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莱美变“坏”
察看原文:www.bundpic.com
最后一刻还在坚持站好罢工最后一岗的编剧工会“网开一面”,格莱美终于在一片和睦和璀璨星光中欢庆了50 大寿。然而,这仍是一届争议不断、让不少人大跌眼镜的格莱美。当传统的110 个大小奖项尘埃落定时,大多数人反而不是感到眼花缭乱,就是哈欠连连,真正受关注的,只是“四大”(最佳专辑奖、最佳单曲奖、最佳歌曲奖、最佳新人奖)的归属—在这一点上,标榜权威的格莱美总是擅长制造意外,今年也不例外。
文/ 克莱尔
当格莱美决定将分量最重的压轴大奖(最佳专辑奖)授予一位40多年前就震惊了世界的爵士钢琴奇才时,连昆西•琼斯本人都震惊得忍不住在台上大呼“耶稣基督”。因为格莱美尽管奖对了人,却严重搞错了时间。
艾米•怀恩豪斯的名字被念到五次(包括“四大”中的三个奖),这也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诺拉•琼斯、比昂斯和艾莉西亚•基斯都曾这般风光过,“年度最佳制作人”马克•龙森为她打造的专辑《Black To Black》的确时髦、动听,又富感染力。但真正令人意外的是环绕在她这五尊奖杯外的谶语、悖论和谎言—她是英国人、她缺席了晚会、她深受毒瘾所累、她官司不断,她年仅24岁却时而看起来苍老如42岁。
爵士乐的胜利,或格莱美的折中
爵士乐坛要是有个人物能在某个音乐颁奖礼上拿个大奖,大家的第一反应或许都是难以置信。这一点,爵士音乐人们感触尤深—他们总是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充当晚会观众,在爵士乐那个最不受关注的类别里分配几个奖杯,而且很少有机会登台。赫比•汉考克的名字自昆西•琼斯口中报出,这本不值得惊奇。当赫比•汉考克在一片哗然中走上格莱美的领奖台,凭借向民谣女音乐人琼尼•米切尔致敬的专辑《河流:琼尼书信集》捧走当晚最后也是分量最重的那尊奖杯时,似乎终于轮到委屈多时的爵士乐扬眉吐气了。发表得奖感言时,汉考克说:“感谢勇于打破成规的格莱美。”可真的是这么回事吗?格莱美终于变了口味?
的确,艾米•怀恩豪斯和坎耶•韦斯特之间激烈的竞争可能真的分散了选票,可1965年就凭借一张《少女远航》震撼了爵士乐坛的天才钢琴家赫比•汉考克,何以在被忽略40多年后,却凭借一张致敬专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誉?那么,格莱美,过去的42年你都在干吗?
一张销量仅5.5万张的爵士专辑,为何能打败坎耶•韦斯特销量200万张的《毕业》,并奇迹般地在流行乐的混战中杀出一条血路?在格莱美50年的历史中,赫比•汉考克的《河流》也许不能算是首张拿到最佳专辑奖的爵士乐专辑。上一张,也是50年里唯一一张带点爵士味的“最佳专辑”是44年前的《Getz/Gilberto》,那是Bassa Nova史上最畅销的唱片。
《河流》甚至不能说是一张绝对的爵士乐专辑,音乐来自琼尼•米切尔的创作,除了有汉考克的钢琴演绎,诺拉•琼斯、蒂娜•特纳、伦纳德•科恩等歌手还各自献声翻唱或者朗诵了几曲,这样的专辑,无论民谣、爵士,还是流行乐迷都喜欢。除了11座格莱美奖杯在手的汉考克外,刚才提及的那些名字也都是往届格莱美颁奖礼上的常客。
亲和力、明星效应、有名作在先,加上赫比•汉考克这个名字足让格莱美洋洋得意地显摆。于是,在坎耶•韦斯特和艾米•怀恩豪斯之间难以做出选择的格莱美终于找到了最不得罪人又能彰显“品位”的答案。关于格莱美的这一癖好,其实之前在这场格莱美的颁奖晚会上就曾应验过—汉考克与郎朗双剑合璧,为颁奖礼演奏了一曲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亲民、够分量,也够格调。
英国“毒后”加冕,是福亦是咒
一个大西洋和大半北美洲大陆的距离,对于被一张签证留在伦敦的艾米•怀恩豪斯来说不算阻碍,格莱美慷慨地将五座奖杯授予她。分量最重的“四大”中,24岁的她凭借第二张专辑《Black To Black》以及主打曲《Rehab》(戒毒所)一人占了三席—最佳单曲、最佳歌曲,以及最佳新人奖。
如此重要的大赢家,格莱美自然会特别照顾。尽管伦敦已经是凌晨3点,但在卫星直播画面中,属于艾米•怀恩豪斯的舞台依然热闹。身材单薄的她,顶着一头标志性的蜂窝状乱发,黑色的迷你连衣裙遮不住她布满文身的双臂和微微颤抖的双腿。她表情僵硬,眼神恍惚地献唱了两首主打曲,些许走调,偶尔还有破音,却充满了一种奇妙的感染力。当宣布她的《Rehab》获得年度最佳单曲奖时,画面上的怀恩豪斯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足足呆滞了好几秒。这个镜头终于让我们由衷地感到,不管她如何放浪形骸,终究还是一个24岁的姑娘。
如果怀恩豪斯之前顺利拿到了签证,这时她一定是舞台的焦点,就像曾经的诺拉•琼斯或者比昂斯,抱着五个金色的“留声机”,对着镜头表达她的喜悦。可她注定不寻常。她是“问题少女”、“毒后”,她如此沉溺于毒品和酒精带来的快乐,她不懂得自爱,她瘦骨嶙峋的模样和神经质的言语行为,甚至让人常常觉得她就像个定时炸弹,随时会灰飞烟灭。可她偏偏天生一副好嗓,虽然,就连她的嗓子随时都有毁掉的危险。她唱着她那些“问题”—“他们要把我送进戒毒所/我说,不,不,不”—没想到这句歌词竟然一语成谶,今年1月,她真的被送进了戒毒所,不管她说多少个“不”。
一手包装怀恩豪斯的正是贝克汉姆和“辣妹”的经纪公司,这家公司深谙奥斯卡•王尔德的那句名言—“除了讣告,只要有报道就是好事。”2003年发行第一张专辑《Frank》时还清新可人、充满活力的少女歌手艾米•怀恩豪斯,跟现在的“毒后” 艾米•怀恩豪斯完全是两个人。她多次进出戒毒所,早期的“婴儿肥”亦完全不见了。去年12月,甚至还有狗仔摄影师拍到她衣冠不整地在伦敦街头晃荡,上身赤裸,形容凄惨,仿佛出逃的精神病人。除此之外,她还惹上了这样那样的官司,格莱美之夜,怀恩豪斯的丈夫,也就是她口中的“我的布莱克”,没有陪伴在她身旁就是因为他在伦敦一家酒吧内斗殴而被拘留,后因妨碍司法公正被起诉,据说,案件可能还会牵连到她。上个月,甚至还有一段视频曝光,画面中正是怀恩豪斯拿着玻璃烟斗在家吸毒。因为这些,她被大小报刊杂志冠以“问题歌手”、“话题女王”等名号。也许相比流行乐坛太多装模作样、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所谓“明星”相比,怀恩豪斯还算得上诚恳,她不掩饰她对毒品和酒精迷恋,不维护自己的形象,然而,她的这些“问题”没一个与她的才华有关,反而会真正威胁到她的那些才华。所以,唱将级的黑人歌后纳塔莉•科尔,颁奖礼一结束就对怀恩豪斯好一阵炮轰,认为格莱美如此“宠爱”她将会造成很糟糕的社会影响:“她树立了一个很坏的榜样!”
现在,她成了五座格莱美奖的得主,这一晚会是否从此让她的人生走上正轨?答案恐怕还是否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