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记者的一位朋友已和老家的一所墓园联系妥当,为其年近七旬但仍健朗的父母购买墓地,并准备利用3天假期回老家去交钱办证。
“多少钱?”记者多了一嘴。“二十多万。”朋友也没避讳。“这么贵啊!”“没听老百姓抱怨吗?骨灰盒比大彩电贵、墓地比商品房贵!”
这话说来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听来确有许多的忿然和无奈。
其实,这些年,“垄断”、“暴利”、“死不起人”等各种恶名总是指向殡葬业,殡葬业是暴利行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前“川”后“山”助长殡葬暴利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殡葬业收费主要包括基本殡仪服务、自愿服务、丧葬用品和墓穴、格位四个项目。通常所称的“暴利”是指丧葬用品项目和墓穴、骨灰盒格位项目。
如今,天价墓地在各地几乎普遍存在,一平方米动辄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价格令人瞠目结舌。不少地方“富不富,看坟墓”的“价值观”,几乎让普通百姓“自惭形秽”、“愧对先人”了。
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墓地价格在不断地悄悄上涨,比一般商品房还要贵。骨灰盒也是,一个进价100多元钱的骨灰盒,只要到了殡葬场馆,售价翻几个跟头是平常事。
据统计,我国死亡人口数量每年大致在820万左右。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以平均每人2000元的低标准丧葬费用估算,殡葬行业每年有164亿元的巨大市场。如果再算上骨灰存放、购买墓地等费用,殡葬行业的销售总额将超过2000亿元。
这位人士认为,殡葬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其市场准入要进行前置审批,而殡葬业暴利的根源就在于缺乏竞争。“如此巨大的市场,放与不放,的确不是简单的事情。”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竞争也未必能够解决根本问题。上世纪90年代后期,民营资本的进入并没有改变殡葬业的暴利局面。
对此,有专家分析认为,和其他事业单位一样,殡葬行业经历了从全额拨款到差额拨款直到自收自支的过程。作为事业单位,它直接介入行业的经营和管理;而作为产业,它是公众心目中的公益事业,担负着国家殡葬改革的重任。而民营资本的进入,只是从表面上打破了垄断,由于多年的“积累”,整个行业需要理顺的地方还有很多。
有关注该领域发展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造成有些地方殡葬用品暴利居高不下的原因,还有两方面:一是殡葬业属于冷门行业,从业人员少,收费自然较高;二是有些人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这些年倡导厚养薄葬,但薄葬的风气却没有真正兴起。
他认为,尽管有关监管部门每年都进行检查和处罚,但由于有巨额利益驱使,有庞大的市场,墓地“豪华风”愈演愈烈,而消费者也只能任由暴利宰割。
用这位人士的话说,这叫前有“川”后有“山”,民众的陈规陋俗为违规行为提供了流动和流通的渠道,而体制性因素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监管不力,又成为殡葬业暴利的倚靠。
绿色殡葬新风已经吹起 记者了解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尽管存在过各式各样的殡葬方式,但“经济、环保、文明”的殡葬方式,是人类始终追求并不断为之探索的共同目标。
作为六朝古都,北京具有独特的市井风俗,从晚清延续下来的旧丧葬习俗颇多。但作为首善之区,这些年来的北京,殡葬习俗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火化率保持在98%以上。
由此,骨灰安置成为殡葬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北京市每年人口死亡数约为7万多人,如果都要占地修墓的话,人们的生存空间就会被逝者大量占用,骨灰安置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缓。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北京市在一些陵园建设骨灰林试行植树葬。传统的墓碑被各类树木和花草所取代,草坪葬、植树葬、骨灰墙代表了绿色殡葬的发展方向。
清明前夕,来自执法检查大队的消息说,北京市清明节市场经营秩序总体良好。3月26日至3月31日,工商部门累计检查各类丧葬用品经营户2880户,累计纠正尾随兜售、超范围经营丧葬用品等一般违法经营行为256起。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北方的个别城市已开放了殡葬市场,取消了民政部门对殡葬业的前置审批,“民”字号殡仪馆与“国”字号殡仪馆同台竞争,让市民的殡葬活动有了更多的选择,既满足了群众需求,更有效遏制了殡葬业的暴利势头。
新修订殡葬管理条例有望今年公布 新风虽已吹起,但仍不够强劲。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老百姓何时才能从殡葬改革中得到实惠?
有专家指出,竞争不是万能的,竞争机制的建立离不开法制,没有法制,竞争不是发展为恶性竞争,就是走向价格同盟。铲除殡葬暴利之害,一味寄希望于“看不见的手”是不现实的。长期以来,国家虽然重视对殡葬的管理和改革,但我国的殡葬法制建设步伐却十分缓慢。到目前为止,《殡葬管理条例》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已无法解决目前殡葬管理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记者了解到,民政部从2002年开始一直在进行《殡葬管理条例》修订的调研工作。2007年5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网上公布了《殡葬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就在截稿前,记者获悉了最新消息,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表示,《殡葬管理条例》目前正在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力争在今年内公布。
对于社会反响强烈的“殡葬暴利”问题,窦玉沛表示,民政部门将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进行研究,希望能通过立法加快解决。(姚芃)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