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月25日《西部商报》报道,甘肃省兰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兰州市十二届二次会议将继续实行一些改进措施:严格控制工作人员、保卫人员、服务人员人数;不安排领导看望代表,不安排宴会,原则上不安排车辆接送代表参加大会;市级领导随团活动,若需到其他代表团听取意见,由领导根据时间自主决定,不再作统一安排;列席人员不安排住宿等。
这是继今年广州市两会开出了水平、开出了质量(如代表委员抢话筒、当场质疑相关部门的统计数字等)之后,笔者所读到的跟地方两会有关的又一则令人欣喜的报道。
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全国和各地两会是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既是大事,两会期间,为会议做的各项准备和高规格待遇,如警车开道,限制和管制交通为两会车队让道,代表驻地宾馆的服务人员精心准备菜谱以保证与会代表委员吃好住好之类的做法,自然成了惯例,百姓习以为常。
然而,近年来,变化悄悄出现。不少地方两会提出开会不扰民、车队不与百姓抢道、遵守红绿灯指示通行、不安排集中购物和晚会。全国两会也有类似做法。应该说,兰州此番改革两会会务安排、节俭办会的多种举措,是顺应了这样一种大趋势。
我以为,兰州两会推出的改革举措不仅仅只是节省多少经费的问题,更涉及公众关心的一个问题,即作为政治生活中大事的两会,也应进一步增强透明度和开放度,进一步强化公众对两会经费预算和会议活动安排的监督,包括代表委员们也应该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体恤民生,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贡献。
全国和各地两会既是人们关心、关注的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同时也是一种风向标。这些年,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全国和地方两会关注的重要话题,政治生活的透明度也成为全国和地方两会的关键词之一。那么,如何把两会开好,如何使两会向全社会传导更多、更清晰、更令人振奋的积极信号,使两会与公众近距离、零距离,真正把两会开成贴近公众、契合民意的会议,我们无疑还有不少值得探索的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