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珠江上有一个小岛,它就叫珠岛。珠岛上静静地竖立着一座三层小楼。
2008年4月17日上午,在这里发生了一件注定要写入历史的事件———26位网民代表,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的邀请,来到这里与书记、省长面对面地“灌水拍砖”。
今天的座谈会以“解放思想,共同为广东科学发展”为主题。八点三十分,记者走进会场,只见会议桌上摆放的座位牌十分特别:除了“汪洋”、“黄华华”等名字外,其余二十多个与会人员用的都是网名:“呙中校”、“三季稻”、“老亨”“无限温馨”、“公民证”、“夜郎锅王”……
正式场合用罕见的网名让记者觉得十分新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身份各异,都曾在广东主要新闻网站上抛出过精彩言论。
上午9时整,座谈会由汪洋亲自主持。汪洋说:“今天,各路豪杰从网上走出来,过去是网上"灌水",今天咱们面对面与网友"拍砖",这是第一次,但绝不是最后一次。”
“今天开了全国先河!过去我们在网上很"放肆"地"拍砖",今天也想当着领导的面稍微"放肆"一下。”网友“金心异”激动地抢先发言。
汪洋马上插话:“你今天也可以大胆、放肆地说,要不你就没风格了。”
汪书记这么一说,引来一阵笑声,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下一个发言的网友直呼汪洋为“汪帅”。汪洋笑了一下,“很受用、很受用呀!其实还有网友送给我另一个昵称,就叫老汪,很亲切,我很喜欢。”
“好官,会管,也应该会灌!”来自深圳的网友“夜郎锅王”说,网络的世界里无高低贵贱、学识深浅之分。作为普通的广东人,我们为有这样的好书记而感到高兴;作为网民,又为能有这样一个懂网络、尊重网民的父母官感到自豪。我希望汪洋书记能真抓实干,少说大话、空话。
“千里迢迢见汪帅,千言万语要表达。知恩不提一句话,语无伦次莫见怪。”
“你很有才,这个开场白别具一格!”听到网友“安增科”吟“开头”诗,汪洋、黄华华开心地笑了。
“安增科”指出,珠三角劳资关系存在先天不足,地方政府和企业应当向长三角看齐,本着企业福利主义的原则,重视农民工权益,通过建立“局部免疫系统”有效消除农民工务工的“排异反应”。
记者了解到,“安增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WTO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全球化下的劳资关系问题。他向黄华华省长提出,自2007年以来,农民工开始有规律地从珠三角向长三角移动,通过研究他发现其中主要的推动力并不是工资因素,而是劳动者权益等非工资因素。
黄华华说:“感谢你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调研。”
“金心异”是一个“资深网民”,最近他拍的一块“板砖”受到了他“拍砖”史上最高级别的“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两度肯定他专为广东科学发展发的“拍砖”帖。他对汪洋说:“我在网上“拍”过你,你也在网上“顶”过我。”
汪洋连声说:“对对对,老网友,老网友了。”
转眼间,快十二点了,网友们与书记的谈兴依然未尽。汪洋建议:“这样吧,各位有文字材料的给我们留下,会后连同大家的发言意见,我们好好研究。”
走出会场,记者想到,今年2月初,汪洋、黄华华在网上给网民们拜年。汪洋鼓励“网友”:对于共同关心的话题,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灌水”;对于我们工作和决策中的不完善之处,也欢迎大家“拍砖”(本报2月5日七版曾作报道)。
记者了解到,截至2008年4月16日,奥一网“捎话给汪洋书记”的留言平台赢得千万人次的点击率,其中给汪洋留言逾三万多条,给黄华华的留言也超过一万条。
网友留言 网络由于有大众的直接参与性以及发表意见的自由性,比传统的媒体更真实率直地反映民情、体现民意,重视网络也是重视民情、关注民生的一种方式,甚至比下基层更容易听到真话,明察实情。
本报广州4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