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三个人的口述史--见证新闻出版改革开放30年

  新华网郑州5月2日电(记者张兴军、桂娟)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刚刚在郑州落幕,这场书香“嘉年华”也让读书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速变化,国人的读书生活也不断变幻着场景和主题。
日前,记者采访了三位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从他们各自的读书经历出发,力图还原30年来国人阅读生活的变迁轨迹,从一个侧面见证新闻出版业改革开放的30年历程。

  “解冻”:求知若渴的精神阅读

  口述人:牛苏林,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我们这代人的读书经历受社会变迁影响的痕迹非常明显。因为我初中、高中阶段处在“文革”期间,读书很少,能见到的多是充满各种口号的政治读物,或是一些塑造高大全艺术形象的革命文学。

  1978年,我考取了陕西咸阳的一所大学,成为“文革”结束后的第一届大学生。长期被压抑的读书热情一下子得到了释放,可以说是求知若渴。

  那时是百废待兴,社科图书中除了文学类之外,其他很多都还跟不上。印象中名著出得最快,比如巴金、茅盾的书,还有苏俄文学等,出来就是“畅销书”。我也是见到什么读什么。

  第一次阅读《红与黑》的体验非常深,主人公的个人奋斗经历给我的心灵带来一种震撼,同时也隐约体会到了一种长期被压抑的人性的回归。当时社会上的书店很少,学校里除了图书馆,仅有一家五六十平方米的书店。虽然小,里面的图书种类倒不算少,既有社会科学方面的,也有自然科学方面的;既有大部头的文学名著,也有小画书类的儿童读物。印象中,每天课间那里都挤满了人。

  那时书很便宜,名著通常都是几块钱一本,有的甚至几毛钱一本,大多数书的价格不超过10块钱,但大部分同学无钱买书。我家里条件比较好,每月有20块零花钱,就用来买书、藏书。有时候,10块钱就能买五六本。

  为了看书和买书,我和同学经常利用周末跑到西安,除了中午找个小店吃上一笼包子外,能在书店里待一天。

  现在来看,上世纪80年代的阅读背后有一种振兴中华的人生理想。

  分化:零碎的物质阅读

  口述人:沈洪波,郑州大学老师。

  我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尝试读四大名著,简装本的,上了初中开始读武侠小说。读书习惯可能就是这么养成的。

  1991年,我考上郑州大学。当时由于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社会上盛行的顺口溜是“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下海”和“弄潮儿”也都是热词。

  这样读书风气自然受到影响,很多学生都做起了“生意”,尤其是到了周末或节假日,校园里随处可见卖袜子、卖化妆品的小摊点,教室里基本没人。为了防止打扰,很多宿舍的门上都写着“谢绝推销”。

  我读的是中文系,因为专业需要,所以经常去图书馆。另外,新华书店和邮局的书刊发行中心都能看书和买书,图书批发市场也出现了,那里的书通常比较便宜。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二手书市场。

  大约是1993年,学校附近的金水河边上,出现了一个四五百米长的旧书市场,一到下午和晚上就围满了人,很热闹。里面各种书都有,我曾经花10块钱淘了一套《鲁迅全集》,后来还用8块钱买了一本竖排本线装的《医典》,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有读过。

  大三的时候,我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感觉很切合农村的实际,引起了共鸣,后来还多次看过。当时有一种“陕军东征”的文学现象,包括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也都很流行。此外,金庸、张爱玲、三毛等都有各自的读者。

  最要提到的是王朔的小说。我是经过同学推荐接触到的,比如《顽主》《玩的就是心跳》等等,读后发现原来话还可以这么说,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很是过瘾。

  今天看来,上世纪90年代的阅读自然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由于很多人都茫然而无所适从,读书倾向就出现了分化,并且有点零碎,没有什么明显的主流。

  多元:“过剩时代”的实用阅读

  口述人:网友“傅明”,河南某媒体记者。

  我是1983年出生的,流行说法叫“80后”。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家里人要么给钱让我买书,要么直接送我书。可以说,从小到大,这方面就没缺过。

  2001年,我上了大学。当时校园里的流行阅读非常多样化,光怪陆离,纷乱庞杂,有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也有“8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有西方名著,也有《哈利·波特》这样的魔幻系列;有男生爱读的金庸武侠,也有女生爱看的几米绘本,此外还有什么盗墓小说、名人励志等等。每种类型的阅读都有自己的小圈子,我感觉这就是“小众阅读”。

  互联网对我们这代人读书的影响非常大。因为现在的书多到过剩,常常让人无从选择。我通常用两种办法,一种是不跟风,等待时间检验;另一种就是上网寻找同类读者的推荐和看法,阅读电子书片段,然后再决定。

  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周围多数人都是在网上获取推荐,然后浏览电子书,感兴趣后就网上购买实体书,因为很便宜,之后还把读书笔记上传到网上与人分享。

  我们这代人读书还带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目的性。比如临毕业那阵,就业指南类的书很抢手。如果要应聘某房地产公司,我会一次性到图书馆借10本这方面的书,但有的可能只看其中一个章节。

  因为现在是“读图时代”,对大多数人而言,看电影远比读书流行。我如果没事,一天就能看一部电影。因为相同的故事,看完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就能知道个大概了。也许,这就是快餐式阅读的特征。

  如果让我选择一本喜欢的书,可能我还是选择《论语》。现实生活纷繁复杂,压力太大,读读孔子能让你慰藉心灵,找到宁静。
(责任编辑:廖恒)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