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工人日报

清明,该蕴含多少新内涵?(组图)

  编者按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关于清明的释义有四:①清澈明净:月夜清明。②清醒明白:神志清明。③政治开明,有法度有条理:天下清明。④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4月4或5、6日,民俗于此日扫墓:清明时节雨纷纷。

  在古代,清明节不单单是扫墓的节日。除了缅怀先辈以外,传统的清明节有着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还包含着孕育新生命的意思。今年,国家将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面对“新”清明的第一次放假,我们不仅应该对清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应该思考,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又该赋予清明怎样的新内涵?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近日在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表示,《殡葬管理条例》正在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力争今年内公布。

  窦玉沛说,去年5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网上公布了《殡葬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社会各界提出了11万条意见,为进一步修订完善提供了很大帮助。

  窦玉沛说,提出的意见涉及殡葬改革方针、管理体制、政府责任、服务项目和社会监督等许多方面。国务院法制办与民政等有关部门对这些意见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研究,尽量更多地采纳合理建议,目前正在做进一步修改、完善。
图为,清明节前,人们纷纷前往陵园进行祭奠。在北京八宝山人民公墓,扫墓的人清洁墓碑后献上一小束鲜花以表达对亲人的哀思。本报记者杨登峰摄

  文明祭扫,从“慎终追远”做起

  本报记者郑莉

  国家将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无疑将引导公众对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视。然而,现代社会中,清明祭扫活动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却与清明最初的内涵相去甚远———

  据民政部对各地群众祭扫情况和对全国150个观察点的情况统计分析,3月29日、30日两天观察点祭扫群众数量达到360万人。全国大部分地区尚未出现群众大密度集中出行祭扫的情况,这将有可能造成清明节假日人流高度聚集,祭扫压力骤增。

  第一个清明法定假日,相关部门纷纷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清明节成“防火节”

  日前,民政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做好服务、安全保障设施的检查、维护工作,保证清明节假日群众祭扫有序进行,坚决避免出现踩踏、火灾等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并严防不当祭扫导致山林火灾。

  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周”活动,以强化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同时严格管控野外火源,坚决遏制森林火灾高发态势。宣传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3月31日~4月3日,工作重点是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第二阶段为4月4日~4月6日,工作重点为严格管控野外火源。

  每年清明节,森林防火便成为头等大事。主管部门的紧张程度,随着群众进山入林扫墓、上坟烧纸、燃放爆竹等活动大幅度增加而上升。

  “每到清明节,都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主管民政工作的辽宁本溪某乡的王乡长最近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同事驻守在各个公墓陵园,监督山林防火。“提倡文明祭扫、反对封建迷信”的口号喊了多年,但人们依然会在山林墓地、街道两侧看到焚烧纸钱后漫天飞舞的“黑纸片”。

  虽然,大多数陵园内都树立着“不许烧纸、燃放炮竹”的醒目告示牌,北京郊区一些陵园甚至专门设立了“烧纸处”,但收效甚微,大部分祭扫点仍是火光闪闪、纸灰飞扬、鞭炮阵阵、烟雾缭绕。每天有清理不完的垃圾,还要随时防范火灾发生,花草树木被践踏焚毁。“每年仅补栽苗木这一项,费用就得20多万元。”一位公墓管理人员抱怨道。

  一位社会学专家认为,选择何种方式祭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烧纸钱”,是经过长时间积累、演变传承下来的,“尽管它具有很强的守成性,相信通过宣传教育、有效疏导和严格管理,还是可以改变的。”

  对此,民政部提出了“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口号,积极倡导群众采取用鞠躬代替磕头、用鲜花代替烧香烧纸等方式寄托哀思,以文明、科学、进步的祭奠方式祭奠故人。竞相攀比让人“死不起”

  除了烧纸钱,祭奠活动的奢侈、攀比之风日益盛行。

  扫墓用的祭品花样不断翻新。从“传统”的冥币、银元宝、酒菜、糕点,到纸制金童玉女、高级轿车、别墅、手机、笔记本电脑、信用卡一应俱全。近几年,又出现了纸扎“应召女郎”、“二奶”、赌博工具等等祭奠“新品种”。豪华祭祀套餐动辄数百上千元,让清明节演变成“烧钱”的闹剧。

  据了解,西安市出现了豪华纸祭品,一个就卖50元,而骨灰盒少则千元多则近万元。“我认识的一些人,他们争相购买动辄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墓地,祭祀中大摆宴席,有的还认为谁花的钱多,谁就对老人更"孝敬"。”受访的刘先生表示。浙江温州某村庄,竟出现千人参加、出动120多辆车送行的祭扫队伍,为了这次扫墓活动,村里摆了35桌酒席,全村村民捐款20多万元。

  在湖北荆州市八岭山公墓,有着成千上万座面积在几平方米至30平方米不等的“超标墓地”。清明前夕,豪华墓地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一路飙升到3880元、12980元、39880元。除壁葬墓外,最便宜的一款特惠型墓地也需要2880元。豪华墓地每平方米价格超过当地房价十余倍。

  最近又传出一些地方政府争抢“公祭黄帝”的正统身份;举行老子公祭大典,斥巨资建“老子文化园”并举办“老子文化节”。且公祭之风盛行,规模愈来愈大,耗费越来越高。

  有人称这种现象为“清明经济”。许多市民对类似的豪华祭祀表示反感:原本庄严肃穆的祭奠活动变成了低俗的攀比,这不仅是对先人的亵渎,也有违现代文明。要记住先人一定要用高昂的祭奠费用作为体现吗?

  许多城市对不文明的祭扫行为严阵以待。纷纷以市区和县城城区为重点,规范殡葬用品市场,严厉打击经营冥币等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不法行为。济南等地区提出以鲜花换纸钱的方式,希望杜绝焚烧祭品的现象,增强市民文明祭扫的意识。更有人发起网上祭扫、公祭活动,通过纪念网站、“天堂”电子邮件等方式,寄托哀思。清明回归“慎终追远”

  “慎终追远”。清明节总是带给人们一种忧伤、思怀的情愫。许多社会学专家曾经建议,将清明节定为中国的“感恩节”。

  相对于厚葬或奢华祭祀,简朴但由衷的祭祀活动或许更能真正体现“知恩图报”这一传统观念的内涵。学会感恩,既要感激先人,也包括那些曾经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陌生人”。

  据悉,在上海的福寿园内有一座立于2002年的特殊墓碑,每逢清明,墓碑前便摆满了来自陌生人的鲜花。这座名为“上海红十字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面刻满了3942个名字,这些普通人在死后将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这是全国第一座红十字遗体捐献者纪念碑。

  福寿园负责人介绍,许多前来扫墓的市民在为自己亲人扫墓完毕后,也会特地来到这座特殊的墓碑前瞻仰许久,献上鲜花,以示对遗体捐献者无私行为的感激和敬仰。一位市民的话也许道出了人们的心声:“虽然只是一支白菊,一个鞠躬,但我们由衷地尊重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陌生人"。”

  值得人们心怀感激、铭记于心的“陌生人”还有很多,比如近现代以来,为了反抗侵略奉献出宝贵生命的数以千万计的革命先烈。

  与公墓祭扫的红红火火相比,革命烈士墓园则显得冷冷清清。有的英烈纪念建筑物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有的管理机构不完善。据调查,全国现有13500多处纪念建筑物,仅890余处有人管理。甚至出现烈士纪念碑被房地产商夷为平地、河南洛阳烈士陵园125座烈士墓被推平、一些地方把烈士陵园变成了商品展销甚至娱乐场所等现象……

  “应在国家层面建立专门的清明祭奠仪式,组织社会各界人士以庄严、肃穆、简朴的方式,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祭奠革命先烈;同时,鼓励各地区以单位的形式组织职工、学生前往烈士陵园扫墓。”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牛越生委员的提案得到许多代表委员的赞同。全国人大代表杨蓉娅也建议,设立“国家烈士纪念日”和公祭人民英烈制度,加强对英烈纪念建筑物的保护管理,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崇革命英烈的风尚。寄哀思亲,

  俭朴素洁渐成风尚

  南京:“天堂信箱”寄哀思

  新华社讯(记者凌军辉)清明不烧纸,家书寄深情。从2007年3月开始,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设立“天堂信箱”,扫墓群众可用墓园免费提供的专用信笺和笔,书写对亲人的怀念,寄托亲情和哀思。据统计,一年来,“天堂信箱”已收到1000余封来信。

  雨花台功德园常务副总经理阮锋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是通过放鞭炮、烧纸钱等方式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怀念,既噪声扰民,又污染环境,还带来火灾隐患。为了提倡文明祭扫,墓园从去年开始设立“天堂信箱”,提倡用家信方式抒发对已逝亲人的怀念和哀思。“一年来,在墓园放鞭炮、烧纸钱的现象减少了大半,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鲜花、家信表达亲情和哀思。”

  记者翻阅“天堂信箱”来信,朴实无华的文字让人感动。“爸爸,明天是你的生日,祝你节日快乐。”“亲爱的茜,祝你在天堂一切安好,找一个疼爱你的老公,生一堆活泼可爱的小天使,我们每年都会来看你的。”……一张张薄薄的信纸,寄托了沉甸甸的亲情,也让祭扫方式更加文明。

  重庆:“网络祭祀”悄然兴起

  新华社讯(记者王晓磊)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人们的祭祀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网络祭祀”作为一种新型的祭祀方式,已在重庆市民中悄然兴起。

  “网络祭祀”指人们在虚拟的网络上为故去的亲友建立纪念馆,并可以点烛、献花、祭酒等,以示对故人的凭吊和怀念。目前重庆一些清明扫墓的主要场所如南山龙园、仙居山陵园等都建成了“网上祭奠”服务系统,红岩网站也将开通清明网上祭英烈的活动。

  记者在重庆“天堂之家”纪念网上看到,市民建立的纪念馆被分类排列,每间馆的页面上方是逝者的相片,来访者可以点烛、献歌、献花。仅“点烛”一项就有多种香烛可选择,如“晶莹烛”“重聚烛”“天籁烛”等,还可选择各种背景音乐。服务大多是免费的。

  除纪念亲友外,不少人还为自己崇敬的名人建立纪念馆。如岳飞馆、鲁迅馆来访者众多。

  山西介休:“寒食清明之乡”授牌

  新华社讯(记者刘翔霄邹伟)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节”开幕式上,山西省介休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称号。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专家表示,清明节到来前夕,山西介休市绵山迎来首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节。介休是我国寒食民俗文化的重要留存地,介休的绵山与我国清明文化的来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在介休绵山能够感受到清明、寒食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清明文化的集大成之所在。经反复考察与研究,中国民协决定授予山西介休这一称号,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当天也在介休宣告成立。

  在追思中学习感恩

  本报记者于忠宁

  清明节应该提倡怎样的文化精神?怎样进行文明、理性的祭扫?近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萧放。

  记者: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请您谈谈清明节是如何形成的,它包含怎样的文化主题?

  萧放: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为中华民族重大节日的,这主要与我国的农业传统有关。因为清明时节意味着一年农忙的开始,在古代社会,粮食谷物又与我国的祖先崇拜、家族祭祀有密切关系,久而久之,清明就变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

  在我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清明与寒食是分开的。我国寒食节祭祀大概从东汉开始,南北朝时开始在大江南北流行,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寒食归入清明节,完成时间在唐朝,当时就已经包含两个主题:祭祀与踏青。到了宋朝,人们对清明节中踏青这一内容更为重视,清明节中郊游因素开始变得很大。有趣的是,唐宋时期,每逢清明官方都放假。现在我们国家对节假日进行调整,清明节成为新增的节假日,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很好的传承。

  记者:清明节祭扫习俗有着什么样的文化内涵?表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文化心理?

  萧放: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尤其重视家族、祖先。几千年来,我们民族并没有宗教信仰,更多时候受民间信仰的影响,因此对亡灵的崇拜、返本归宗的意识特别浓厚,在清明节祭扫祖先是对亡故先人的特殊的缅怀方式。

  在清明节缅怀、追思先人,慎终追远、追本溯源,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家庭成员的关系更加密切,敦亲睦族,增强传统的血亲观念。与此同时,每逢清明佳节,海内外华人也会共同缅怀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这也使华夏儿女感受到血浓于水的殷殷情愫,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记者:清明祭扫先人应该提倡怎样的文化精神?

  萧放:在清明节我们尤其要提倡一种感恩的情怀。感恩是基本的伦理基础,对亡故先人怀有一颗尊重之心和深深的缅怀之情,这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举国上下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提倡这种感恩精神,这种朴素的感情有利于整个社会层面的感恩文化的培养。在清明节祭扫先人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在人心躁动的现代社会,清明节更有着特殊的意义。清明节缅怀先人,能够给人一个冷静、理性思考人生的机会,在追思中学习感恩,推己及人,对别人、对社会感恩。

  记者:您如何看待清明祭扫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

  萧放:现在很多人在清明祭扫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思想观念太世俗,祭祀用品也越来越“俗”,如烧纸做的别墅、轿车、手机、麻将等等,本意是让先人也在另一个世界享受俗世之乐,实际上是个人追求物质享受甚至感官乐趣的一种心理折射,不是一种理性的态度。我们应该倡导文明祭扫,像送一束鲜花、在墓碑前鞠躬哀思等就是比较文明的祭扫方式。

  记者:现在一些人在祭扫先人时存在大肆铺张浪费的行为,认为这才是对先人尽孝。而欧阳修曾说过:“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您认为在现代社会应该有怎样的丧葬观呢?

  萧放:在丧葬问题上,我提倡“厚养薄葬”。“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哀我父母,生我劬劳”,为人子女者不仅在物质上赡养好老人,也要在精神上与日常生活中孝敬和侍奉好老人,让他们老有所乐,对父母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孝道。

  现在很多人不仅在丧事上大操大办,在每年清明扫墓时也是大肆铺张浪费,这就偏离了节俭意识。在如何对待祭扫问题上,我提倡隆重、俭朴,怀着一颗虔诚的感恩之心追思先人,对于亡灵就是最大的尊重,这种感情不需要形式上的铺张浪费来表达。

  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所谓寒食节,即禁火,相传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这天,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清明节的习俗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清明扫墓祀祖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扶老携幼来到墓地,将酒食果品供祭亲人墓前,然后焚化纸钱进行祭拜。清明又名“踏青节”,最宜外出郊游。清明踏青的习俗,据考证起于唐,盛于宋,时人谓之“游春”。此时,正值春回大地、草木皆绿之日,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好时光。除此之外,清明一到,农事便渐渐繁忙起来,人们难得再有机会游玩,趁此机会尽情游玩,一是对一年辛苦的回报,也是为了下一季的忙碌养精蓄锐。

  踏青之外,人们还会从事一些娱乐活动。比如放风筝、荡秋千、插柳、玩蹴鞠等。清明节的饮食

  清明节有不少节日食品,其中多与民间信仰有关,比较突出的是蒸面燕,又名“子推燕”。浙江临安地区,家家户户在清明节时采嫩莲拌糯米粉,做“清明狗”,家里有几个人就制作几只,制作完后把它们挂起来,直到立夏,才把它们拿下来烧在饭中,每人吃一只。所以民间流传有“吃了清明狗,一年健到头”的俗语。“子推燕”、“清明狗”也被人们看作是驱病之物。清明节另一重要食品是春饼。春饼又名薄饼,圆而薄,馅料以春天出产的青菜为主,如豆芽菜、韭黄、芹菜、芫荽、笋丝等,再加上豆干、肉丝、鱿鱼、皮蛋等,一律细切成丝,洒上花椒粉、糖粉、海苔酥,卷成筒状即可食用。

  除了春饼以外,清明节还吃清明果,上海人称之为青团,它的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道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用艾叶做成的,然后以豆沙为馅包制而成。在大陆一些地区和台湾,清明节还有吃鸡蛋的习俗。清明鸡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是“雕蛋”。前者可吃,后者仅供玩赏。清明节与诗歌

  清明节是传统的扫墓祭祖日子,许多诗人为此留下了千古名篇。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北方乍暖还寒,南方春意盎然。唐代诗人韩翃写下了“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佳句。宋代著名词人苏轼有一首《南歌子》写得更有滋味:“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垌,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唐代诗人韦庄在《麟州寒食》三首中写道:“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间暖凤笙。永昼迢迢无一事,隔墙闻筑气球声。”诗中写了“荡秋千”“蹴鞠”(踢球)等活动,把清明前后人们游乐的情形写得有声有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窦玉沛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