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三峡银行今日正式成立 三年内剥离12亿不良资产

  三峡银行的前世今生

  ■本报记者 童辰 王小妆

  2008年2月26日,三峡银行将面向中国、面向世界宣告她的新生。

  至此,酝酿了两三年之久的三峡银行重组终于功德圆满。

  三峡银行重组一定会在中国金融史上留下重重一笔,因为她的三个第一:第一例信托牵头重组银行;第一个以信托方式彻底剥离不良资产,对信托业和金融业不良资产处置都有启示意义;速度第一——从2007年9月13日市政府确定重组方,到12月28日实质意义上的重组成功,一共106天。

  三峡银行重组,也是重庆金融改革灿烂画卷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到包括金融监管当局在内的全国性广泛肯定。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

  股东买单,用信托方式剥离12亿不良资产

  中国经济时报:正如您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提到的,小平同志上世纪90年代到浦东视察时就提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作为旁观者,我们发现,“十五”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在金融领域的驾驭能力越来越强了,听说最近银监会领导对此也有很中肯的评价。信托业公司重组、农信社改革、商业银行重组、西南证券重组,都是可圈可点的经典案例,给全国提供了很多可资学习的经验。具体到此次三峡银行重组,你们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你最满意的是什么?

  黄奇帆:第一,我们重组万州商业银行的基本思路是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政府不花一分钱去承接不良资产。一是处置呆坏账,将12亿元左右不良资产全部剥离出去;二是扩大资本金,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将资本金规模扩大到20亿元,资本充足率提高到8%以上,达到银监会的监管要求;三是扩大业务范围,将以前仅限于服务万州区的城市银行逐步发展为服务库区、服务重庆,甚至走向全国的银行。

  从2007年9月确定重组牵头方,到12月28日就完成了重组方案设计、剥离不良资产、注册资本金到位、更名、获批等一系列的过程。应该说,这是最快也最利索的一次重组。这要感谢以银监会为代表的中央部门的高效率,中国人民银行站在全局高度给予了宝贵的政策支持也给库区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很专业也很有启示性的一个举措,是通过建立一个单一的专项信托品种,把12亿的不良资产剥离掉了。这是我们运用金融工具创新解决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一次有益尝试。

  这种处置有几个好处,一是增资扩股,以每股1.6元募股,其中0.6元用于冲抵坏账,20亿元资本金就可以冲抵12亿元坏账。但是简单地这样处理,如果每股1.6元全部并入三峡银行,会形成12亿资本公积和12亿坏账并存的局面,坏账率仍然会居高不下——因为按规定,资本公积是不能用于冲抵坏账的。全体股东自愿用每股中的这0.6元设立共计12亿信托,由专门成立的重庆三峡资产管理公司等额购买12亿坏账,三峡银行财务状况就大为改善了。

  二是好算账,新的经营班子,赚多少钱、亏多少钱,清清楚楚。

  三是剥离以后清出的不良资产,委托专业机构管理和处置,可以大大减少清出资产的流失,加大清坏和处置力度。沙里淘金,捡回来一点精华,又可以作为资本公积回到三峡银行,为三峡银行今后在发展中解决不良资产风险增加一点家底。他们这种处置坏账的方式也得到了监管当局的充分肯定。

  四是由专业机构管理这十几亿不良资产,可以认真、专业、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理清责任,汲取教训。

  中国经济时报:这对正在探索改革发展路径的中国信托业也有一定的贡献。

  黄奇帆:可以这么说。而且,这种处置方式,当年就产生2000多万元的利润,所得税缴了1229万元(2006年只有125万元,记者注),给万州区送了一个不小的见面礼。2008年大致有3到4个亿的利润,2009年可能达到6个亿的利润。

  第三,三峡银行股东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团队、业务定位、发展模式,我觉得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有竞争力。

  比方说,在班子的选拔搭建上,行长里面,招商银行请了一个来,兴业银行请了一个来,银监局请了两个来,重庆信托请了一两个来。这些同志都是监管岗位上、股份制银行各岗位上的重要业务骨干和精英,他们的加入和组合,本身也是一个创新,是多种力量、多种专业的集成。在省一级改制的商业银行中,像这样的班子都是不多见的。

  第四,三峡银行重组平和、稳定、和谐。重组势必涉及利益调整,营造多赢局面是重庆经济领域改革的一个长期追求,库区是三峡银行的根本,和谐稳定尤其重要。

  原万州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重庆金融生态的严重隐患

  中国经济时报:万州是库区的中心,也是国家解决库区问题的重要依托。

  黄奇帆:但是原万州商业银行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够履行服务库区的责任,29个分支机构,400多名员工全部窝在经济总量有限的万州,库区包括一些亟须金融支持的移民大县,像开县、云阳等地在网点布局上一片空白。近几年更走到自顾不暇的境地,多个部门的独立调查都表明,该行存在严重的问题:股权关系复杂,14108万资本金中,大量虚假入资、以贷参股、股东长期拖欠贷款等问题,导致该行资本金严重不实。截至2007年11月,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2.87%;不良贷款贷款率达30%;信贷业务不规范,存在严重的金融风险隐患;设备老化,经营状况持续恶化,且自办的13家经营实体也大都亏损;人事管理混乱,考核分配不合理,欠缴职工养老金达2000多万元。

  原万州商行极大恶化了万州金融环境,万州商行仅占全市存贷款余额的0.4%左右,而不良资产却占到全市不良资产的近5%,相差10倍以上。

  这样的状况,如不重组势必破产,引发400多名职工下岗,发生严重的挤兑危机。因此,重庆市委、市政府下决心采取措施重组。

  中国经济时报:这样的状况,重组应该不容易吧?

  黄奇帆:重组万州商行,难点主要有四个:一是亏损严重,坏账有近13亿;二是资本金严重不实,虚假、以贷参股、股东长期拖欠贷款等等不规范现象始终未能解决;三是自办实体达13家之多,且大多经营不善;四是一个小银行,400多名职工,全部窝在一个万州区,职工安置难。对此,重组方重庆信托公司都采取了妥善的处置,特别是400多名员工,通过换岗、培训再上岗等形式,全部在银行内部实现了就业。他们也可以到开县、云阳、奉节这样需要金融支持的库区县去开展金融业务。

  三峡银行能给库区带来什么

  中国经济时报:三峡银行定位做的是全重庆的生意,将来可能还会向全国发展,那么,三峡也好,库区也好,利益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奇帆:三峡银行要服务于库区、服务于万州、重庆,宗旨是始终不变。但是,发展是第一要务,三峡银行必须走出万州,面向库区,服务全市,只有发展壮大了,才能更好地服务库区。

  首先,最直接的是税收。三峡银行总部在重庆,但是注册地在万州,所得税在万州,这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和中国银监会共同扶持三峡库区的一个具体的举措。

  2007年12月28日重组成功,就上缴万州1229万元的所得税——在万州,一年上缴一千多万所得税的企业,是找不出几个来的。

  更为重要的是,三峡银行将极大地改善库区金融生态。一个地区穷,首先穷在金融,金融搞活了,产业就上去了。库区是西部问题、三农问题、移民问题的叠加,金融短腿就更为突出。我给你一组数据:2007年,重庆主城区存款余额3763亿元,贷款余额3988亿元;库区存款余额2247亿元,贷款余额仅仅为1386亿元。从贷款和存款的比例来看,主城高达106%,而库区仅有61%。从资金流动来看,库区宝贵的资金大量流出,机构少、中小企业、三农贷款困难已经成为制约库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过去的万州商行局限于万州区,新生的三峡银行注册地选择万州,但是总行的主要部门全在重庆,这样有利于吸引人才,拓展业务,一个面向库区、面向重庆、放眼全国的新银行应该也一定能更好地服务库区!

  反过来讲,如果万州商业银行破产清算,给库区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是使本来就不太好的金融环境更加恶化;二是将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秩序的混乱;三是将形成巨额经济损失,这些都将会给库区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三峡银行重组成功,就变负面影响为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了。

  为什么选择了重庆信托?

  中国经济时报:三峡银行的重组传闻有两三年的时间了,从公开的报道看,三山投资、长城资产、中国人寿都跟重庆有过深层次的接触,为什么最后选择了重庆信托(重庆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呢?

  黄奇帆:重组后的三峡银行有一个面向全国投资者的股权结构,投资者的选择基于公司发展战略,这里面,重庆信托作为第一大股东虽然目前拥有35%的股份,但其中有15%是预留给海外战略投资者的,目的是将来引进国外的成功经验、借助国外渠道和人脉资源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尽快实现上市。由重庆信托主导重组,是因为他们提出了一个不用政府买单而又能实现三峡银行目标、兼顾各个方面包括三峡库区稳定和谐的方案,同时,从这几年重庆信托的表现看,他们有能力办好这家银行。

  你刚才提到的这几家公司,的确都接触过,但是不是我们不要他们,而是因为不同企业目的不同,价值理念、战略和发展愿景也不同。

  之所以有三峡银行,本身就有政府意志的背景,从三峡银行的核心使命来衡量,一家重庆的公司来主导应该更符合库区的利益。

  中国金融分业监管、分业经营,但是,互相之间渗透、控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具体到银行业与信托业,国内外大体有银行控股信托、银行信托并立、信托控股银行三种模式,国内此前发生的多是银行控股信托,比方说交行收了湖北信托,民生收了陕西国投,而国际经验表明,信托控股银行也许是一个更合理、更有效率的选择。

  重庆信托入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是他们6年来的优异表现。2002年,重庆信托自己也被重组过一次,当时也是资不抵债,2002年到2005年,他们也做得很艰苦。但是,到2007年,非常保守地估计,重庆信托资产规模已经超过300亿元。从赢利能力看,2007年,人均利润498万元——这还是他们打了埋伏的,按同比口径,是500多万元;重庆信托每1块钱的工资可以产生11块钱的利润,费用利润比是1∶8。这些指标放在全世界、全国也是第一流的。2007年,重庆信托为老百姓管理的信托资产收益率达到10.31%,为老百姓赚了16.6亿元,这是一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

  我的观察,这些业绩的取得跟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专业判断密切相关,而金融创新正是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大多数信托企业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阶段,这尤为难得。

  市场经济的规则是资源向优势企业、向优秀管理者集中,“十六大”就指出我们已经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总不能走回头路吧?

  服务库区、服务新农村建设也是竞争力

  中国经济时报:可以说,现在国内是银行林立,三峡银行作为一个先天不足的后来者,凭什么脱颖而出呢?

  黄奇帆:应该说,我们在选择重组方的时候,重组方在吸收股东的时候,就都考虑过这个问题。听说很多股东都是冲重庆信托来的,而重庆信托选择股东的标准之一,就是这些股东在三峡银行头三年的发展、布局上要能出力。同时,股权分布设计上,相对比较分散,但是起点就是1000万股,因此最小的股东都有谈判地位,而股东的股份都是真金白银换来的,而且每股额外付出6毛钱来消化万州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他们都有动力、有能力来监督、约束经理人的经营行为。应该说,几个正副行长,除了行长是银监局过来的公认的行家,其他几个都是市场化的选择,都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和过硬的业绩。

  第二,三峡银行把立足点定位于服务库区服务新农村建设,重庆市政府要鼓励提倡支持这种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政府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会给他们提供一定的便利。

  第三,重庆目前的经济环境不错,而三峡银行还能依法合规地享受对三峡的一些特殊政策。他们管理层跟我说,他们要借总书记“314”的东风,搭上重庆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在为重庆发展出力的过程中,谋得三峡银行的发展。政府当然欢迎他们这样做。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设计了一种业务模式,在提高库区居民和农民收入的同时,也能促进自己的发展。农村居民只能把钱存进信用社、银行得到很低的存款利息。三峡银行准备推出专门的理财产品给农民增加一点——他们叫财产性收入。这件事据说他们已经在运作了。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中国经济时报:银行做的是钱的生意,这样一来,跟其他银行比,他们的成本高了,怎么赚钱呢?

  黄奇帆:到其他商业银行不屑于去的库区和农村、相对欠发达地区去,他们自称为“下里巴人”,要“农村包围城市”;也提出了“阳春白雪”,那就是把重庆信托金融创新的精华、最具市场竞争力的部分跟三峡银行集合起来。他们提出,在最高端和最低端都要做到最好。

  信托和银行相结合,加上船小好掉头的管理架构,三峡银行在反应速度、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创新和合规性方面应该说具备一定的优势。而且,这种结合本身就能催生金融创新。在这方面,应该说,重庆信托这些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比方说,当初他们只有几个亿的时候,就曾经运用信托工具成功收购总标的58亿元的渝涪高速,他们能有今天的成就,跟他们收缩战线、坚持创新、把投资集中于金融和基础设施领域密切相关。

  一方面,这些经验可以通过股权关系、人脉关系和企业文化传导到新生的三峡银行;另外一方面,这种结合,除了刚才所提到的,还可以在新产品开发上取得先机。

  比方说,房地产投资基金,近段时间讨论很热烈,从国外看,也是一个方向,但是目前国内尚无可遵循的明确的法律政策。那么信托和银行结合,就可以在原有政策法规框架内,先行起步。据我的了解,这方面他们已经开始启动了。

  在低端,三峡银行也推出了与区县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营运模式,选择了万州、潼南、沙坪坝三区县先行试点,有的会谈已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信贷“从紧”环境下的50亿元“粮票”

  中国经济时报:十年来,央行第一次采取措施严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给每家银行分配了“限额”,这对新生的三峡银行有什么影响?

  黄奇帆:对其他商业银行肯定不是利好,但是对三峡银行,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上讲,却很可能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

  三峡银行原来报的今年新增规模数是零,因为它处于停业状态。成功重组后的三峡银行提了一个50亿元的目标,我个人认为这是审慎的,也是积极的。你看,重组后,1亿元的资本金变成20亿元,那么按照巴塞尔协议8%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它的贷款额度最高可以是250亿元;就是新银行资本充足率按20%算,它也可以做到100亿元的贷款规模;服从今年国家的“从紧”大局,打个对折,50亿元,三峡银行今年总要做到也应该能做到吧?

  正是因为三峡库区,才有今天的三峡银行,人民银行、银监局对库区一直很关心、很支持,如果这50亿元能批下来,相当于给了三峡银行50亿元的“粮票”,按过去的情况,三峡银行重开张,客户资源不够,营销能力不够,争取优质客户是处于下风的,现在好了,你在别的地方贷不到款,总要来找三峡银行吧?也是一种资源优势。

  延伸阅读万州商业银行存在五大问题

       重庆信托从濒死到新生

       重庆三峡银行(前万州商行)重组大事记

(责任编辑:陈国栋)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黄奇帆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