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新闻中心 > 公益 > 媒体推荐
华安德:“慈善中国通”的背影(图)
时间:2008年03月04日10:52 我来说两句

华安德
华安德

  在过去50多年里,福特基金会对有关中国的项目资助,累计达3亿美元左右,在国际关系、法制建设、公民社会、环境、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推动力”。

  一个诞生于美国的基金会,为何如此关注中国的发展?他们的作为,对中国有怎样的意义?从2004年开始,本报记者就查阅了大量文献,数次走进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的透明玻璃门,拜访过首席代表、项目官员和其它工作人员。今年,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已经成立了20周年。本报推出这组文章,希望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这个基金会的特色。

  华安德:“慈善中国通”的背影

  ■ 本报记者 程 芬

  40多年前与中国的亲密接触、30多年的汉学研究和近10年的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经历,使他成了慈善的中国通。

  2008年,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向北京的时候,华安德教授(Andrew Watson)准备向北京说再见了。

  华安德是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的第四任首席代表。2008年3月,他将花三个星期的时间与新任首席代表交接工作。然后,他要回到阔别已久的澳大利亚老家。

  离开北京并不意味着割断与中国的关系。华安德说,回国后,他要写三本与中国有关的书,参加一些研究中国的课题。

  从事汉学教育30多年的华安德似乎割舍不下“学术”。但是,不管他愿不愿意,中国同仁对他的记忆,“首席代表”远远超过“汉学教授”。

  这是他连续9年连任三届“首席代表”的必然结果——在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和公益界求“钱”若渴的时代,他所在的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给中国带来了超过17亿元人民币的捐款,以及无法用钱衡量的机会、经验和建议。其中,超过一半的资源是华安德在任期间带来的。

  这样的时势,成就了华安德在中国公益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很多场合,他都容易成为人们追逐的焦点。某次聚会上,一位青年研究者曾对记者说:“你猜我在金钱豹看见了谁?华安德!国际狮子会举办活动,在那里包了半个场子,他也被邀请了!”其激动之情,不亚于一个“粉丝”“偶遇”了他所崇拜的超级明星。

  福特基金会的“资助”性质,决定了华安德必须安排出相当多的时间,坐在会议室里,接待一批又一批的来访者,听他们阐述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然后,委婉而明确地说出yes,or no。

  华安德很忙,日程表常常安排到了两三个月以后,每一天,每个时段都安排了不同的人面谈。他是一个很好的交流者,重视信息的反馈。在采访过程中,他就不断地问记者:“你懂得我的意思吧?这些故事有没有趣?对你有用吗?”

  华安德对中国的“亲密接触”始于40多年前。1965年到1967年,他应外国专家局邀请到中国教英语,有机会学了汉语,在“大串联”中还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后来学生造反不能教书,他就回到澳大利亚从事汉学教育。1972年后,他几乎每年都来中国,考察研究农村经济的发展。至今,他的足迹已经踏遍中国所有的省份。

  1999年1月,“靠中国吃饭”的华安德从70多位竞争者种脱颖而出成为福特基金会首席代表,他特别高兴——终于可以帮助中国人去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了。

  华安德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比许多中国人还要深刻。他入乡随俗,喜欢吃辣,他的夫人做得一手好菜,饺子也包得很漂亮;他酷爱瓷器和青铜器皿,也很喜欢明代家具的古朴简约;他爱看中国的古典文学和历史作品,通读过《史记》,看完了《红楼梦》等四大名著。有人说他是慈善的中国通。他笑着应了一句:“半通不通吧。中国地大人多、历史悠久,我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很多东西没学到。”

  算起来,华安德在中国住了13年。现在,这位须发皆白的中国通要像传统的中国人一样要“叶落归根”了。在澳大利亚南部的老家,他的儿子和亲戚在等待他,阿德莱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也有一份“访问教授”的职位在欢迎他。

  再见,北京!

  再见,福特基金会!

  再见,华安德时代!

  访谈

  时间:2006年9月18日;2007年10月18日;2007年12月4日 地点:福特基金会办公室

  加入福特

  记者:1967年,你回到了澳大利亚,后来为什么又到北京加入了福特基金会?

  华安德:来这里之前,我主要在澳大利亚的一所大学里教书,研究汉学,也研究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问题。我觉得参加福特基金会的工作,能改变我和中国的关系。原来,我是研究中国的,教中国学生,可以说是靠中国吃饭。来福特基金会,我可以帮助中国人去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

  记者:当时有多少人竞争你这个职位?我听说福特基金会在全球招聘项目官员,1个职位有好几百人竞争。可以说说您在竞争首席代表职位的故事吗?

  华安德:1998年,我在《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英国出版)上面看到招聘广告,我就申请了。我记得是8月份申请的,两三个月没有消息。一直等到12月,圣诞节之前,纽约总部给我打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去面谈。1月中旬,我去了纽约,有两个人参加面谈决定最后的人选。

  有两次面谈,第一次是一个面谈委员会,大约10个人,包括其他国家的首席代表和总部的人。面谈后,他们让我去跟副会长谈。他们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当天下午,我在宾馆,他们来电话跟我说,选择你了。我特别高兴,马上就去福特基金会拜访会长。

  后来我听说有70多个人申请这个工作。他们除了参考我以前的工作经历,还向熟悉我的人打过电话,了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记者:两三个月没有消息,感觉还有希望吗?

  华安德(笑):我知道自己有希望,但是不确定他们的决定怎么样。

  告诉你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1998年是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建立十周年,他们要开一个会,研讨中国过去十年的发展,邀请我来讲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我很高兴参加,这样我更加了解福特基金会。到现在,我还不确定这是一种普通的学术会,还是一种考试。

  记者:当首席代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华安德:我想有三个要求:首先,要了解中国,我来中国工作过;第二,也考察我的学术情况。我在澳大利亚教了30多年书,有一些著作,跟这方面的学者交流也比较多。第三,他们也考行政管理能力。因为我在办事处的工作在各方面都有责任,比如办公室的管理,职工、项目。我以前在大学里做过系主任。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首席代表至少需要这些条件。

  除了首席代表,我们每次找项目官员也是这样操作的。在国际有名的报纸/刊物发广告后,我发现每次很快就有两三百个人申请。有些人可能就是找工作随便投的申请书,一般有二十多个人是很值得考虑的。近几年,我们也在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网站上发招聘广告。另外,我们也给那些有过合作的个人发电子邮件。我们有一个list,定期发信息,每个人都能收到的。

  记者:可以透露下一任首席代表的情况吗?

  华安德:我没有参加面试委员会。因为他是我的接班人,我没有这个资格。但是我知道这一次跟我那时候一样,大约也有七八十个人竞争。

  当然,现在,我知道他是谁。他也是澳大利亚人,叫费约翰,之前在墨尔本城市的拉特罗布大学当教授、院长,是当代历史学家,对中国的政治、国家发展很有研究。他跟中国的学者一起合作过项目,是澳中理事会的理事,也是澳大利亚中国研究学会的会长。他写了很多书,有一本反映民国时期的书很有名,叫《唤醒中国——国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

  九年首代

  记者:我听说找福特基金会申请项目的人特别多,以至于有些项目官员都要躲着人走。你面临这样的情况吗?

  华安德:躲是躲不开的。首先,我们的地址大家都知道了,人们很容易来找我们。另外,福特是资助型基金会,是一个资源,如果有人提出一些想法、一个课题,不管能否确定资助,我们都要听。

  当然,也许当年的预算用完了,我们也会感到很遗憾,觉得不好意思。但是躲着人走是一个开玩笑的说法。

  有时候说不也不容易。比如有一个各方面成果都不错的人到福特来申请项目,可能不是我们的领域,也可能我们已经资助过这方面的项目了,有好几种原因,跟这些人说不,我总会觉得不好意思。

  记者:中国人很讲面子。你受面子的困扰吗?

  华安德:不仅是面子的问题。不管是对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你直接说不还是不好。然而,就是不好意思,你也应该告诉别人明确的态度。委婉而明确,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标准。

  记者:您是福特基金会中国办事处的第四任首席代表,从1999年到2008年,您在这个职位上工作将近十年。为什么您的任期比前三任代表都长?

  华安德:福特基金会的制度是三年合同来算的,我的第一个合同就是三年。一般两期就可以了,但是也可以延长,他们也请我继任第三期。

  现在,我也可以考虑继任,但是我认为已经够了。中国在变化发展,找一些新人,有新的眼光,经常改变,也有好处。对福特基金会来说,经常换人,可以输入新鲜血液。

  另外,从我个人来看,我干了9年,能做到的东西早就做完了,我想回去搞一些研究。在这里,项目管理的事情比较多,我投入研究的精力很少。这些年,我主要就跟朋友一起编了一本书,叫《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出版的。2003年,因为非典,3个多月没有人来找我们,没事情可以做,我就在家和办公室里编这本书了。

  最近,我也写了一篇文章。但是其他八年就这样忙过去了。

  记者:离开福特基金会后,你会不会继续在中国工作?

  华安德:我在北京9年了,我要回家看看亲戚和儿子。我要回澳大利亚州,我的老家,adelaide大学请我做访问教授,我可以做一些研究工作,也可以参加教学。我考虑写三本书,第一,是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第二,写一本书分析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经济社会变化的重要内容;第三,我考虑研究中国农村发展问题。这三本书我希望用五六年时间完成,此外我还希望参加一些研究中国的课题。

  记者:离开后,你对下一任首席代表又提建议的义务吗?我从你们的资料中看到,北京代表处的首任代表盖思南先生在国际关系项目上有过建议。

  华安德:一个首席代表离开福特基金会以后,就没有权力参加福特基金会的工作了。但是必要的时候可以参考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有经验。但这不是制度。我加入福特基金会以后才通过我的前任认识盖思南先生,是我请他给国际关系项目提了一些建议。

  记者:中国现在也出现了少数的非公募基金会,他们想学习福特基金会做资助。但是碰到了花钱难的问题。所申请的项目本身不够好,但是又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将钱花出去,很为难。福特基金会有没有类似的经验?你对他们有何建议?

  华安德:资助型基金会很有意义,但这不是一个晚上就能做好的。我在这里10年,而福特基金会1936年就成立了,有70多年的经验,很多问题很早就遇到了。

  首先,你要做什么,每个领域也要具体化。比如帮助老人,有很多方面,去养老院服务,或者帮助他们娱乐。你的宗旨是什么,工作范围是什么,这个要弄清楚。

  第二,你要有一套办法。申请项目的人怎么申请,怎么评估,监督。

  第三,你的工作人员有什么要求,他们应该是专家。

  所以,花好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不是一两个项目就可以解决的,需要长远的工作,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新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也在考虑,是不是要考虑帮助他们培养能力。他们不需要钱,但是可能需要一些经验。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 精华区 辩论区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唯一能打出【范特西】的输入法!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公益展示
山村教师挖煤帮贫困生
山村教师挖煤帮贫困生
盲人教师感动中国
盲人教师感动中国
山东母亲捐肝救子
山东母亲捐肝救子
关心重庆癌症姑娘
关心重庆癌症姑娘
救助被害打工少女
救助被害打工少女
·粘在铁轨上的童年
·救助羽萧
·研究生寻找出走姐姐
·新生代民工的隐忧
·查看更多
    搜狐视觉
爱心助学
爱心助学
留守儿童
无偿献血海报评选
·爱心助学公益广告
·艾滋病的公益广告
·环境保护公益广告
·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吸烟有害公益广告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