要措施

  围绕“山川绿起来、农民富起来”的总目标,吴起县委、县政府抓住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不放,同时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改进生产、生活方式。

  封山禁牧,舍饲圈养。1998年,吴起县率先在陕北全面封山禁牧,淘汰了23万只漫山遍野奔跑的土种山羊,彻底解决了山羊践踏草皮、啃食幼树、破坏林草的“牲口”问题。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圈养生长发育快、经济效益好的小尾寒羊,进行舍饲圈养。县里拿出专项资金,建起种羊场,引来30多种世界各地的优良羊种,向农民优惠提供种羊和羔羊,使小尾寒羊饲养业得到快速发展。到2006年,全县共圈养小尾寒羊46万多只,存栏23万只,既解决了“牲口”破坏林草的问题,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退耕还林(草),建设基本农田。1999年,吴起县在把八成多的坡耕地退下来还林(草)的同时,大力修建基本农田,确立了人均不少于2亩高产田的目标,并由县财政对每亩高产田一次性补助300—500元;推广各种旱作农业实用技术,扩大高产、高效农作物种植比例,实行集约经营,单产水平大大提高。截至目前,全县新修基本农田22.8万亩,农民人均拥有高产农田3亩。粮食作物亩产量从1998年的58公斤提高到188公斤,在耕地总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确保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发展农村沼气,推广节柴炉灶。为巩固退耕还林(草)的成果,吴起县采取三项措施解决“灶口”烧柴问题:一是把退耕还林与薪炭林建设结合起来,划出相应面积的林地发展高产薪炭林;二是扶持发展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新能源,以每年6000户的速度推进(沼气灶和节柴灶各建设3000户),使54%的农户用上了沼气;三是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和电力资源,积极提倡烧煤、用电、使用液化气。这既解决了生态建设与“灶口”的矛盾,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实行生态移民。吴起县把生态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改善农民的生产和居住条件。一是积极稳妥地进行生态搬迁。将生活在生态脆弱、不宜居住的深山区的农民搬迁出来,按照“近水、近路、近村”的原则建设新村。1997年以来,累计搬迁1.2万多人,建成设施齐全的搬迁新村34个,实现了“搬一户人、绿一面坡”的目标。二是积极推进新型民居建设。启动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全县已有1/3的农户住进了新型民居,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通过“智力移民”、“教育移民”、“产业移民”,让每位农民至少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或一技之长,减少了对土地的压力,拓宽了就业门路。

  发展现代农牧加工业。结合退耕还林(草)、舍饲圈养,吴起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高效种养业和加工业。一是建基地。培育“三个百万产业基地”(即百万只优质肉用羊、百万亩优质牧草、百万亩林果),目前已累计种植人工牧草127万亩,栽植山桃山杏125万亩、沙棘188万亩,被确定为“国家活体羊储备基地”。二是扶龙头。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大户、专业户,先后引进、发展多家以小尾寒羊、林果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农牧业产业链,经济效益大为提高。2006年,仅后续产业一项,就为农民带来了人均1100多元的纯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近一半。

  目前,吴起县正在谋划建设退耕还林森林公园,力争建成以县城规划区为轴线、方圆100平方公里的退耕还林工程区和景区,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发展旅游业,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几点启示

  吴起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生动实践,至少给人们三点启示。

  增强“生态优先”意识是前提。吴起县在退耕还林(草)之前,不顾大自然的承载能力,广种薄收、满山放羊、砍柴烧火,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不仅加剧了自然灾害,而且走进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越放越荒、越荒越放”的死胡同,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如果任其下去,人们的生存都成问题,更谈不上脱贫致富。而经过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大大提高了林草覆盖率,增加了降雨量和空气湿度,大幅减少了水土流失。这样,不仅改善了生存环境,还为发展家庭饲养业提供了基本的饲料,为今后发展旅游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生态环境出了问题,人类的安全就面临危机;生态环境改善了,人类就有了生存、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所以,应当增强“生态优先”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的共识。

  探索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吴起县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关键,在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的同时,大力发展舍饲养羊,建设基本高产田,推广沼气灶,培育现代农牧业产业,较好地解决了“三口”(人口、灶口、牲口)问题,使群众走上了致富路,生态建设的成果也得以巩固。因此,只有找到既有利于生态保护、又能改善群众生活的经济发展方式,处理好生态建设和群众增收致富的关系,才能使生态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保证。建设生态文明非一日之功,如果没有正确的政绩观,盲目追求短期的GDP增长,就不可能坚持下去,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也会前功尽弃。自1998年退耕还林(草)以来,吴起县先后换了3任县委书记、县长,但他们都顶住诸多疑问和压力,“生态立县”的战略目标始终没有改变,“封山禁牧,退耕还林”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人换思路不换,一张蓝图干到底,才有了山绿民富的今天。

相关新闻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