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朱玲实习生付蔷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昨日清晨,武汉大学近四十名学子在祭孔仪式上,齐声诵读《中庸》,朗朗书声在珞珈山间久久徘徊。
尽管对“国学热”的质疑声不断,“流于形式”的评价也处处可闻,但自去年10月份,以该校珞源国学社社员为主体的晨读队伍一直坚持早起诵读儒家经典,来晨读的同学从大一新生到博士、从学经济的到学物理的都有。
当天晨读之前,同学们在该校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王三山的带领下举行了简短的祭孔仪式。
整理仪容、列队就位、主祭献花、五次鞠躬……九项仪式师生们做得一丝不苟。王三山在致词时告诉同学们:“我们当从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精神和艺术精神,学名士风度,效君子慎独,辨美丑观念,正行为模式,这些,都可以从学习经典中获得。”
王三山还为同学们介绍了一些传统礼仪,比如古代有在朔日(初一)晨读的习俗,当天读书人烧香祭孔之后,会在名师带领下诵读经典,“我们讲君子慎独,就是做人不仅要有内在修养,也要遵循礼仪道德。在做这些仪式时,我们心中有温情,对圣哲先师怀有敬意,也是一种力行。晨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获得思想"滋润",也能从中找到平衡心态的方法,让如今面临过大压力的大学生学会活得更从容。“
一部《大学》读了一个学期,一部《中庸》才读了过半,读得慢是一种功夫——有不骄不躁的心性,有边读边想的习惯,书才不至于张口过十行,入耳不入心。珞源国学社社长张钰深有感触地说:“晨读经典让我的心态平稳了,现在我读书已经读不快了,这是最大的收获。”
记者佟建国摄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