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 2008美国大选消息

奥巴马创造美国选举神话 演讲如同马丁-路德-金

  奥巴马何以创造“美国神话”

  冯郁青

  希拉里和麦凯恩在公众舞台上已经很多年,他们的观念、性格都已经得到反复审视。而新秀奥巴马胜在强有力的演说,其实人们并不了解他。如果检视他的政策,将发现这非常普通、极具党派性,对美国面临的很多急迫问题并没有坦诚的回应

  伯克利和妻子20多年来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分歧。

这种“和谐”直到今年奥巴马和希拉里角逐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时才发生改变。

  伯克利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曾是《纽约时报》的记者,妻子玛丽·金是摄影师。他们曾一起深入非洲报道索马里的种族大屠杀,是志同道合的伉俪。然而在今年的民主党党内初选中,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

  “以前当我听到竟然还有人没有下决心选哪位参选人时,我总是很不以为然——你怎么会不知道选谁呢?”伯克利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但今年这居然就是我和玛丽·金的现实。”

  最近,结婚以来首次,夫妻俩在大选的初选阶段投了相反的票——伯克利选择奥巴马,金支持希拉里。夫妇俩的选择也代表了民主党选民今年在两个各有魅力的候选人之间的摇摆。

  4年前一鸣惊人

  在“超级星期二”(2月5日)20多个州举行的初选中,奥巴马和希拉里基本打成平手。但此后,他连续拿下11个州,几乎势不可挡。虽然希拉里3月4日在俄亥俄、得克萨斯和罗德岛三州绝地反击成功,但奥巴马随后拿下怀俄明州和密西西比州,手头的党代表票仍领先希拉里100多张。

  用“狂热”来形容选民对奥巴马的支持并不为过:南卡罗来纳州1月26日初选前,上千人在寒夜里排着几百米的长队去参加他的竞选集会;他在所有年龄段、所有族群内都“挖”走了希拉里的基础选民——原先支持他的主要是白人男性、黑人、受过良好教育者,年轻人和政治上的自由派人士,而现在他正获得原先支持希拉里的女性、低收入阶层甚至老年人的支持。

  为什么奥巴马有如此强的号召力?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民主党选民把目光从政治经验丰富、成就卓著的希拉里身上,转向了一个只当了两年参议员、并无多少政治经验的黑人参选人,而且对他投以如此大的激情?

  “奥巴马的演讲让我想起了马丁·路德·金,”伯克利说,“他所讲的‘变化’和‘希望’非常打动我。”

  奥巴马第一次出现在全国性的政治舞台上,是参加2004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那次大会选举克里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去挑战已当了一届总统的布什,但会上最耀眼的却是奥巴马。他凭借在大会上的演讲成为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那次演说中,他就提到了“希望”。

  “我说的‘希望’,是奴隶在篝火旁谈论自由的希望;是移民们历尽艰险来到这里的希望;是年轻的海军陆战队员为国深入险地所抱的希望;是矿工的儿子对抗命运的希望,一个有着可笑名字的瘦弱孩子(奥巴马的中间名是“侯赛因”,易让人想到萨达姆·侯赛因)相信美国会有他一席之地的希望。”奥巴马在那次演讲中所说的“希望”,已经传达出2008年大选中将感染无数选民的信息,“希望是面对困难时的信心,希望是面对不确定时的勇气,希望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最好礼物,是这个民族的基石,是对不曾看到过的事物的信任,是相信我们有更好前景的信心。”

  伯克利当时对奥巴马印象极深。他回忆说:“这是我生平听到的政治演说中最能感染我的。唯一可以与之媲美的就是当年里根竞选总统时的演说,我当时就觉得奥巴马会成就些什么。”

  “人们觉得能相信他”

  然而,奥巴马如今的成就还是令所有人感到意外。2007年时,几乎所有的媒体都认为,希拉里将无可阻挡地成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而奥巴马只能代表一种“现象”。他当时吸引的大多为自由派的白人男选民,而黑人选民都在质疑他能否代表黑人。而且,因为前总统克林顿在黑人中极受欢迎,因此奥巴马在黑人中的支持率落后于希拉里。

  但是,奥巴马对“希望”和“变化”的阐释激发了人们对新政治理念的渴求。随着他在艾奥瓦州——一个白人占绝大多数的州初选中首战告捷,很多黑人选民开始真正感受到了一个黑人成为总统的可能性,这使得他在第三场初选——南卡州取得了胜利。随着奥巴马声势日益浩大,越来越多的选民认为他能弥合种族和党派的隔阂,将美国团结起来。

  在“超级星期二”那天晚上, 美国著名的公关公司安可公司在纽约举办了一个政治聚会,约有50多人参加。当时,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正在播初选的现场报道。与会者大多为民主党人,对奥巴马和希拉里的对决极为关注。在本报记者随机采访的20多人中大多认为今年民主党的两位参选人都很出色。但是,尽管大部分人都认为希拉里会成为一个好总统,但95%以上还是选择了奥巴马,主要原因是奥巴马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变化和美国政治的新希望。

  奥巴马实际上已成为一种载体,承载了美国民众对变化和希望的诉求。他的竞选班子最近宣布,向奥巴马捐钱者已超过100万人。2月份,他得到的捐款达到5500万美元,打破了美国大选史上参选人或候选人的单月筹款纪录。

  “人们对8年来布什政府的所作所为已经忍无可忍,”美国咨询公司“新未来交流公司”(New Future Communication)总裁、民主党战略家贾迈尔·西蒙斯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美国人经历了伊拉克战争,经历了‘卡特里娜’飓风之后政府的无所作为。在艰难时期,人们渴望一种新的领袖,而不再相信老的政客。奥巴马表现出来的真诚和鼓舞人心的力量,人们以前没有看到过,人们觉得能相信他。”

  2月12日,奥巴马在弗吉尼亚州、华盛顿特区和马里兰州的民主党初选中大获全胜后,民主党的战略家、2000年戈尔竞选总统时的幕僚多纳·布拉吉尔对CNN评论说:“人们对奥巴马谈论的‘变化’和‘希望’的反应,从弗吉尼亚投奥巴马票的选民人数,超过投票给(共和党两位参选人)麦凯恩和赫卡比的人数总和就可以看出。”

  克林顿班底竞相“倒戈”

  实际上,支持奥巴马的人当中有很多都是克林顿以前的助手和朋友。格雷格·克莱格是克林顿夫妇当年在耶鲁大学的室友和白宫时的座上宾,也是帮克林顿1998年打胜弹劾案的主力律师。尽管和克林顿夫妇有如此深的渊源,克莱格现在却是奥巴马的智囊。在接受《纽约客》杂志著名记者乔治·派克采访时,他这样解释这种转变:“95%是因为我对奥巴马这个人的激情。我真切地认为他是自肯尼迪以来,美国政坛上从未有过、新鲜的、让人激动的声音。”

  罗伯特·雷奇是克林顿第一个总统任期时的劳工部长,也是克林顿夫妇相交数十年的朋友。此次他没有公开支持任何一位参选人。不过,他基于和克莱格同样的原因倾向于奥巴马。他相信政治上的鼓舞 (inspiration)是社会运动和社会变化的基础,能给予所有人和组织以力量。他对派克说:“奥巴马对我来说非常像肯尼迪。你离他越近,就越明白他的魔力在于其影响别人的力量,而不是任何具体的政策。他正以他本身来改变着社会。”

  在派克看来,今年民主党人在希拉里、奥巴马之间选择,也就是在经验与“变化”、政治圈内人和外来者、第一位女总统和第一位黑人总统之间选择,但更重要的是在两种不同的政客中选择。这两个政客对于总统该如何执政,理解完全不同。奥巴马认为自己能成为“催化剂”,使美国人结束20年来的党争、恢复人们对政府的信心;而希拉里代表了一种政治艺术,她相信变化应该来自良好的管理,而管理是一种她通过35年的政治生涯已经磨砺出来的技巧。

  在内华达州初选前的辩论中,奥巴马承认自己不是很善于组织,但他认为,对总统来说重要的不是管理一个有效率的办公室,“总统要能给出这个国家往哪儿去的方向,然后组织和鼓舞足够多的美国人在这个目标下为变化而努力。”而希拉里将总统的工作与CEO相提并论,表示总统要能“管理和运行庞大的官僚体制”。

  不过,希拉里对自己政治经验的强调,以及对总统职能的理解,显然没能在选民中引起共鸣。“超级星期二”之后奥巴马的11连胜明白地显示,选民们不在乎奥巴马有没有管理政府的经验。

  一位奥巴马的助选志愿者在奥巴马获得南卡州胜利后返回华盛顿的途中,与本报记者在机场攀谈。她的话也许代表了很多选民的想法。她不认为经验会决定一切:“布什政府这些人,拉姆斯菲尔德(前国防部长)有经验,副总统切尼有经验,布什也有当过州长的经验,可你看,他们把这个国家弄成了什么样子?”

  马克·金斯博加是克林顿任总统时的新闻事务副主管、戈尔2000年竞选总统时的高级助手。他在希拉里最近连遭败绩后对本报记者说,奥巴马的领袖魅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他,人们开始认为希拉里可能不会赢。金斯博加认为,希拉里在制定政策和管理国家方面都更有天赋和能力,但“归根结底,肯尼迪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领袖魅力,是在于他所传递出的信息。而现在普遍的观点是奥巴马更有鼓舞人心的能力,而选民们也不在乎他有没有经验”。

  2月底《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联合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每10位民主党人中有7人认为奥巴马激起了他们对这个国家未来的期望,而只有54%的人认为希拉里有同样的能力;75%的人认为奥巴马作为总统有能力团结这个国家,53%认为希拉里可以。

  奥巴马的新鲜面孔和号召力,使很多人认为他更可能击败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为民主党夺回白宫。上述民调同样显示,虽然大部分民主党人认为希拉里更胜任总统,但60%的人认为奥巴马更可能赢得大选。

  “我选择奥巴马就是因为我相信他会赢,”在纽约工作的宾夕法尼亚人埃里克·基尔斯尼克说,“布什2004年获得连任后,我简直得了忧郁症。我在欧洲旅行的时候,简直羞于说我是美国人,恨不得说我来自加拿大。我最关心的就是要把共和党驱逐出白宫。”

  希拉里“硬伤”明显

  而人们之所以不相信希拉里能在大选中获胜,是因为她的政治包袱过重——共和党不用去找新的丑闻,把那些在他们脑中潜伏的对克林顿的攻击激活就可以了。

  “我从来没有不喜欢希拉里,”伯克利说,“我对她很仰慕,但她两极分化的形象,以及克林顿当政期间一个接一个的丑闻,使共和党攻击她时更可能成功。我再也不想回到那种老的政治套路上去,我希望美国政治有一个新的开始。”

  克林顿当政期间,除了举世皆知的莱温斯基性丑闻外,其他大小丑闻也不断:珍妮弗·弗劳尔斯1992年宣称与克林顿有婚外情,1994年,褒拉·琼斯状告克林顿在任阿肯色州长时对其进行性骚扰;1995年,国会又对“白水事件”进行了调查。

  而现在,希拉里参选的很大一部分资本,是她和丈夫在白宫时期积累下的资源,而且克林顿也在为她积极助选,因此那些潜藏在人们心中的丑闻很容易就浮出水面。

  另外,希拉里本人也是一个极易引起争议的政客。虽说她在纽约很受人喜爱,以极高得票率连任两届联邦参议员,但在共和党占主导地位的南部和中西部较保守的州,她是一个让人愤怒的角色。

  “希拉里长期以来就是右翼共和党人攻击的靶子,”美国嘉信公关公司的北美业务副总监唐百恩(Brion Tingler)对本报记者说,“这一部分是因为克林顿执政时,希拉里表现得过于强势,似乎显得比克林顿权势更大。很多美国人对此感到不是很舒服。”

  希拉里最初出现在美国公众视野中时,就给人一种太有“侵略性”的印象。克林顿1992年首次竞选总统时,希拉里就表现出将和克林顿成为“联席总统”之势,这让保守的美国南部和中西部民众难以接受。此外,克林顿任总统时绕过国会,委任希拉里来制订全民医保政策,而她制订该政策时,采取的几乎是一种关起门来与幕僚商量的方式,未同其他政府部门协商,这引发了强烈的反感。最终,希拉里的这项工作以失败告终。而很多右翼政客又借此对她展开了新的攻击。

  “人们太了解希拉里了,对她的看法不会有改变,”基尔斯尼克说,“而奥巴马是个新人,他有可能说服更多的人支持他。”

  奥巴马志大才疏?

  不过,随着奥巴马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关于他是否真的能胜任总统的疑虑又开始增多。在2月底的一次竞选集会上,有记者让奥巴马的一名支持者说说奥巴马的成就,这位铁杆支持者竟不能说出任何一项成就。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一篇文章对奥巴马能否实现他关于“变化”的许诺也有怀疑。该文指出, 一个从来没有管理过任何政府部门的候选人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即使他的竞选班子运作得非常成功。《纽约时报》将他的个人魅力与肯尼迪和罗斯福总统相比,但也怀疑其作为领袖的实际能力。

  《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罗伯特·萨缪尔森最近撰文指出,希拉里和麦凯恩在公众舞台上已经很多年,他们的观念、性格都已经得到反复审视。而新秀奥巴马胜在强有力的演说,其实人们并不了解他。如果检视他的政策,将发现这非常普通、极具党派性,对美国面临的很多急迫问题并没有坦诚的回应,这也是他3月4日在三州失利的部分原因。

  对于奥巴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坚忍精神承担起总统的责任,投票给奥巴马的伯克利也认为这是一个风险。“他非常聪明,非常能鼓舞人心,”伯克利说,“但他是否足够坚强、是否有足够的准备去担当总统的责任,我也不能确定。”

(责任编辑:赵健)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希拉里 | 玛丽 | 马和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