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决策杂志 > 决策杂志最新内容

激辩官员写作

  激辩官员写作

  ■实习记者 曾 毅 本刊记者 杨 敏

  文人与官员犹如一扇旋转门,一旦转动起来就模糊了角色,看不清两者的轮廓和边界。好?还是不好?对任何新鲜事物的价值判断都不是“是与非”这样简单,官员博客如此,官员写作也是如此。

但是,最近发生的有关官员写作的激烈辩论,却会促使这些领导干部,在官员和作家两个角色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

  2月18日8时,网上激辩平台推出了一个题为“官员写作蔚然成风是否合适?”的网络调查,截至3月27日下午16时,15116人参与投票,调查结果正反双方力量悬殊,反对方坐拥14069票的高支持率,正方票数只有区区1047张。

  官员写作,读者是谁?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公务员作为官员作品一个最重要的受众群,他们是如何看待官员写作现象的?这些问题恰恰是搜狐网络调查忽视的一个关键问题。2008年3月8日—20日,《决策》杂志开展了“领导干部写作调查”,问卷调查涉及安徽、重庆、广东、江西、江苏、山东等省市,在回收的51份有效问卷中,公务员37位,占75%,《决策》杂志记者并与其中的部分公务员进行了深度访谈。

  正方与反方:

  “文坛新陕军”的背后

  风起于青萍之末。2008年“两会”前后,公众对官员写作的关注始于山西作家张平的职位变动。

  参加全国“两会”时,知名作家张平又多了一重角色——山西省副省长,这位履新一个多月的作家省长,直言现实中的政府工作与文学作品中的大不一样,并坦陈将暂时辍笔,感叹在副省长的岗位上实在无暇考虑创作,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

  文人与官员犹如一扇旋转门,一旦转动起来就模糊了角色,看不清两者的轮廓和边界。正当张平带着他的民生议案进京参会的时候,网络上正掀起了一股热浪,被卷入舆论漩涡的恰恰就是官员作家群体,“文坛新陕军”成为又一关注热点。

  相较于张平在山西的一枝独秀,在黄河西岸的陕西省却有一个官员作家群落,“文坛新陕军”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是一个长长的陕西官员作家名单:张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创作了长篇小说《五福》及多篇散文;李宗奇,陕西省国家安全厅厅长,出版《宗奇散文》;白阿莹,陕西省国资委主任,有散文集《绿地》、短篇小说集《惶惑》等多部作品出版;祁玉江,志丹县委书记,出版《山路弯弯》、《心路历程》等多部散文集;原渭南市白水县委组织部长马银录的《向农民道歉—一个县委组织部长的驻村手记》曾经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这几年,给陕西文坛提神的有一支独特的纵队,就是官员写作队伍。其他的省份也有,但都没有像陕西这样形成风气”,《美文》杂志副主编穆涛这样评价。正当陕西文坛为官员作家加盟而欢呼的同时,官员的作家身份却也引来了异样的目光和议论。

  在搜狐网络调查中,反对方认为“写作是一件很费时间的事情,在任期间写作很可能影响工作,官员应该把精力放在为百姓做事及发展经济上”,很多网友将陕西官员作家群体的“夜余创作”视为“不务正业”。

  到底如何看待官员写作现象?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的评价客观中允:“谁都可以写作,我只看作品不看人。”另一位著名作家陈忠实也表达了与此相类似的观点,他说“爱好文学的人不分职业,公务员也是社会成员中的一部分,所以他们拿起笔来写作没啥可奇怪的。”

  尽管获得文坛两位重量级人物力挺,面对反对的声音,官员作家这一群体还是感到无形的压力,不仅仅是陕西,其他地方的官员也感同身受。出版过两本散文集的浙江省天台县城管局书记陈邦杰感慨道:“我出了书后,有人就跟我说你的政治前途完了。”而另一位诗人官员,广东省中山市市委宣传部长丘树宏也坦诚有压力,他说:“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就是官文一体,并一直以文人从政、官员作文为美谈,很多时候,能否做到官文融合还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对官员的评价标准,为什么今天官员从文就没有宽松的氛围呢?”

  公务员:你是正方吗?

  对于官员写作,公务员群体到底是什么样的态度,这是《决策》杂志推出此次“领导干部写作调查”原始初衷。

  在随机调查的受访人群中,有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阅读过官员创作的作品,还有7.8%的受访者密切关注官员出版的新作。在回答“您如何看待官员写作这一现象”时,持有赞赏态度的高达43.1%,中立态度的为47.1%,反对态度的仅占9.8%。这一调查结论与搜狐网络调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差,原因在于接受网络调查的对象对官员作品并没有客观认知,绝大多数参与投票的网民没有阅读过官员的作品,因此,对官员作品所涉猎的内容以及创作质量没有基本的印象,而《决策》杂志问卷调查锁定的对象恰恰是官员作品最核心的受众,完成问卷调查的自主性也远远强于网络调查,不易产生网络投票过程的从众心理。

  对大部分公务员来说,他们阅读过的官员创作的作品半数以上属于自主性选择阅读,也有15.7%的受访者表示是经朋友推荐,只有3.9%的属于领导推荐阅读。从作品内容来看,公务员群体对官员作家创作的官场小说最为青睐,其次是管理实务类作品、纪实文学,纯文学类的散文、随笔、诗歌作品从阅读偏好上排位偏后。

  对于官场小说,接受《决策》调查的受访对象提及率最高的是张平的代表作《国家干部》和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市长秘书》。官场小说因为悬念迭起,同时关注社会现实,在挞伐“权谋文化”的同时,对政治生态与腐败现象进行了充分的揭露,受到公务员读者群的拥趸。知名作家王晓方,也是从政府公务员走上了职业作家的道路,其创作的优秀作品得益于多年官场打拼的体验。官场是个独特的世界,而官场小说以权力为中心,以复杂人际冲突为半径,以文学化手法呈现其中的规则和程序,作品中对本质问题的把握仅仅靠文学想象力是无法实现的。

  官员作品中真正有社会冲击力的还是纪实类作品,从李昌平在《我向总理说实话》中道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盛世危言,到马银录写下《向农民道歉—— 一个县委组织部长的驻村手记》,再到令张平十年官司缠身的《法撼汾西》,这些作品都触动中国行政体系末梢最脆弱和敏感的环节,其作品中现实主义的批判色彩给萧条的中国文坛带来新鲜的陌生感。

  反方:你最担忧的是什么?

  总体来看,接受《决策》杂志问卷调查的受访对象对官员写作的态度是宽容的,在受访人群中,只有7.8%不赞同,2.0%表示反感,而持赞同和中立观点的分别占到43.1%和47.1%。而且这种态度与年龄阶段无关,在我们所划分的四个年龄阶段中,对官员写作持反对意见的几乎都占一成左右。

  尽管大部分公务员并不反对官员写作,但是领导干部作为焦点人物,一举一动都容易产生放大效应,《决策》在调查中发现仍然有一部分人对官员写作表示了担忧。这部分持“反方”观点者,最担忧的又是什么呢?

  39.2%的受访者担心官员写作成风,相互攀比,容易滋长功利主义,下级通过此道讨好上级,扭曲政绩观;29.4%的受访者担心官员们创作会分散工作精力;5.9%的受访者担心会形成曲线行贿路径,催生腐败;还有11.8%担心引起其他的不良社会风气;但也有13.7%的受访者认为官员写作的副效应并不明显,无需过多担心。

  从网络调查的情况看,人们的关注点也比较集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认为官员与作家两者之间存在角色冲突,使得官员写作有“不务正业”的嫌疑。张平的老朋友,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韩石山在得悉张平荣升山西省副省长时说:“张平最好能专心一意地做好副省长,作家的事暂时放一边。任职期间,他不能让其他的事牵扯精力,万一失职,他就对不起读者,对不起信任他的山西人民。”张平自己也表示:“暂时不会想到创作,创作也一样需要精力和心血的投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更是有限的。偶尔写点短文也许还行,要写长篇巨制,眼前确实没有可能。”

  出版过6部散文集的延安市志丹县委书记祁玉江,则属于典型的“夜余”作家,他把读书、写作看作是最好的休息方式,祁玉江说:“我这几年的散文都是晚上写出来的,是真正的‘夜余’作者。现在我的工作很忙,读书能帮助我休息,对我思考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启发也多。”看来,处理好工作和写作的矛盾,确实是这些作家官员们面临的最首要的任务。

  官员博客:不能忽视的新阵地

  2004年6月12日,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正式开博,“朱永新教育随笔”开风气之先。2006年2月27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贻举在搜狐网上开博,名为“全国人大代表程贻举”,同年4月,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正式推出私人博客“医生哥波子”,2007年,江苏宿迁官员在市委书记张新实的带领下集体开博,博客已经成为官员写作的全新阵地。

  对于这一写作形式,人们又抱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决策》发现,高达80.4%的受访者认为官员开博客有意义,有利于政务公开、官民互动;7.8%的受访者持有观望态度;5.9%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意义,都是官样文章、作秀场;还有5.9%的受访者认为有不良影响,用私人空间讨论公共问题,容易导致公私不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曾经撰文,表达自己对于“官员博客”的隐忧,他认为在私人性的博客空间里讨论一些公共性问题,可能导致公私不分。即官员意见可能会受到网友影响,从而使公共权力偏离公众性。对此观点,官员们自己怎么看呢?廖新波认为:“访问我的网友来自四方,有赞有弹,也有建议,我觉得这样更能体现公共性。这些事情对我决策的‘左右’,是‘左右’我做得更好,使我的决策更加完善。”

  也有专家指出,官员博客是一种用现代网络的方式搜集民情民意的渠道,比之盘查森严的人为上访,永远占线的电话热线,长路漫漫的信函旅行,官员博客透明、公平、公开、快捷,是一个成本低、速度快、直接的民情官意的互动站。官员可以通过博客了解民意,树立亲民的形象,建立和公民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

  但是,博客的原始定位是私人日志,它是否能承担起民意民情互动站的重任呢?在此次受访人群中,39.2%认为目前的官员博客类似于普通人的个人日志,37.3%认为目前的官员博客类似于“市长热线”、“局长热线”,3.9%的受访者认为官员博客类似于政府公告栏,还有19.6%的受访者认为官员博客的社会功效不理想。其实,政府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政府网站以专递民意。博客只是一个补充。官员们在自己的博客上将自己的一些工作体会、感想看法娓娓道来,让民众简洁、快速地感受体会官员们的实际工作,揭开官员们的神秘面纱的同时,也能拉近官民距离,让公民更加主动积极地关注公共社会事业,共同营造社会环境。

  官员博客的出现,为政府官员与人民群众沟通架起了一个快捷的平台,为官员们写作提供了便利的空间。不过,网络的不断层出翻新跟十年磨一剑的文本写作毕竟不同,如果长时间不管理,导致内容陈旧,甚至无法登陆,博客就成了一个摆设,失去了其应有的效用。经调查,68.6%的受访者希望官员们的博客能每周更新一次。看来,在一个工作周期后,官员们能在博客上就这一周发生的事情作一个总结梳理,提出一些新的意见想法是大部分人希望看到的事。

  好?还是不好?对任何新鲜事物的价值判断都不是“是与非”这样简单,官员博客如此,官员写作也是如此。但是,最近发生的有关官员写作的激烈辩论,却会促使这些领导干部,在官员和作家两个角色之间找到更合理的平衡点,作为公权力的行使者,他们会发现其身后是沉甸甸的社会期待。■

(责任编辑:王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