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龚菲
站在凝重的烈士雕塑前,来自贵州的赵宾百感交集,80多年前自己的亲人文化震牺牲在这里。那眼神坚毅、双手被铁链束缚住的雕像再现了当年烈士英勇就义牺牲的那一刻,震撼了所有人的心———昨天,48位雨花台烈士的后代从全国各地赶至南京祭扫他们的亲人。
寻找无名烈士的后人 自1927年以后,南京雨花台沦为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数万人殉难于此,包括邓中夏、罗登贤等烈士。因当时革命斗争形势严酷,为斗争需要革命者出于保密大都没有留下资料,其中还有很多是被国民党秘密杀害的。
“经过确认,在雨花台牺牲的革命烈士有上万人,但目前馆内有名有姓的烈士仅1519人,陈列展示出的烈士有177人,大部分烈士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都成了无名英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计建平表示,今年是我国把清明节定为法定假日的第一年,除了与往年一样,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近万人在清明节前后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祭奠先烈外,国内20家媒体与该馆为69名烈士寻找到49名烈士的后人。
烈士文物资料欠缺 这些烈士的后人来自五湖四海,大多是先烈的第三代亲属,年龄在50-80岁之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即使在烈士们的家乡,对先烈的记忆也已经模糊,有的烈属拿着从教科书里复印下来记录有关烈士的文章,有的重新翻出珍藏已久已褪色的旧照片,有的带着烈士生前的日记,似乎想更近距离地触碰已去烈士的踪迹。
“当年牺牲的烈士大部分都非常年轻,大多都未婚,留下来的遗物只有这些相片和淡薄的记忆了。”来自福州、烈士倪朝龙的外甥女倪若平告诉早报记者,自己的舅舅20多岁就去参加革命了,但一去就没有回家,家中只有倪朝龙年轻时的照片。
“目前纪念馆登记文物有近1100件,大部分文物资料都很欠缺。”计建平表示,尽管当年在雨花台牺牲了万名烈士,但除了陈列出来烈士名录和有档可查的烈士名单,大部分烈士的生平简介纪念馆知道的也不多。这次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烈士亲属,也就是为了从他们的记忆中抢救烈士的生平资料,这一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