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河北亿万“村官”的四川地震灾区救援日记(图)

  社区相对弱势的老人和孩子成为这支救援队伍重点关注对象。救援队陆续为社区里的老人搭帐篷,尽力为他们安顿好临时的家。
  5月20日,救援队协助社区组织群众有序地领取救灾物资。老人妇女排成了两排,背着背篓或提桶,平均每户一袋盐一袋酱油、每人一碗米。

  中新网衡水5月21日电 (记者崔志平)汶川大地震进入第十天,始终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许多名志愿者都奔赴了灾区。河北枣强县的亿万“村官”——芍药村的党支部书记王文忠自发率领本村十四名青年农民突击队员和八名支农大学生组成的爱心救援联队,也于十五日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这支二十三人的队伍到达灾区后,辗转于成都、彭州、都江堰之间,多次自费采购物资,安抚灾民,搭建帐篷,帮助防疫人员消除隐患。


  十三日下午,王文忠得知四川汶川区发生了地震灾情后,立即从北京发回一封倡议书,号召芍药村的青年、共产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都积极踊跃报名,组织小分队赶赴灾区抗震救灾,村民们踊跃报名并捐款。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梁漱溟乡建中心八名大学生得知消息后,自愿加入队伍。十五日凌晨,王文忠率领二十三人的爱心救援联队,携带着村民们已经捐款八千七百四十元,九百二十六件棉衣、棉被出发,当天下午到抵达重灾区之一的彭州市。当地红十字会得知来意后,十分感动,并立即安排到彭州市的升平镇,并迅速建起了第一个援建中心——彭州救灾站。

  记者多次拨打电话,今天终于联系上了这支爱心救援队,随王文忠同去的芍药村党政办主任王建生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去灾区救援的情况。

  十五日,下午五点左右,他们到达升平镇初级中学。当地有很多的志愿者聚集于此,有本校老师、本校学生、当地村民、大学学生等。到达地点后积极与当地相关部门联系,根据当时情况确定了工作范围:捐献物资(包括:食物、药品、饮用水等),帮助装卸救助货物,分队搭建帐篷、看望安抚灾民,了解当地及周边情况等。一天的匆忙赶路和工作,晚上八点多用晚餐,九点多钟王文忠带领村民和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再前往升平中学附近居住区安抚灾民。

  同时经商议在都江堰市的一个乡开新的救助站,暂定需要十五人左右。因此队伍分成两队,一队留在升平的负责安抚灾民(升平是安置对口的重灾区小渔洞镇的灾民),另一队去都江堰的则在一线负责全面工作。当时彭州重、中、轻受灾镇14个,许多灾民无家可归或被困陷阱。

  十六日,兵分两路,一路继续留守升平,王文忠带十几个人赴重灾区都江堰市向娥乡,设立救灾援助中心,并连夜赶到成都购买帐篷、被褥等大量应急物资。最让他难忘的是有几个村子死了一千多人,很多人被困,一位大婶送我们出来的时候说不出话,握着我们的手伏在肩上哭,差点要跪下。

  十七日,向峨救援队打通一条上山小路,继续帮助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向受灾民众分发帐篷和扎篷布,尤其扎篷布是最急需的物品。

  十八日,在向峨乡爱莲社区,抗震救灾联队一线临时党支部成立,王文忠任副书、与其他五名党员组成的前线小分队,随时准备赶赴汶川。

  下午,芍药村两名村民与王文忠北京公司的一名人员押运三辆物资车,将灾区急需的帐篷七十顶、大米五吨、棉被二千套和二百捆扫雨布运往救灾前线。

  十九日,第一个炊事班成立,队员们吃了四天面包后,终于喝上了稀饭。继续深入小鱼洞镇四个村安抚村民,统计安置情况和灾民需求。同时两位心理医师随行,三名当地女孩也加入爱心救援联队。

  二十日,协助社区组织受灾群众领取救灾物资时,有个小孩不停地哭泣,在一旁的联队队员代庆平赶忙安慰逗他别哭。几天以来,救助点附近的受灾群众已与这支救援队变成了互相关心的邻居。

  “直到今天,王文忠书记身体还好,只是脸色较黑,晚上都是等所有人员都睡下,他巡视一遍才去休息。队员们都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身体都没有问题”。王建生对记者说。

  截止今日,这支二十三人的救援队分成两队,一队在彭州重灾区小鱼洞镇,另一队要前往都江堰重灾区虹口镇。这两处房屋倒塌情况严重,有的村子人员伤亡惨重,在虹口镇道路两旁的山体泥石流现象令人触目惊心,几辆车被砸毁在路边。目前危险的救人工作全部被军队接管,队员们主要是帮助政府搬运物资,帮老乡们搭建帐篷、搬运家用物品,还帮着防疫人员消除瘟疫隐患。

  据了解,王文忠在北京雅宝路这个中国最大对俄服装贸易市场里,拥有固定资产亿元,是北京雅宝路裘皮协会的会长。二00五年,投入一百万,建立了“北京大学王文忠——王天成奖学金”,用于支持北京大学学业成绩优异和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研究生完成学业。为造福家乡,他毅然放下生意,回村做了村支书,很快改变了家乡面貌。
(责任编辑:张庆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