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阅兵式,庆祝卫国战争胜利63周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等出席阅兵仪式。图为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在红场检阅部队。中新社发田冰 摄
中新网5月12日电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12日发表题为《俄罗斯的抉择》的文章说,俄罗斯公民社会的发展程度,政治体制的成效高低,及普京个人的品德和智慧,可能将决定“普京时代”的最终命运。
文章摘录如下:
5月7日,俄罗斯新总统梅德韦杰夫宣誓就职,但过去8年标志着俄罗斯重新崛起的“普京时代”远未结束。
刚刚卸任的前任总统普京,已转而担任俄罗斯政府总理要职。
在政治权力制度上,俄罗斯本实行的是总统负责制,即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但现在由于前总统和“政治强人”普京担任了总理,而梅德韦杰夫毕竟还算新手,俄罗斯注定要变为半总统半内阁制。
这样的组合从好处着眼,可以用中国的说法,叫作“扶上马,送一程”,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但从消极的角度,却也有老总统恋权,新总统成为“虚位元首”,并由此导致权力和决策中心模糊紊乱之嫌。
普京当然可以有合理的解释:俄罗斯作为政治民主体制仍处在“初级阶段”的大国,其新型权力和文化机制还有待发展成熟,在这一点上自然尚无法与已长期实行民主制度的主要西方国家相比。
西方国家的权力交替在人事方面已基本可以做到完全另起炉灶,不需要前政府主要成员的介入,新政府上任伊始总是忙着与老政府“划清界限”。但俄罗斯还不能这样做,目前对俄罗斯最为重要的,似乎是继承和延续“普京时代”的发展势头。
至于如何达到以上目标,在俄罗斯回头向前苏联式体制不成选择的情况下,普京一定认为在民主基本框架下的“强人政治”,还是可行和需要的,这样才可能帮助尚年轻稚嫩的民主体制逐步走向强大。
普京这样的考虑和关怀,也同时触及到国家政治的一大根本:即国家政治的最高目的,必须是图强。考验一个政治体制和政府是否运作有效的核心标准,就是要看这个国家、民族和文化是否变得愈发壮大。即便是所谓现代民主体制,也必须首先满足图强的要求,否则就可能只成了排场和花架子。
民主体制与传统的“强人政治”当然不同。如还需要传统“强人政治”助一臂之力,只能说明民主本身还不强健。
强健的民主体制可以持续产生在自己框架下的强势政治和强势领袖。而把国家引向孱弱甚至分裂的体制,首先一定是违反民主本意的。再概括一下,乃可以说产生不了强势政治和强势领袖的体制,就必须改革。
美国的国内体制,其理念是每隔4到8年,就通过全国普选的手段,搞一次体制内的大震荡或“重新洗牌”,由此希望来激发体制的新鲜活力,遴选出新一轮强势政治和强势领袖,以保持国家总体政治的强大势头。
迄今为止,此种尝试应该说基本上是成功的。美国230多年来的历届总统和政府,全面沦为“弱主”层次的,确实绝无仅有,而且国家、民族和文化事业的成功至伟。
反观俄国及中国的传统皇帝体制,一代不如一代是普遍规律,奋发开拓的彼得大帝可能完全无法想象末代沙皇的腐败无能;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也难以设想自己开创的宏图大业,传到子孙后代手中后却往往可以被一场农民起义所葬送。
这种无法可持续产生强势政治和强势领袖的政治体制,到头来所真正贻害的是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及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当然,单纯的强势政治和强势领袖也可以成为双刃剑,像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那样的,当然也算强势,但把强势推到极权和侵略的极端后,就如弱势一样为国家民族带来灾难。
在民主、多元与和谐条件下产生的强势政治和强势领袖,即有制约监督的强势,“有限的”强势,反而可能发挥出最优的政治效力。
回到普京目前这番政府权力安排,具体运做起来应是相当的微妙。有民主而缺乏力量,政治没有意义;力量太盛而压抑了民主,国家也无前途。
俄罗斯公民社会的发展程度,政治体制的成效高低,及普京个人的品德和智慧,可能将决定“普京时代”的最终命运。(伟达)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