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改革开放三十年:那些人那些事 > 改革开放三十年媒体联动

新中国第一家国企破产回顾 首次打破“大锅饭”

1998年,韩耀先(中)与石永阶(右)周桂英(左)在天安门前留影。这是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破产后,三个人的首次合影
1998年,韩耀先(中)与石永阶(右)周桂英(左)在天安门前留影。这是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破产后,三个人的首次合影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西路93号,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原址,现已是居民楼---王晓倩摄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西路93号,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原址,现已是居民楼---王晓倩摄

  没有报社敢登的“首部”破产法

  尽管这样,在拟定这部“破产法规”之初,韩耀先坦言,其实是没有一个制定的对象的。最初接到任务的韩耀先一头雾水,他的脑子始终没有从传统对破产的理论中转出来。他的大脑中总是浮现出资本主义经济萧条时期,工厂纷纷倒闭、破产,职工饥寒交迫、公司老板跳楼自杀的场面……家里人听说他要搞这个“让企业破产的规定”,也纷纷摇头,妻子忧心忡忡地劝他,你在社会主义搞破产,要是再来了运动,第一个批倒的,就是你!

  心里总是隔着这么一块儿的韩耀先于是最先想到的是“关、停、并、转”,“社会主义国家企业不能倒闭,企业搞不好将来大门一关,职工分流,这是简单而又合乎人情的事,关闭的企业由政府行政部门下令停产,最终关闭,这不就得了!”自觉想法不错的韩耀先经过一番调研,40多条内容、3000余字的《破产倒闭规定》初稿出炉了。

  谁知一星期后,初稿被毙。李长春在他的初稿上批了这样一段话:“企业倒闭是竞争中的破产,不是人为的关闭……此文件很重要,但现在的理论水平还不行!”

  像是五雷轰顶,但却更像是醍醐灌顶,韩耀先一片迷雾的眼前,突然出现一丝光亮,“就是市场经济这个提法。竞争中的破产,不是政府的行政手段,而应是按照经济规律发展客观产生的必然现象,应用经济规律、经济杠杆去引导企业!”韩耀先再次下定了搞好这部法规的决心。

  决心有了,压力却更大了。办公室人多,不吸烟的他经常点着一支烟下楼,围着市政府的办公楼,转了一圈、一圈、又一圈去找思路;晚上回家,家里地方小,没个书桌,他就借在学校教书的爱人的自习室,一个人在教室里看资料;没有任何的历史经验可以借鉴,他就挨个企业跑,组织工人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

  一个多月后,韩耀先形成了《关于沈阳市城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破产倒闭处理试行规定》(以下简称破产倒闭规定)的完整意见: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必然出现优胜劣汰。为了保护竞争,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保护债权人、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和倒闭企业待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根据集体经济的性质、特点和我市集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就城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进行破产倒闭处理……

  1985年1月29日,李长春亲自主持政府常务会,集中讨论“破产倒闭规定”,讨论热烈、激烈,没有人敢预见一旦这个规定得以实施,后果将会怎样;

  1985年2月9日,李长春再次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了“破产倒闭规定”,并

  以沈阳市政府发(1985)24号文件下发。这就是被人们称之为共和国“首部”破产法。

  然而,面对这份已经成为政府文件的“破产规定”,却仍没有一家报社敢予以刊登。“我拿着文件走遍了沈阳的几大报社,人家一听‘破产’两个字,眼睛瞪得那么大!社会主义哪有破产企业!一个个头都摇得拨浪鼓似的。”韩耀先说,最后,这份“破产倒闭规定”以广告的形式全文发表在了《辽宁经济日报》上。

  对于当年这份称得上是“石破天惊”的“破产倒闭规定”,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陈清泰认为,在当时计划经济的时代,这样的一种改革尝试,无疑为中国今后的改革作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增强了更多企业的活力、动力。

  三张黄牌和一对花圈

  法规、法令,就像一把锋利的剑,但剑不用,永远不能知其利。石永阶却没想,《关于沈阳市城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破产倒闭处理试行规定》这把剑,拿自己的防爆器械厂,开了刃。

  《破产倒闭规定》出台后,沈阳市政府一方面想借此警醒当时的部分企业,一方面也意在实际的操作中考察这部法规的可操作性。

  1985年7月,根据对全市企业的考察,工作组列出了一份包括了沈阳市11家资不抵债、长期亏损、难以扭转局面的备选名单,从这11家中,又最终确定了沈阳市防爆器械厂、沈阳市农机三厂、沈阳市五金铸造厂三家企业成为试点。

  “选择其实还是有一定原则的,因为是第一次,谁也不敢预见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所以选了三家规模较小、亏损情况比较严重的集体企业试点,一旦弄不好,影响还能降至最低。”22年后,韩耀先直言。

  “1985年8月3日,沈阳市政府在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这3家企业发布批产倒闭限期整改通告。通告的内容由我拟定,当时我想,这个通告,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份通告,那么该以一种什么样特殊的方式来显示它的重要性呢?我想到了足球场上的黄牌,黄牌就是警告的意思呀!”1985年的沈阳市政府,文件仍需油墨印刷的年代,韩耀先让工作人员把下发给每个企业的通告,用特殊的黄色油墨印成,很多人都对那次新闻发布会上,三位厂长举着“黄牌”那颇富戏剧性的一幕记忆犹新,而“亮黄牌”的说法,由此而来。

  一年的限期整改时间,无疑是这三家企业最为痛苦的阶段,时任沈阳市五金铸造厂厂长周桂英后来回忆说,“开完会回到厂里,互相没说一句话,大伙都哭了。心里像刀绞的一样。可是,黄牌的压力最终变成了动力、凝聚力,那一年多里,从上到下,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儿,工人们连劳保用品都不要了,就想省下每一分钱搞生产……”

  一年后,五金铸造厂和农机三厂成功揭掉“黄牌”帽子,而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的沈阳市防爆器械厂,成了第一个破产企业。

  1986年8月4日,沈阳市防爆器械厂被宣告破产的第二天,韩耀先陪同一位新华社的记者到防爆厂采访,他不敢说自己是谁,也不敢让记者表露身份。他看到,已经上了封条的厂门口,一边,挂了一个小小的花圈。没有挽联,没有落款,触目惊心。工人们三五成群的围在厂门口,有的在哭,哭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将来可怎么活;有的在骂,骂谁这么缺德整黄了厂子这样的人生孩子也是痴呆;有的呆呆地看着天,面无表情,这样的让人看了其实更害怕。

  三张黄牌、一对花圈, 送走的是一个有着鲜明计划经济时期特色的防爆器械厂,却也同时给予了中国当时数以万计的国有企业一个可以生死的拐点。当年的12月31日,全国开始试行《破产法》,其蓝本和基础,就是沈阳防爆器械厂破产案。 而破产的意义就在于,破产机制带来的竞争效应,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发展动力,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因此得到发挥。破产引进了市场机制,甩掉了多年的包袱,使企业真正步入了市场化的轨道。“破产”,这个在改革开放前往往被解释为“某个阴谋的破产”的词语,由此被赋予了新的词汇含义。

  破产,也同时意味着新生。

  送葬队长与再创业厂长

  今年80高龄的石永阶终于肯停下来歇歇了,他还住在老厂旁边的老居民区里,沈阳市皇姑区崇山西路93号楼,作为他第二次创业的标志性产业--老石头豆腐房在2005年政府对明廉地区搬迁后也停业了。他不再“折腾”,专心养老,不愿意见人,但仍被当作新闻人物每每提起。

  1986年8月3日以后,石永阶在家猫了整整半年。当时的外电报道,“石一病不起”,但是后来石永阶却说,他其实没病,或者说,没病得那么严重。“我实在没是脸见人啊!”他一声感叹,就是22年。22年前,尽管已经不再是厂长,但听说厂子破了产,石永阶还是自责的认为,自己对厂子也有责任。家就在厂子旁边,工人都这一个院住着,一出门,就看着一张张沮丧的脸,指着石永阶骂他无能,骂他是败家厂长,把厂子整黄了。老石头那脑袋,都很不能埋土里去。老伴也跟着受牵连,一股火上来,一只眼睛急瞎了。

  在家憋了半年,他核计明白了,厂子倒了,人不能倒。他不甘心被别人称自己是“无能厂长”,从亲戚家里借了1400元钱,一个老钳工从家里给他凑了100元钱,带着这1500块钱,他跑到旧货市场买了一台旧车床,带领全家人再次干起了防爆。

  为了把事业干大,他专门召集儿子儿媳开了个家庭会议,要求一家人不吃肉,改吃豆腐,以节约日常生活开销,在吃豆腐的过程中,他又琢磨着开起了豆腐坊。

  “我就是想赌一口气,我就是想向别人证明,自己不是无能,厂子的倒闭和老石头儿的无能没有关系。”石永阶的“二次创业”很成功,他现在称得上是中国第一批下岗工人再创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员。更让石永阶高兴的是,当年厂子破产后曾经指着自己鼻子骂的工人,下岗后自谋职业,做起了生意,后来,经常开着高级轿车来他那儿买豆腐。

  与石永阶的境遇大相径庭,韩耀先自此有了“送葬队长”的称谓。沈阳市后来成立经贸委,他任副主任,另一个实职就是沈阳市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办公室主任。当时的沈阳市领导开他玩笑说,人家别的官员到企业去,是送喜,你一去,就是要破产,就是给人送葬呢,干脆叫你送葬队长得了!“送葬队长”的称谓,由此而来。韩耀先也不生气,此时的沈阳,正在迎来体制改革后的第一轮企业破产高潮,而多年的经验累积后,人们对破产也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虽然,韩耀先仍会被一些情绪激动的破产企业职工“堵”到办公室里不让出来,但再开破产企业债权人大会时,韩耀先已经不需要再刻意的掩饰自己的身份了。

  随后十几年的工作里,经韩耀先“送走”的企业超过百家。每一次“送走”一家企业,他改革的念头就会更坚定一点。10年后,当沈阳市一家中型企业宣布破产时,台上台下不再是一片哭声,而是阵阵掌声。弹指一挥间,谁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凤凰涅磐,死而后生。

  韩耀先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以后能有时间好好养他的花,没事溜溜公园,照顾照顾儿孙,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的、他当年制定《关于沈阳市城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破产倒闭处理试行规定》的书稿原件,在别人看来是种荣誉。但在他看来,不过是历史洪流里的一个必然之举。“没有我,也会是别人,这是改革的脚步,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进步。”他说。

  记者手记:

  此前有人将韩耀先比作一尊罗汉,说他面目狰狞、心地慈悲。见到他前,我不懂,也难以想象。老人快七十岁了,电话里委婉的说,不想再接受采访了,也没做什么事。

  恳切地说了再说,老人说,那好,你来吧。于是电话里细致的告知了去他办公室的路线,那份细心、亲切,全借着电话线传了过来。

  见了面才发现,这就是一个干干净净、和蔼可亲的老人。他略有点胖,头发花白,手脚麻利,热情的给记者倒水。哪来的罗汉模样?问他,“韩老,有人说你是罗汉,您是不是到破产企业去的时候看起来才特别厉害啊?”他哈哈的笑了,一笑间更见慈祥,“哪呀!开始我去企业搞破产,都不敢说自己是干啥的,开破产债权人大会,我从来都是在旮旯里猫着,还敢厉害?”

  然而那份凌厉的风范,还是在他一讲起企业破产的话题时,就尽显无余。“没有死,哪有生?”他的声调陡然提高,后来说,改革是一场战役,自己,充当了这个先锋兵、敢死队,粉身碎骨的可能,也不是没想过。

  22年了,他老了。多少还是有点不服老,“老石头(指石永阶)都80了,比我还老呢!”他和那些被他给过黄牌、搞破产的企业的领导,由“仇人”,成了朋友,没事打个电话还常联系联系。22年,当年再怎么惊心动魄,也终究成了过眼云烟。

  现在,韩耀先的案头放着新的《企业破产法》草案,他抽空总要看看,想想问题,“时代变了,企业破产决不是我们当时做的那么简单,设计的问题太多了!”他依然为之忧虑,只不过眼神已经不济,需要老花镜的帮忙了。

  《辽沈晚报》记者王晓倩

  辽沈晚报独家供稿搜狐网,严禁转载。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郭扬)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韩耀先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