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东方周刊》记者黄秀丽报道
南岭生态困局
一座光秃秃的山要长成像样的山林,需要20至50年时间,野生动物栖居形成规模还需要20年时间。如果进行人工繁殖、饲养,也需要10年时间
“原来郁郁葱葱的森林像倒插的牙签一样。”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办公室管理保护科的工作人员宋先生这样向《望东方周刊》记者形容南岭自然保护区雪灾过后的触目场景。
2008年2月18日至21日,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对雪灾后的生态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据宋先生介绍,当地的工作人员面对这样的惨烈场面,禁不住泪如雨下。
“95%以上的林木都受到了损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做了26年生态环境研究的李义德对本刊记者说。他也是参与这次调查的专业人士之一。
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办公室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这个保护区林木受灾面积达到225.445万亩,相当于蓄积量268.92万立方,不少国家级保护动物如蟒蛇、白鹇、猫头鹰都在大雪中冻死或者因雪后无处觅食饿死。
李义德估计,如果天公作美,没有后续灾难,南岭地区的生态环境至少需要10年才能恢复。雪灾造成的大面积林木损伤之后,最直接的灾害是火灾、洪灾和旱灾。“韶关今年用水紧张的可能性完全是有的。”
“冰雕玉琢”掩盖下的生态灾难
南岭山脉地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交界处,阻挡了南下的冷湿气流,是华南地区的生态屏障。每年冬气冷湿气流和暖湿气流交汇时都会带来冰雪天气,但今年1月冰雪天气罕见地持续了一个月之久,给福建武夷山至广东南岭、湖南武陵山脉所在的“大南岭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
今年2月14日,李义德从广州开车回湖南老家,途经南岭自然保护区,看到了一幅凄美的画面:冰雕玉琢的视觉奇观之下,海拔700 米左右的地段,大片的树木被压倒、折断。李义德感到“非常痛心”。2月18日,他参加了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办公室组织的生态灾难调查。
李义德一行来到广东省韶关市,调查了大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受灾情况。这些保护区的林木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还有林农种植的杉木和松树。
调查人员的沿途所见触目惊心---海拔500米至1200米的地段上,“百分之七八十都折断了,还有10%翻蔸(林业术语指连根拔起),活下来的不足10%。”李义德向本刊记者介绍说,个别地段山上全光了。据他估计,三个自然保护区有95%的林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办公室管理保护科的宋先生参与了另一路调查。他来到广东省韶关市乳阳县,在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睹了同样的悲壮场景:漫山遍野的人工林、毛竹林、原始林、次生林成片成片地倒下,原来郁郁葱葱的森林树冠折断了,如同被“斩首”,“一颗颗像倒插的牙签一样”。
“做了多年的林业保护工作,对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宋先生这样描述心中的震撼。
调查者沿着刚清理完的公路盘旋上山,沿途都是折断的大树。四五米高、碗口粗细的树木自不待言,就连十几米高、水桶粗的大树也被连根拔起。在乳阳林场海拔900米的山坡上,两棵广东松已经生长了200多年,被当地人称为生死夫妻树,结果这对“夫妻”也倒卧在了大雪中。调查发现,相当多的珍稀动植物受到损毁,红豆杉、伯乐树、苞铁杉等国家级保护植物都倒在了冰雪的重压之下。
工作人员在南岭自然保护区调查时,发现一条蟒蛇冻死在河边。在冰雪天气期间,村民上山还发现白鹇(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鼬獾冻僵的尸体。在一个林蛙养殖场,一位工人拎了一只刚刚从路边捡到的猫头鹰尸体给调查者看。大片的树木受损后,林中的动物失去了食物来源,就到居民区觅食,不少冻饿至死。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胡慧建博士是和李义德同行的调查者,他们在三个自然保护区的部分村庄进行了初步调查。当地林农报告了大量动物死亡的事件,水鹿、赤麂、狐狸、黄腹角雉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尸体陆续被发现。在仁化县调查时,一名村民表示雪灾期间他上山发现一个家族的白鹇,大约有十几只,冻死在一起。而野生蜜蜂几乎是一巢一巢地被冻死。
胡慧建介绍说,南岭是具有全球重要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集中了华南地区80%以上的珍稀动植物,素有“基因库”之称。相对于岭北,岭南温暖湿热,是喜温动物的避难所,也是“物种交流中心”。南岭是华南虎最重要的分布地,珍稀动物云豹、黑熊也出没其间,雪灾可能使一些濒危物种处境更加艰难。
生态重建至少10年
据李义德估计,从林业的角度来说,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重建至少需要10年,这还是没有后续灾难的情况下,“生态恢复非常困难。”
胡慧建的估计则没有这么乐观。他认为,依照广东的气候条件,一座光秃秃的山要长成像样的山林,需要20至50年时间,野生动物栖居形成规模还需要20年时间。如果进行人工繁殖、饲养,也需要10年时间。
2月23日,李义德调查归来,写了一份报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检测技术方案》,交给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办公室,希望政府关注以下问题:一是关注森林火灾。二是要关注次生灾害。树木翻蔸后,林地一块一块剥落,等到雪融化完了,可能出现山体滑坡。三是关注林地涵养水源功能下降。四是关注水质下降。五是在生态重建时,应考虑先后顺序,哪些植物、动物品种先行恢复,哪些工作后做,需要建立监测点。
胡慧建博士在灾后生态重建的报告中附上了关于动物受灾的情况和建议,他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出面做一个快速评估,对自然保护区的各村庄进行详细调查,通过死亡报告样本测算出动物死亡的总体数量、物种受损害的情况。胡慧建告诉《望东方周刊》,由于缺少资金,具体的调查一直没法开展。“至少要做一年的监测,才会形成详细、准确的报告,为生态重建提供最科学的数据支持。”但这需要40万至100万元的资金。■
本刊特约撰稿米艾尼对此文亦有贡献。
国家林业局称,这次受灾的地区是林业发展最快、活力最旺的地区,也是森林资源最好的地区,受灾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10,超过退耕还林工程的总面积,相当于2004—2006年3年全国造林总面积,也相当于全国一个五年规划增加的森林面积。如此大面积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加之很多都是退耕还林区、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等生态区位重要地方的森林,不仅会对我国生态带来严重影响,而且会严重影响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