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工人日报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人赴俄罗斯施工纪实(组图)

  中国工人“品牌”闪耀远东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人赴俄罗斯施工纪实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风霜雨雪、森林沼泽可以作证:这里注定要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CPP建设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从2007年的阴雨连绵,到2008年的冰雪消融,中国石油1100多名管道工人赴俄罗斯参加原油管道建设,目前工程已近尾声。

  他们在这里填补了CPP和中国管道建设史上的诸多空白———第一次在素有“管道大国”之称的俄罗斯承担管道工程项目;第一次在北纬58度以上的高寒地区组织施工;铺设了迄今为止最大直径(1220mm)的原油管道。同时,他们面对的地质条件之复杂、社会依托之缺乏、气候环境之恶劣都是前所未有的,他们所遭遇的清关滞后、签证受限、沟通困难等种种难题同样前所未有。

  就是在填补这些空白的过程中,他们展示了“走向世界”的中国工人顾全大局的胸怀,忍辱负重的毅力,不屈不挠的气概,勇于创新的智慧和甘于奉献的境界。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CPP俄罗斯项目所在地———俄联邦萨哈共和国的涅留恩格里,从积雪封窗的项目营地到雪花纷飞的施工现场,切身感受了中国石油管道工人在异国他乡的风采。

  大尼姆内尔段2236施工点2008年1月8日22时50分的温度———-64℃。

  车辆陷在冰河中,必须有人下车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推车或挂救援的钢丝绳。

  冬季,俄罗斯管道工程施工沿线奇寒,现场的工人和设备要包裹得严严实实。

  有雪的反射,使日照更强烈,每个人都晒得像来自高原;工作紧张,许多人长时间不理发,头发长得可以梳辫子。这是3月28日电焊机组技术员李康在大雪纷飞的施工现场。

  2007年除夕之夜在营地留影。这样的“雪景”从每年10月持续到第二年4月。

  始料未及的开工困局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原油管道,西起泰舍特东至太平洋港口纳霍德卡,全长4000多公里。一期工程2620公里,CPP承担其中150公里管线建设任务。

  上世纪80年代起,从北非到中东,从南亚到中亚,CPP承建了十几个国家的工程,在国际市场上的脚步越走越远,越走越广阔。能够进入俄罗斯这一管道施工技术国际领先的国家,是CPP多年的夙愿。
签约后,他们迅速调集精兵强将,组织精良设备,于2007年5月下旬北上俄罗斯。

  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预想不到的困局:设备调迁及清关运输严重滞后,许多备品备件甚至丢失;工作签证办理缓慢,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当地社会依托条件有限,资源匮乏,工程所需无法及时补充;通信落后,施工生产指挥极为不便……

  “合同约定工程6月开工,10月25日完成,但是,直到9月中旬,很多必须的物资、设备过境清关还没完毕;合同规定应有1750份工作签证,却只收到1200份工作签邀请函。”CPP俄罗斯项目部党工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杨成生介绍。

  常言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但CPP大队人马已到,建营地的板房、设备和生活用品却还滞留在海关。加之当地人烟稀少(人口密度只有0.3人/平方公里),上千人的施工队伍日常消费都成了问题。

  “商品数量很少,几乎走遍附近所有的商店,也买不全我们需要的用品。从国内用集装箱运,通关就很麻烦,入境后还有1200多公里。但大家克服困难,力保开工。”项目副经理陈力说。

  人手缺、设备少,怎么办?让设备连轴转,人人当“多面手”!

  为了抢进度,工人们不分工种,只要能干会干,就干完一项工作拣起另一项;在工地劳动一天,回来接着建营地,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靠人在时间和体力上的更多付出来提高工作效率,他们就是用这种最“笨”的办法,应对了始料未及的困局。

  故事一开工之初,施工人员连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保证吃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在原始森林中露营,或借住附近村子废弃的旧房子。没有铺盖,睡觉在地上铺块塑料布,两个人合用一床被;没有调料,每天吃盐水煮菜或啃面包喝开水;没有交通用车,步行上下班一天来回近10公里。三公司项目党总支副书记丁宁记述当时的生活写道,“以前只知道俄罗斯迎接尊贵客人的礼仪是面包蘸盐,以为多么好吃。现在整天啃酸面包,才知道根本不合咱的口味。”入冬之前住进了营地,“吃上自己做的饭才有了"家"的感觉!”

  故事二建好营地开始搬迁设备时,由于特运公司车辆还没有到来,任务就落在了平板车司机郑海友他们身上。他和副驾驶刘新锋不间断地往返于货场与工地之间,路程虽说只有200多公里,但路况很差,即使跑空车,一个往返也要10多个小时,何况还要拉着沉重的设备。他们一干就是22天,累了就替换着在车上打个盹,竟没有在床上睡过一夜。而这22天换来的是,提前完成了设备搬迁工作,确保了项目顺利开工。

  故事三冬天遇到冰雪,运输车辆途中“搁浅”是常事。杨占军、杨占库兄弟俩同是司机,一次车困途中整整三昼夜。他们一个坚守,一个开着车头去附近村镇买食品,兄弟俩自己清雪,硬是用斧头凿开冻土垫路,最后终于自救。司机孔德斌比较“幸运”,车陷雪坑还能联系救援。但营地一时没有车辆,就让他放下车,人先回来。他说,车上都是国内调运来的施工设备配件,很贵重,万一丢了怎么办!他让营地送来一些给养,自己坚持守在车上,直到第四天救援车辆到来。

  故事四前方物资匮乏,领导要求过境人员尽量多带些东西,大到设备配件,小到锅碗瓢盆、乃至烹饪调料。修理工夏咸才一个人就带了70公斤焊丝。海关对私人物品限重,他丢下自己的日用品也要把焊丝带上。许多干部职工都像夏师傅一样,为了多带一些工程需要的物资,尽量减少自己的用品。连我们去采访,过境时也“帮忙”带上了药品。超乎想象的施工条件

  萨哈共和国面积达31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95万,大部分地区是原始森林。原生态环境固然优美,但这种“优美”却是管道施工的“陷阱”,掩盖着恶劣的施工条件———150公里作业带绝大部分地处原始森林或沼泽地带,地下有石方、泥淖、永冻土层,沿途穿越大型河流3条,中小型河流、季节性河流32处……

  “地质条件太复杂了。上下、前后相差一米,地下情况就不一样,有的山顶上竟会有沼泽地。气候情况太恶劣了。夏季高温达到30多摄氏度,但波动很大,冷空气袭来,气温会突然降到2~3摄氏度,甚至会飘起雪花;冬季严寒最冷时竟达到零下64摄氏度,零下40~50摄氏度很平常。”CPP建设公司总经理张志宏说。

  与恶劣的自然条件相伴的是许多意想不到的“人为”难题:投标时图纸标记沼泽地段15.3公里,冰雪融化后才发现实际竟有60多公里;工人到了工地才知道俄罗斯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自成体系,因此不得不调整工艺,改变要求,现场培训。

  盛夏野外是蚊虫的世界,体大量多。施工刚刚展开又遇阴雨连绵,车辆无法在泥泞中行走。面对紧张的合同期限,为了让设备进入工地,职工们人拉肩扛伐木垫路,现场人员戴着养蜂人的面罩防蚊,坚持野外作业。

  “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为了工程进度,为了中国石油和CPP的荣誉,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也要跨越!”CPP国际事业部总经理陈湘球说。

  大尼段项目副经理王庆说:“起初,俄罗斯同行总以老大自居,觉得我们不如他们。大家心很齐,就是要干出个样子证明给他们看,让他们改变对中国工人的看法,给中国工人争口气!”

  故事一测量放线员作业在工程起始阶段,没有路也没有车,只能自己扛着仪器设备,带着饼干和水,在原始森林、河流沼泽中跋涉。可以说,他们用脚步丈量了整个工程。测量放线员宋海滨说:“去时走多远回来再走多远。路一天比一天走得长,越往森林深处走越害怕,总担心遇到野兽。”夏天虽然戴上了防蚊帽,但蚊虫却可以叮透工作服。测量放线员张扬说,他曾经一天被叮咬了100多个包。

  故事二去年8月3日,已经连续下了3天暴雨,工地泥泞不堪。下午,俄方业主乘直升飞机来到工地,既不看施工环境多么恶劣,也不说他们材料供应不及时,反而认为施工进度太慢。一位高管指着当天爆破的管沟,用挑战的口吻说:“你们明天必须把这380米管沟挖完!”工人憋了一口气,回答说:“你明天来看吧!”大家下班吃过饭稍事休息,凌晨1点多就起来上了工地。第二天下午俄方再来时,看到已经完成的管沟,不得不叹服“中国工人真能干!”

  故事三崔晓明是自动焊机组技术员,他和同事先到莫斯科培训M300自动焊,并通过了俄方认证。到工地后,俄方又要求用P200自动焊工艺。于是,学过的技术放弃,现场紧急培训。他们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操作,仅一个多星期,机组38名焊工全部考试合格,通过俄方认证。在CPP150公里施工段上,仅焊接工艺评定就做了50多项,紧急培训各类型焊工430多人,培训项目达680多项,满足了施工需求。

  故事四CPP副总工程师、俄罗斯项目总调度长高祁,有着37年国内外大型管道施工经验。然而,他说“这次活最难干。计划好10件事,9件半不能实现!但是,我们的工人有股"豁出来"的劲头,看着让人落泪,想起让人心疼!”去年雨季施工,工人在雨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一位技术骨干浑身被雨浇透了,见了他却说:“对不起,今天没有完成任务,才焊了28道口。”高祁当时就哽咽了,“在那样的条件下,国外的工人能焊8道口就不错了。”令人“恐怖”的冰雪严寒

  说到雪,许多人会想到踏雪、赏雪、滑雪,那都是很惬意的享受。但在CPP俄罗斯项目工地,冰雪和严寒却是施工的大敌。

  CPP俄罗斯项目分布在北纬58度以上的寒带地区。据当地气象部门统计,从2007年11月到2008年2月,涅市城区有75天气温平均在零下4摄氏度以下,野外工地上这样的天数就更多了。所以,在施工现场,人们穿着十分“臃肿”,身体各部位都尽量不暴露在外。他们的靴子尤其厚重———里面一层棉保暖内胆,外加厚皮靴,皮靴外面还有一层职工用毛毡自制的鞋套。尽管这样,一个冬天下来,现场施工人员还是有许多人被不同程度冻伤。

  工地上大部分工种是在露天操作,工人们为了便捷和无误,有时连手套都不能戴,不得不随身拎个装烧炭的铁桶,冷了烤烤手。四公司项目书记王志刚说,吊管机操作手最苦,坐在毫无遮挡的操作台上,穿着厚棉服,还得再裹上一层毡子,一个班就得十几个小时。为了不致冻僵,他们只能在作业间隙下来,绕着吊管机跑圈,跑得身体发热了,再上车继续作业。

  三月末四月初了,工地和营地周围的雪有的仍堆积高过半面窗户,有的能没过车轮。静静的白白的雪看上去很美,但试着踏上去,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雪洞,没膝算浅的,半身陷入雪中,自己很难爬出来。双手触摸到雪,竟有刀割般的刺痛。这还是在初春,工人们在冬季零下50多摄氏度露天作业是什么滋味,可想而知。

  看着开始消融的冰雪,职工们却并不为春天的来临感到高兴。“希望天气再冷些,冷天正是在沼泽地带施工的好时候。”他们想的还是工程。

  故事一53岁的起重工左金龙说:“见过大雪,但没见过这里这么大的雪。知道很冷,但没想到这里会这么冷。”他说,以前只知道烫伤会起水泡,这次才知道冻伤也起泡。“冷得人呼吸困难、血压升高,连烟都不想抽了!平时我一天抽3包烟,冬天连1包都抽不了。”

  故事二营地冬天吃水很困难,需要到几公里外的镇上去取水。水罐车能装20立方水,回来的路上水就贴着水箱壁冻上厚厚一层冰了,只有中间五六立方的水不会冻透。所以,每次拉回水来要用火将水箱烤几个小时才能把水全部融化出来。

  故事三焊工谷玉涛描述冬季夜班作业的感受说,“焊接时俩人一组,每人焊半圈,一遍下来5分钟,脸就冻得受不了了,像刀割一样。常常是半圈焊下来,把焊枪和焊帽一甩,就把脸冲到碘钨灯下烘烤一阵,有时烤伤了也觉不出来,因为脸已经冻麻木了。打磨焊口时,半个小时下来,抱砂轮机的手就冻僵了,无法伸曲,撒不开手,只好抱着砂轮机把开关磕在旁边的东西上关闭,然后再把砂轮机从手里磕掉。”

  故事四焊机组组长孔德胜说,冬天野外作业,长时间站在雪地里,有时脚冻木了自己都不知道。所以,焊工们不时用焊把砸砸脚面,看看是否还有知觉。“最冷的时候在野外作业不能戴口罩,否则呼气会把口罩和脸冻在一起。有人没有经验,摘口罩时一拽,把脸上的肉皮撕掉一块。”

  故事五去年10月的一天上午,一场大雪就封堵了道路,早晨去2270施工点搞测量的7名职工被雪困住回不来了。施工点在原始森林深处,没有通信信号,从营地到那里还要翻越一座大山。营地主任赵禄华得到消息,马上和推土机手耿庆伟带着干粮,开着铲车前往营救。找到被困职工时雪已深没车轮,他们只能边铲雪边前进,回到营地时已是半夜,往返30公里的路走了近12个小时。“逼迫”出来的创造革新

  “面对高纬度的严寒,不光人不适应,设备也不适应,尤其一些先进设备,对温度的反应比人还敏感。”CPP俄罗斯管道工程项目部主任马骅说。

  进入10月后,随着气温的急速下降,很多国内带来的施工设备出现不适应低温的情况,故障频发。气温降到零下40摄氏度左右时,设备液压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了,设备启动困难;起吊设备的钢丝绳出现断股,吊管用吊钩、横担发生断裂;作业带被冰雪覆盖,吊管机履带出现侧滑、溜滑;运输车辆在丘陵地区的冰雪公路上遇到坡道难以行驶,在超低温情况下车辆经常在运输途中“抛锚”……

  “必须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才能解决设备在低温下运转的问题,否则,这些设备就成一堆废铁了!”马骅说。正是在这种恶劣环境的“逼迫”下,CPP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探索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松动爆破作业法、“小作业带”法、“十二接一”乃至“廿六接一”预制焊接、下管“预备役空中接力”法、设备余热回收等创新施工工艺和方法产生了,见效了;焊工电热鞋套、毡鞋套、木炭随身小火炉、营地菜窖等“小窍门”让职工温暖了,受益了,近乎“凝固”的工程恢复了运转。

  这些技术改造、技术革新不仅为自己立足市场克服了障碍,积累经验,而且还得到俄罗斯同行的认可。也正是这些技术改造、技术革新,使得CPP俄罗斯管道工程项目进度后来居上,超过了俄方其他公司,赢得了业主和总包商的好评。

  通过实践,他们还向国内发电机、推土机、挖掘机、焊车等施工设备生产厂家提出了新的工艺改造建议,如机械设备操作室加双层玻璃、多功能焊机、低温锅炉单列油箱……为国内设备在抗低温方面提供改革思路。

  故事一冬季施工中,由于俄方分包商采取传统的管沟爆破工艺,效率低、成本高、危险性大,而且制约焊接施工进度。高祁和现场技术人员提出了“松动爆破作业法”,实地试验效果很好,布管和焊接作业也不再受管沟开挖速度的制约,避免了“窝工”,加快了工程进度。这项成果最终得到了俄罗斯同行的认可和称赞。

  故事二自动焊机使用的保护气每瓶价值5000卢布,由于低温,气体使用率大大降低。职工们在专家的帮助下,用电伴热带为气瓶制作了一个“保温套”,结果收到奇效。经现场零下23~30摄氏度的环境温度测试,没有“保温套”的气瓶,一瓶只能焊接3至4道焊口,而加了“保温套”的气瓶,至少能焊接8道焊口,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

  故事三远东地区的公路很不发达,路况也差,运输安全监督员卢永康经常接到大型运输车辆因拐不过弯半途“搁浅”或超低板车被路上的坑包“托”离路面的求救报告,问题大多因为车板过长所致。于是,他和工友反复测试,在保证满足设备运输所需长度的基础上,将平板车后板割去了2.5米。这样一来,平板车自重降低了5吨多,驾驶灵便许多,遇到急弯、坑洼等也不会“抛锚”了。

  故事四按照俄方要求,营地的活动板房间距超过12米。但气温下降后,才发觉国内的板房难以抵御远东的奇寒。技术人员和工人开动脑筋,想出了拉近两排板房间距,中间加顶形成通道,两头开门的办法,保温效果大大提高。工人休息有了保障,俄方也认可了这样的设计。难能可贵的精神境界

  在CPP俄罗斯项目现场和营地,我们听到和看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CPP的发展”。

  今年56岁的马骅说:“我们是国企,就要对国家忠心耿耿!”“我干了37年管道,第一次到这样冷的地方,第一次遇到这样复杂的情况。这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我个人来说,很具有挑战性,再难也值得一干!”

  青年司机赵林说:“我在俄罗斯的最大收获就是,对人生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在国内时,也许想的更多的是把工作和收入挂钩;在这里,想的更多的是怎样把活干漂亮,别让人家瞧不起我们中国人,别给中国工人丢脸!”

  1100多名中国石油管道人踏上俄罗斯土地已经10个月了,其中近800人连春节都没有回国和亲人团聚过。他们中,有的孩子出生时不在妻子身边;有的亲人去世没有见到最后一面;还有的刚刚结束国外项目,回国没休息几天就又来到俄罗斯……他们在旷日持久的连续作战中,诠释着责任,演绎着奉献。

  故事一焊工孙伟去年出征时父亲就已经患上癌症。领导征求他的意见,是否参加俄罗斯工程,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说“我跟着机组走!”因为他知道工程更需要他。去年9月27日,他哥哥让同事通过互联网告诉孙伟父亲病危的消息。营地领导马上特批他用“只能用于特别紧急公事”的卫星电话跟家里联系。哥哥在电话里说:“你终于来了!”就把电话放到父亲耳边。孙伟喊了一声“爸!”就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了……过了5天,有一个去阿尔丹市公出的机会,领导安排孙伟去,那里可以打长途电话问问家里情况,多跟父亲说说话。然而,父亲已经去世了。哥哥告诉他,其实在营地打电话那天,父亲就是在弥留之际等他呢!他喊了一声“爸”之后,父亲就走了。“我不是一个好儿子!”孙伟反复说。

  故事二机械机组组长沈浩华去年6月到工地,因为签证到期,9月份必须回国办续签。当时正是施工最紧张的时候。他回国只是回到黑龙江边的黑河市,在那里等待签证等了10天,签下来就回了工地。像他这样回国没回家的人,在工地不止一位。更多的工人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10个月的坚守,许多人“蓄发明志”,“不干完工程不理发”。所以,有人开玩笑说,看到剃光头的,可以视为他有希望回家的“标志”。

  故事三综合机组组长马文成一直没有回国休假。去年下半年,他家分了一套新房子,装修、搬家全是爱人操持,他连新家什么样还不知道呢!他说:“管道施工长年在外,有人甚至几年没有见过老婆穿裙子是什么样了。所以,有人过年回家休假,一定要老婆在家里穿上裙子给自己看看。”

  故事四24岁的徐善华是自动焊机组质量安全员。他说,严寒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气温降到零下40摄氏度以后,在南方长大的他有些吃不消了,“棉皮靴外面套上自己做的毡套也不暖和,每天起床穿鞋都发愁:外面那么冷,什么时候才能熬过去啊?有时候真的实在不想出去了。”但是他心里清楚,工地缺人手,自己怎么能退却呢?为了鼓励自己坚持下去,他在毡套上写了“坚持”两个字,每天穿鞋时看看,心里暗暗为自己加油。“一个冬天就在"坚持"中过去了,我觉得自己更坚强了。”徐善华说。

  现代社会,尽管已经有了许多先进的技术装备,但是,有些艰难困苦人类终究无法回避,必须以人的血肉之躯直接面对;先进装备毕竟还有脆弱的一面,必须靠人的体力、智慧和意志来弥补。

  中国石油管道工人征战远东,每一天、每个人都不平凡。他们用无数个“第一”、“最”、“创新”这样的字眼诠释着意志、责任,讲述着坚强、奉献,刷新着CPP乃至中国企业、中国工人“走向世界”的记录。

  随着工程的进展,中国工人在管道工程技术世界领先的俄罗斯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赞誉。俄方总承包商说:“中国工人能吃苦,有智慧,适应性强。”俄方派驻CPP的一位有20年管道施工经验的现场监理说:“中国员工的管道施工技术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令我佩服,我认为,中国管道队伍是名副其实的"铁军"。”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工人”这一“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会越来越响亮!本版摄影郭强梁瑞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