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6日电 新一期《求是》刊发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反思今年初中国雨雪冰冻灾害的文章。文章分析了今年年初中国低温雨雪冰冻巨灾形成的原因,并指出此次灾害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折射出中国应对巨灾的能力严重不足。
文章阐述了对此次灾害的三点思考:
1.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不能代替区域灾害的预报和预警。灾害性天气只是发生区域性灾害的致灾因子,而本次巨灾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从灾害风险防范的角度,由单纯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预警,转向区域综合灾害灾情的预报和预警,这样才能科学而全面地指导巨灾风险防范,特别是巨灾应急处置。
2.应及时宣布在部分重灾区启动救灾工作一级响应。自从国家建立预警制度以来,还没有宣布启动过一级响应,而在实践中已经是多次启动了一级响应。究其原因,主要是担心宣布启动一级响应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尽管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但在巨大灾害降临时,如果不明确宣布启动一级响应,国家层面的高级协调机制就会因缺乏应用而无法得到健全。文章认为有必要健全国家自然灾害一级响应的启动程序。
3.应对巨灾的应急准备及能力还相当薄弱。中国中央各部门以及各有关省区在应对这场巨灾的过程中,相互间的协调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整合条条与块块应对巨灾的综合性预案。此外,广大城乡在灾害突发时缺少必要的各种应急物资,一些重要的生产部门基本没有应急物资储备,特别是当大范围断电以后,有些政府的应急指挥部门连基本的应急发电装备和照明设备都难以保证,指挥应急工作的部分负责人甚至不能按时到灾区一线开展工作,这些都反映了应对巨灾的各方面工作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多么不相称,从而也折射出应对巨灾的能力严重不足。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