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会长陶文钊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5月7日,正在日本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签署了《中日关于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是继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1978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1998年的《中日联合宣言》之后,两国之间达成的第四个政治文件。
它表明,中日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文件中所阐明的指导性原则为新时期的两国关系指明了方向,拓宽了两国的合作领域。文件给人印象最深的有三方面内容。
相互支持和平发展 文件首先并以较大的篇幅阐述了两国增进战略互信的问题,一些提法比过去更加明确,一些提法则是新的。文件对相互支持和平发展作了肯定、明确的阐述。在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时,他在日本国会的演讲已经表明了支持日本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态度。此次在文件中中方对日本在战后六十年坚持走作为和平国家的道路,通过和平手段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给予积极评价。同时,走和平发展道路也是中国的战略抉择。中国领导人在国内、国际的多个场合反复阐述了这个原则,包括中共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在这个文件中再次对此作出了清晰阐述。日方则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发展和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巨大机遇表示了积极评价,对中国为构建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世界做出贡献的意愿表示支持。
文件还用明确的语言确认,两国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从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威胁论”在国际上时断时续。笔者以为,在中国发展的长时期中,“中国威胁论”都会不断花样翻新地出现,各个时期会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属于对中国的战略意图存在疑虑,有的是对中国的发展心里不平衡,有的则是心存恶意,故意炒作,以此反对和阻挠中国的发展。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在迅速发展,两国都在走向世界大国。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是一个事实。这种竞争关系把握得好可以成为良性的竞争,对两国关系产生促进作用,把握得不好就会对两国关系生产消极影响。文件中的提法表明了两国要把握好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实现互利双赢的强烈愿望。在目前尚未解决的东海问题上,双方也表明了要共同努力,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的共同意愿。这些承诺对于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文件对于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作出了规划。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两国就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1993年到2003年,在11年间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7年中国成为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超过了2360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四大出口市场。中日两国经济结构高度互补,日本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旺盛,并会长盛不衰。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既帮助了中国的现代化,也帮助了日本走出经济滞涨。两国之间在经贸方面的合作已经成为两国关系新的重要基础。
文件强调,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开展合作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和国际社会的义务,要特别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日本是一个缺乏资源和能源的国家。出于这种国情,日本走出了一条以技术立国的道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资源有限,智力无穷”成为一句风靡全国的口号。尤其在节能和环保技术方面,日本走在世界的前列,日本的单位GDP的能耗在世界上属于最低之列。中国正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必定要走高效、节能的道路,但在这一方面还有许许多多工作要做。两国之间在能源和环保方面的合作定能成为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一个新亮点,造福于两国人民和子孙后代,也造福于地区和世界经济。
国际事务中增进合作 《联合声明》中的最后两点是增进两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合作。中日两国同处东北亚地区,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直接关系到两国的安全。同时,两国都是本地区的重要国家,对本地区的稳定负有责任。文件规定,两国将就本地区事务保持密切沟通,加强协调与合作,这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过去几年中,两国就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在六方会谈的框架内保持了合作。在文件中双方表示要继续推进这种合作,中方并对日朝关系正常化表示欢迎和支持。现在,关于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处于一个关键时刻,文件的规定将对六方会谈产生积极影响。
针对新时期的新特点,文件确认,两国在21世纪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肩负着更大责任,中方正式表示了希望看到日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的愿望。文件列举了两国可能合作的诸多领域,特别强调了参加联合国主导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这既是两国自身的需要,也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关切。
诚然,两国关系并不是晴空万里。两国之间有些分歧和问题是难免的。但只要双方坚持这些基本原则,就能不断克服障碍,推进两国之间的战略互惠关系。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到了21世纪,中日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两个邻国,必须建立也可能建立一种互利双赢的关系,因为只有这种关系才是牢固的、可持续的。
(作者:陶文钊)
陶文钊简介:
陶文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会长。1943年2月生于浙江绍兴。1964年杭州大学外语系毕业,即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历任该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2年起任研究员,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1994年到美国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长、中华美国学会秘书长至2003年。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由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2年10月至1984年10月作为国家公派学者赴美国进修,在乔治城大学、斯坦福大学、美国国家档案馆等处研究中美关系史。1993年下半年受英国学术院王宽诚基金资助,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英国公共档案馆等处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