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质疑华赛金奖照片》稿件一经发出,如一石激起千重浪。诸多媒体相继跟踪报道,国内知名网站争先转载。昨天,被指“涉嫌造假”的照片拍摄者哈尔滨日报摄影记者张亮发表声明,再次称自己的照片没有造假,并称原片已被删除。与此同时,华赛组委会积极回应了网友的质疑,表示将组织有关方面实事求是地对此事予以核查,如确有造假行为,将取消作者的获奖资格。(2月24日东方网)
笔者忽然觉得这忽悠了三个多月的“虎照事件”就像是一支总挤不完的牙膏,越往外挤,越有五颜六色的牙膏泥被挤出来,让你眼睛发亮。
这不,央视《影响2006?CCTV图片新闻年度评选》组委会刚刚就“刘羚羊”作品造假事件,向社会公众致歉,同时宣布取消“刘羚羊”铜奖资格,证书奖杯将完璧归“央视”,这里又挤出个“张鸽子”来。
惊人相似的是,“鸽照”的作者在声明中称以共产党员的名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心出发,承诺照片没有造假。这很自然让人起“虎照事件”起初也有人要“拿脑袋担保”。如今,牙膏在不断往外挤压,可“虎照事件”就像深藏于牙膏壳底部的那些牙膏泥,越挤上面的牙膏,它藏得越深,直到大家都去挤外面的牙膏,无人问津它的存在。然而,结果会是这样的吗?
笔者建议,从近处计,网民也好,公众也好,舆论也好,大家在挤上面那些五颜六色牙膏的同时别忘了下面的牙膏,让“挤牙膏效应”能推动“虎照”真伪的最终大白于天下,给天下人一个交待。从远处计,在电脑合成技术相当普及的今天,无论搞什么摄影大赛还是新闻照片,都先拿到网上让网民们先来“挤一挤牙膏”,看个究竟,再拿去评个一二三等。
有人说,从挤牙膏的“手法”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谨小慎微者往往从最底部往外挤,挤得一点牙膏也不剩;粗枝大叶的人则从中间或上部开始挤,挤到最后剩下底部的牙膏就浪费了。但愿最早被挤的牙膏――“虎照”事件不从“粗枝大叶”者的手底下溜过,永远成为一个谜团。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