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全国政协小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韦苇一语惊人:国家不应提倡国内游。这个观点,让旅游业界一片哗然。
韦委员说出了“不提倡”的道理:国内旅游是省域之间互掏腰包,但不会增加社会财富总量,反而污染环境,消耗能源,损坏文物。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旅游业是要控制在环境、交通、能源可承载的限度内的,所以要控制国内游的规模。要搞,就搞国际旅游,掏外国人的腰包,增加本国的外汇收入,才是正道。大意就是,有点闲暇,别出远门,家里转转,环保卫生。
政协委员有说话的权利。“如果你还没有买房的话,快点去买,现在是一个很好的价格”也好,“钉子户导致了房价上涨”也好,“应该给月入10万的富人降低个税”也好,只要是言之成理,甚至是言之“无理”,都得先让人家说话。
我们支持韦委员勇敢发言,想必韦委员也不会反对我们大胆挑刺——韦委员的点子正应了一个词儿:多管“闲”事,有点闲暇,到哪儿旅游是大家自个儿的事,硬要插一杠子进来,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国内旅游不增加社会财富总量,听起来就像把几个篮子里的鸡蛋倒来倒去,实在是无聊的游戏。不过旅游行业的业内人士立刻给予了明确回应,大致意思是旅游业不是单一行业,还同民航、铁路、酒店、景区等诸多行业息息相关。一句话,搞国内游,不是过家家,搬鸡蛋。
韦委员反对国内游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内游会污染环境,消耗能源,损坏文物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不过旅游本身却是合理消费,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因为会带来环境、耗能等问题就要抑制国内游的逻辑也不能得到支持,否则会给环境带来压力的吃喝拉撒都得一并抑制,可能吗?
有破,也得有立。韦委员破了“国内游”,但立了“国际游”。用他的话来说,“发展国际旅游,掏外国人的腰包增加本国外汇收入是应该的。”这意思大约是“把外汇留给自己,把污染留给老外”的意思。就像每一个热爱财富的人,都想趁美国被次级债搞得晕头转向的大好时机,去抄一把美国楼市的底一样。这样的理想,很有魅力。可有魅力,还得有实力,有实力,还得人家乐意。
如果能把韦委员的话调个个儿,应该就比较到位了。韦委员自己就是经济学家,在经济学家面前就不多说发展国内游的经济学意义了,单是在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如何让大家通过旅游的方式休闲、放松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国际有点远,就是国内转转,还得有时间,有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