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 80后的感动中国
◎文/《青年周末》记者
汶川地震,天地同咽,国殇至今满十天。
十天里,总有这样一些人,会以他们的语言、或表情、或作为,闯入我们的视线,几乎每时每刻。因为每时每刻,所以他们其实是很多人。
他们在这次地震中的名字,是遇难者,是救援者,是志愿者;他们的职业,是军人,是学生,是教师,是医生和护士,或者没有职业,或者有,但我们不知道。
当我们把很多泪洒给他们,把很多敬意献给他们,不经意间,我们发现他们之中的很多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符号,他们就是那个首次被用代际命名的群体,他们叫“80后”。
在共和国史上最大的地震灾害中,被安了叛逆、自我和冷漠标签的80后,他们中的很多人,以职业或非职业的姿态成为这次事件进程中的主角。
他们:
是在废墟下大声笑着说“我现在活着,我很高兴”的大眼睛女孩乐刘会;
是坚持了73小时不言放弃,却在被抬上担架那一刻终止了呼吸的“傻瓜”陈坚;
是用自己的奶水喂养孤婴的女民警蒋小娟;
是背着病人转移导致自己流产的护士陈晓泸;
是用自己的躯体去护佑孩子们的爱美的女教师袁文婷;
是和埋压在废墟中的女友讨论婚礼形式的郑广明;
是帮助空军找到降落场的张琪和左婷;
是写好了遗书,然后从超出平时训练高度5倍以上的5000米高空纵身跃出的15名伞兵;
是冒险挺进灾区、在余震不断的废墟上以命救命十几万普通士兵,他们的军衔是:列兵、上等兵和士官;
是捐血长龙里最大的构成;
是志愿者队伍里最有活力的一群;
……
原来有情怀,原来很勇敢,原来懂大爱,原来能作为。汶川地震以其惨烈和悲壮,摧开了很多封闭和坚硬的心扉,也以很多生命奇迹的创造和展示,搭建起一个无比生动的生命教育的课堂,引导和实施了对很多年轻心灵最有力的救赎。于是,80后这个群体,以他们重新自我诠释和定位的共和国公民的身份,以及以公民身份的作为,得到了社会的重新检视和评价,并注定会以此进入2008的共和国记忆。
当死者入土,当大地平静,当悲情稍息,当课堂里可以容下平静的课桌,当生活重建秩序,也许我们会再见80后那些曾为我们熟悉且诟病的特质,但我们知道,他们很多人的内心,一定与过去有些不同。可能多一点积极,可能多一点温情,可能多一点坚持。
悲悯和珍惜,感恩和分享,责任和担当,如果原来没有,可能自此会有;如果原来有,自此一定更多。
三日国悼结束,国旗重新高扬,今天。
在这个日子,我们以这个专题,祭那些感动中国的生命流逝,记那些感动中国的温暖和坚强。
因80后,为未来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