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苏联解体、新俄罗斯立国,迄今已经走过将近17个年头。在这些年里,俄罗斯经历了叶利钦时代的混乱与衰落,普京第一任期“从乱到治”的过渡和第二任期的快速复兴。出现如此强烈的反差,重要原因之一即是治国模式选择不同。考察俄罗斯治国模式选择的变化,不仅可为理解新俄罗斯的历史、预测俄罗斯的政策走向提供重要视角,而且对于观察中俄关系的发展走向具有现实意义。
“西式民主”不符合俄罗斯国情,
“主权民主”有利于俄罗斯的政治稳定
叶利钦照搬西式“民主”,进行脱离国情的政治改革,导致社会动荡、信念丧失,民族失去凝聚力、国家失去前进方向,民族分裂主义和地方分离主义猖獗。
其中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是,执政的亲西方民主派强烈的“西化”情结及其对苏联制度的极端否定。
普京出任总统之前就已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其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即已提出重建“俄罗斯思想”的重大课题。经过“可控民主”的探索,普京创立了“主权民主”政治模式,引领国家恢复了政治稳定,振奋了民族精神,唤起了崛起的热情。
“主权民主”的核心是,强调根据国情自主选择民主样式。普京在此领域相继采取的主要举措是:加强垂直权力体系,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确保政令畅通、法律统一;加强对媒体的管理,掌控主要舆论工具,同时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遏制外部势力的渗透与干预,防范其在俄策动“颜色革命”;反击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民主、人权倒退”的指责,揭露其在此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和道德虚伪性,着力构建具有本国特色的民主观和人权观;宣传“强国”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主权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质是:既考虑民主的“普世价值”,又强调民主的自主选择;既借鉴西方的“三权分立”,又强化以总统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既实行“多党政治”,又推动事实上的“一党执政”。
“主权民主”不仅符合俄罗斯的传统文化,而且适应转轨时期俄罗斯社会发展的需要。尽管这一模式遭到西方国家的指责,俄罗斯国内也存在批评声音,但是其可行性已为俄罗斯的社会实践所证明,确实为俄罗斯带来了政治稳定,并且得到了精英层和民众的普遍认同。有充分理由认为,“主权民主”政治模式比较符合俄罗斯的国情,因而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尽管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据认为具有某些“自由主义色彩”,但是事实上新老总统在政治理念上并不存在原则性分歧,更何况新的高层权力结构仍将是以普京团队为基础、由普京亲自掌舵的权力体系,因而在“梅普组合”权力架构下现行政治模式极小可能发生实质性改变。 (来源:人民网-强国博客)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