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海外博览

苏联“解冻文学”原貌现身中国

  苏联“解冻文学”原貌现身中国

  文 郑挺颖

  一个新闻记者,他亲眼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西班牙内战、斯大林的大清洗、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记者,这是何等的光荣?

  一个文学家,他交游的对象是欧洲最优秀的诗人、画家、音乐家、哲学家。

身为作家,能够与这么最崇高的灵魂对话,这是何等的幸运?

  这个“幸运儿”就是苏联“解冻文学”的旗手伊利亚·爱伦堡。不过,爱伦堡从不觉得自己幸运。他觉得,命运让自己逃过了一次次劫难,那么自己就有责任把过去的一切都写下来。

  这就是爱伦堡长篇回忆录《人·岁月·生活》的由来,回忆录从1960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苏联引起激烈争论。书中真实地记录下“大清洗”时期的一幕幕悲剧,引发了人们对斯大林体制的反思。因此,此书也被誉为苏联“解冻文学”(解冻文学一词也来自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的开山巨作。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本书的中文节译本是高层阅读的内参资料,它流入民间后,又影响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雷颐说:“我们这些50后的读书人,在文革后期是冒着危险传阅这本书的,现在当然没那种危险了,但我觉得这书常读常新,我最近又读了一次,觉得中国知识分子确实还缺少爱伦堡这样的反省精神。”2月28日下午,雷颐在海南出版社举办的《人·岁月·生活》插图合订全本的新书座谈会上如是说。雷颐在谈到此书时,还从一个历史学者的角度,对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给了高度肯定。他说:“爱伦堡多次提到大清洗高潮时,人们夜里对电梯、电铃声的恐惧,因为很多人就是这样被带走,并再也回不来。他甚至准备好在监狱中换洗的衣服。我们从这一细节,就能看出大清洗是多么恐怖。”

  对细节的捕捉,或许是爱伦堡作为记者养成的职业习惯。后代人的确应该感谢他,因为我们只有通过这些细节,才能了解当时真实的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苏联史研究专家马龙闪也赞同雷颐的这一说法,马龙闪说,以前的苏联史研究者不太重视爱伦堡的价值,但他觉得本书对一些历史细节的记录,经得起推敲,可以当成历史材料来使用。可以说,这本书反映了苏联社会的很多侧面,既能帮助今人理解斯大林体制的缺陷,也帮我们理解为什么贝利亚、赫鲁晓夫都一致认为应该进行改革。

  翻译家蓝英年则谈到了爱伦堡的“启蒙”贡献。蓝英年说,20世纪60年代,《人·岁月·生活》为苏联的知识分子,也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打开了了解西方现代文化的小窗口。苏联社会由于十分封闭,知识分子对西方的现代艺术、文化都非常隔膜,西方的文学作品也很难进入苏联。而爱伦堡则勇敢地记录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真实地谈到了纪德、毕加索、海明威等西方文化名流,让苏联和中国的知识分子在闭塞的时代背景下,了解了当时的欧洲文化史。另外,爱伦堡笔下一些类似布哈林的政治敏感人物,在当时还没有平反,爱伦堡也并不避讳。这在当时都是冒着政治风险的。

  据海南出版社方面介绍,新版本恢复了俄文版原版面貌,收录了原著的五六百幅插图,有的是爱伦堡自己拍摄的历史照片,有的是作者与友人,如爱因斯坦、毕加索等人的合影。蓝英年认为,插图本让中国读者对书中人物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印象,很值得肯定。

(责任编辑:高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爱伦堡 | 斯大林 | 马龙 | 苏联史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