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改革开放三十年:那些人那些事 > 改革开放三十年媒体联动

开放30年看大寨转身 摆脱“老农形象”搏击商海

大寨村寨门
大寨村寨门

宋立英签名售书
宋立英签名售书

  <<<点击进入专题

  相关新闻:解放思想 哪些人哪些事不能忘记

  从1964年走上“神坛”,到1980年被否定,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曾是国内媒体关注最多的村庄。曾有960万国人到此“朝圣”--平均每平方公里国土有一人。所以有人说,“大寨”二字的无形资产价值实难估量。

  改革开放后,作为被批判的“极左”典型,大寨沉默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大寨”为商标的各种商品突然面世,羊毛衫、核桃露……市场化的大寨一举摆脱“老农形象”,以崭新风貌面对世人。

  和大寨一起复出的,是搏击商海并再次活跃于政坛的“铁姑娘”郭凤莲。

  最新资料显示:2007年,大寨经济总收入1.27亿元,人均收入7000元;经济收入比1980年增长600倍,人均收入增长38倍;520人的小村庄,人均年纳税近2万元,连续多年蝉联昔阳“纳税冠军”……

  开放30年 看大寨转身

  山西晚报记者 李廷祯

  3月7日上午,阳光很好,照得“七沟八梁一面坡”到处亮堂堂,昔日战天斗地垒起的大片 “海绵田”里,少见庄稼,却多了郁郁葱葱的松柏。村庄背后的山顶上,植被保护得很好,一些亭台楼阁掩映其间--这是大寨人极力打造的“虎头山森林公园”,现已成为国内有名的“红色旅游”胜地。村庄内部,密布着“窑洞饭店”和土特产、纪念品商店,到处播放着红色歌曲,到处是招揽游客的热情叫卖声。已在田间地头消失的大寨人物,走进了售货员手中的书籍、光盘里。

  大寨村,到处洋溢着市场经济的气息。

  最后的堡垒

  这是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1963年,遭遇百年不遇洪灾后,大寨人自力更生、重建家园……

  大寨村委会广场西侧,是一排排整齐的石窑,正是1963年洪灾后的产物。

  79岁高龄、被誉为大寨“活化石”的宋立英老人精神矍铄、头脑清晰。

  说起当时席卷全国的包产到户,宋立英说“当时大寨人都不理解”,“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变革前夜的1977年,大寨村的成绩神州大地鲜有乡村可以匹敌:粮食总产量98.4万斤,亩产1312斤,每人的口粮在500到600斤之间;拥有拖拉机等农用机械数十台,农业实现了机械和半机械化作业;集体资产总值71万元,人均住房两间,吃水烧煤、看病上学全部集体包揽……

  但是,大寨全体农民也被紧紧束缚在800亩土地上,从早到晚统一下地干活,挣“大概工”;队员鲜有其他自由,连戴手表、下馆子也被批为“资产阶级思想”,要“斗私批修”,苛刻得近乎自虐。

  1979年开始,“肯定凤阳(小岗村)、否定昔阳(大寨)”的势头一浪接一浪。当年,来大寨参观的国内宾客仅4205人,不及1978年的3%。

  那时,大寨人在外人面前经常抬不起头来。宋立英一次出门坐火车,被别人认出后,竟不敢承认是大寨人,“是白村的”。

  1979年年底,一贯惟大寨是从的昔阳县委发出《关于彻底肃清昔阳县学大寨运动中极左流毒和影响》的文件,关闭已久的集贸市场出现,大部分地方给“社员”分了自留地,昔阳出现了包产到户的典型--“北亩村”。

  1980年9月,陈永贵被解除副总理职务,支书郭凤莲被调离大寨。

  1982年,大寨粮食总产量从1981的80.4万斤骤跌到65万斤。

  1982年年底,昔阳县委书记挂帅的工作组进驻大寨。随即,大寨很快出台了“包田到劳”方案:留足每人半亩口粮田和二分半自留地后,其余土地按劳力承包,“每个男全劳力5.5亩,男半劳力1亩;女全劳力1.8亩,女半劳力1亩”,“每亩上交集体500斤粮食”,“分地的好赖抓阄决定”。

  签承包合同那天,恰好《羊城晚报》记者来访;第二天,大寨土地大包干的消息轰动全国。

  也怪,1983年风调雨顺,“晚上下雨白天晴”,那年总产上了百万斤,宋立英说“这个(包田到劳)老天都同意”。

  大寨人在增产增收中接受了新制度。1985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大寨人彻底实行了包产到户,按人均1.4亩的标准彻底分给村民--这比很多地方晚了整整5年。

  “铁姑娘”复出

  位于大山深处的大寨在80年代几乎无人问津。缺乏长远规划,大寨的个体民营经济各自为政,规模小,没特色,抗风险能力差。90年代初,大寨个体经济出现“破产潮”。除了吃资源的煤矿,其余产业一片萧条。

  于是, 让郭凤莲重回虎头山的民间呼声越来越高。

  “挺不好受的”。3月11日晚,正在首都参加全国“两会”的郭凤莲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回忆离开时的种种细节,郭嘘唏不已。

  “说心里话,当时不大愿意回来”。 90年代初,组织安排郭凤莲到大寨重新掌舵,郭“担心搞不好”,“但党员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

  1991年11月,刚过完45岁生日的郭凤莲复出,大寨现在的村委主任贾春生,原在乡水保站当副站长,“不大愿意回来”,被郭凤莲强行拉进新班子。郭凤莲说,“当时大寨村的确没有人才,这孩子(贾春生)我从小看着他长大,挺老实的……”

  “刚回来的时候,村里的街上坐着满满的人,都是闲坐、闲说,更是没钱花”。

  让会计一划拉,郭凤莲才发现,大寨已成“空壳”,每年全靠煤矿的一点上交款勉强过日子。

  “必须走出去”。1992年2月,两辆满载140名大寨村民的大巴车从大寨出发,直奔娘子关外的华北平原,开始了大寨人的“洗脑”征程。

  “当年全国学大寨,现在大寨学全国”。

  他们参观了年产值已经上亿的河北获鹿高迁村。“到处都是小洋楼和现代化厂房”;而这个村庄,历史上曾经是学大寨的典范,支部书记张银周原籍昔阳,对家乡人非常热情。

  这场震撼人心的参观,彻底让大寨人看清了自己“井底蛙”的落伍状态。“大寨怎么办”的讨论会在大寨村几乎一天一场。

  从高迁回来后,宋立英陪着郭凤莲又南下江阴市,“根本看不出人家哪里是城市,哪里是农村”,宋立英感慨。

  江阴市南闸镇毛纺织印染总厂热情接待了她们。最后,双方达成了在大寨建设羊毛衫厂的合作协议,由对方提供所有机械、技术和人员培训。郭凤莲坚信,大寨人能绣好虎头山,就一定能绣好羊毛衫。

  随后是华西村、浙江鄞县、大邱庄……郭凤莲“越看越惭愧,越看越着急”。

  1992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视察山西旱情,走进大寨,为大寨指出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大农业”发展道路;两个月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鎔基也来到了大寨,他告诫郭凤莲说,“你不要看花了眼,那个地方跟这里条件不同……要从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出发,实事求是”,“旅游业搞好了,比办几个工厂都赚钱”。

  最后,大寨新的党支部终于确定了“发展商品经济、非农兴村”的思路。1992年,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成立,郭凤莲出任总经理。

  联合报道:扬子晚报、新安晚报、辽沈晚报、羊城晚报、华西都市报、北京晚报、钱江晚报、新闻晚报、山西晚报、大河报、楚天都市报、今晚报、齐鲁晚报、新文化报

  山西晚报独家供稿搜狐网,严禁转载。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玲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宋立英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