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象局局长秦大河解读此次南方雪灾
北京日报2月20日讯,刚刚过去的一年,被称为“气候变化年”。日前,中科院院士、气候学家秦大河做了一场科普报告:“科学家看待气候变化的报道”,进行了科学而有权威的解读。
天气、气候和气候系统不是一回事儿。秦院士强调,一定要把天气、气候、气候系统分开。有人说这次南方大雪,是全球变暖的一个标志。这不是很准确。这种极端天气事件确切地讲,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天气出现了一次异常。如果把一切东西都归结于全球变暖,是有问题的。
秦院士告诉记者们:
气候系统由五个圈层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冰雪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天气是指短时间发生的气象现象。比如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是天气预报,像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气候则指长时期内天气的平均或统计状况,通常由某一时段的平均值以及距平均值的离差,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暖、干、湿的基本特征。
二氧化碳增加的拐点是工业化开始
在秦院士眼里,气候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原因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由人类活动加剧的时期引起的,叫人为原因引起的气候系统变化。温室气体增加,就受土地利用值变化,如城市化的影响很大。
秦院士说,现在气温升高了,不仅仅是今天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影响,可能也是昨天排放的二氧化碳,甚至还是100年前、200年前排放的结果。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排放,都会导致全球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人人有责。
秦院士提供的数据是:
过去公元一千年二氧化碳的浓度大概在280ppm左右;
到了1957年、1958年直线上升;2005年底到了380ppm。这个拐点在1750年。1750年被定义为人类工业化开始,标志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人类开始大量地使用化石燃料,导致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包括废气排入大气当中,二氧化碳浓度大大增加。
科研数据1.6:0.12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更大据秦院士介绍,2001年以来,科学家们对温室气体、太阳活动、陆地表面属性和气溶胶某些方面的相关模拟,做出了相应的量化估算。得出的结果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加了1.6瓦/平方米,而自然界只有0.12。他说,毫无疑问,人类活动远远大于自然界。
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科学家对此仍有争论。但现在还没有拿出比这个更权威的数据。谁能修正1.6:0.12的数据,谁就为科学和知识创新作出了新贡献。人类活动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达到了增温效应的六成。所以,决策者要求减排二氧化碳是有道理的。
2007年是中国气温最高年天气预报准确率百分之七八十。秦院士说,目前地球气候系统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产生了一些重大影响,比如水资源紧缺、生态系统破坏、土地沙漠化等等,必然给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带来影响。科学家关注科学探测,比如——
地表平均温度上升:1906年-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摄氏度。
海平面上升:1961年-2003年每年是1.8毫米,1993年-2003年平均上升速率为3.1毫米。
北半球积雪退缩,北冰洋海冰面积在以每10年2.7%的速度递增。
公众和政治家更关心天气预报。与经济、社会发展。2007年是中国有气象记录以来气温最高的一年。秦院士说,对气候系统未来情景的预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预报准确。天气预报准确率大概在百分之七八十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