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正在日本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早稻田大学打乒乓球与日本青年进行交流。图为胡锦涛打球博得同学们的喝彩。中新社发朱沿华 摄
中新网5月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9日发表社论说,中日关系既是两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东北亚及整个亚洲安定之所系,虽然在双边关系上今后两国仍难避免这样那样的矛盾与利益冲突的出现,但这种战略互惠关系的确立,对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肯定是有积极意义与深远的影响。
社论摘录如下:
经过十年的所谓“政冷经热”,甚至一度陷入“政冷经冷”的低谷,中日关系看来正在加速趋暖,有望走上政治与经济两热的道路,或至少是将两国关系带到一个新起点,标志着过去一直因历史问题而无法真正达致互信的不正常关系正在纳入正常化的轨道。胡锦涛和福田康夫所签署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成了两国自1972年建交以来所发表的第四个主导双边关系的重要文件,双方由此确定了接下来将开展的战略互惠关系的基调。
双方决定在以下五大领域构筑对话与合作框架,开展合作:增进政治互信、促进人文交流,增进国民友好感情、加强互利合作、共同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发展,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性课题。
在增进政治互信方面,最值得注意的无疑是双方同意“建立两国领导人定期互访机制,原则上隔年互访,在多边场合频繁举行会晤。加强政府、议会、政党间的交流和战略对话机制,就双边关系和各自内外政策及国际形势加强沟通,努力提高政策透明度。”
可以说,中日两国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建交以来,关系上始终无法纳入正轨,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双方的相互猜疑。这同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固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两国之间始终挥之不去的历史恩怨,也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建立两国领导人定期互访机制,开辟最高层次的沟通渠道,具有很大的前瞻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反映中国领导人已凝聚了应有的共识,也有坚定的信念,要突破中日关系的瓶颈。
近年来,除了历史问题,中国的迅速崛起其实也在日本引起极大的关注,原本经济超前的日本,很自然地也感受到某种威胁。因此,安倍晋三就曾试图与美国、澳大利亚及印度结成所谓的“民主之弧”,后来因印度对此并不热衷而流产。但日本的这个动作很明显地说明它对中国这个东北亚近邻崛起的不安。
不过,随着中国信心日强,它对日本的疑虑显然已逐渐消退,由此也出现了在外交上改变旧思维和采取新战略的契机。联合声明称“双方同意就联合国改革问题加强对话与沟通,努力增加共识。中方表示重视日本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愿意看到日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对北京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心理突破,显示中国领导人在国际事务上已具备更大的自信,也有了更大的信心,摆脱历史的羁绊,面向未来。
中日关系既是两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东北亚及整个亚洲安定之所系,虽然在双边关系上今后两国仍难避免这样那样的矛盾与利益冲突的出现,但这种战略互惠关系的确立,对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肯定是有积极意义与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