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彭家“寻亲子”包子店前的图片,让行人下意识地抱紧了怀里的孩子 |
图文:两个寻子家庭的深圳一天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特派记者苏海涛 佟建国
两个湖北家庭因孩子失散,生活轨迹从此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本报连续两天的报道,让他们接到无数好心人的电话和短信,给他们充满阴霾的人生带来了阳光和希望。
为了近距离感受彭高峰、孙海洋两家每天周而复始的寻子生活,记者前晚飞赴深圳。
彭高峰:惠州寻子失败,再一次洒下男儿泪
前日晚上,一出深圳机场,我们就联系上了家住深圳关外公明镇的彭高峰,约好第二天一早去他家。
当晚11时许,他突然拨通了我们的电话,说了一个意外情况,一名惠州的好心人在网上看了本报的报道后,回忆起惠州电视台《第一直播室》栏目曾报道过一个小孩寻找父母的事情。“那个网友说小孩是从贩卖团伙跑出来的,长得跟我孩子有9成像。”彭高峰的话语里带着颤音,显得有些兴奋,他还告诉记者,当地辖区派出所知道消息后,主动提出派民警开车陪同前往。
昨日早上8点不到,记者赶到彭家,只见他双眼布满血丝,一看就没休息好。在去惠州的路上,他还寻思着要真是乐乐,该先打电话给乐乐妈还是奶奶。赶到惠州电视台后,台领导派人调出节目带子。
当孩子的面孔第一次在画面中出现时,他吐出了“不是”两个字,泪水夺眶而出……“来之前我就告诉自己,再次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定不能再哭,可没想到还是没有控制住。”彭高峰伤心地说。
孙海洋:迈着蹒跚脚步,又一次走进派出所
孙海洋家“寻亲子”包子店开在深圳市南山区白石洲附近的一条街道上,这里是深圳有名的城中村,以流动人口多著称。
他租住的小屋就在离包子店不足100米的巷子里。推开门,正对着的墙上挂着一幅中国地图,下面贴着寻找孙卓的各种版本的寻人启事。“每天我不出去贴寻人启事的时候,就会坐在家里对着地图想,我的孩子到底在哪里?”孙海洋说。
客厅的角落里,是一摞寻人启事和孩子照片。贴在卧室门框上的一张男子照片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孙海洋说,那是专门请画师,根据监控录像画出的拐走孙卓的男子像,不过不太像。“贴在这里是孙卓奶奶的主意,按照我们农村老家的说法,每天敲这个照片上的男人的腿,他就走不远,我们也就更容易找到卓卓。”他说,明明知道是迷信,可也只好由着老人家去。
昨日上午10时许,孙海洋又一次来到沙河派出所,一路上接待大厅的民警都认识他。负责这个案子的林副所长出去巡逻去了,孙海洋拨打了他的手机,林副所长不一会就回来了。
在办公室里,两个人又为是否能根据监控上的男子照片发通缉令的问题争执上了。“我跟他解释过很多次了,发通缉令必须是有名有姓的人,他非说以前市局有人说可以发。”林副所长一脸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