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两名护士灾区护理58名重伤员

  本报特约记者 董景峰

  凌晨1点钟抵达成都,8点钟进入工作岗位,9个小时一刻不得闲地护理、观察受伤灾民。有的护士长上午工作4小时后,夜间又值了9个半小时“加强班”。“来了就是来干活儿的,这时候还分什么职务和年龄?”哈医大一院来川援助的护士对此早有准备。


  一人围着8名伤员转

  22日,中午,华西医院。记者几经辗转找到哈医大一院几位护士。按照医院安排,他们按专长分派到各个科室做具体护理工作,无论职务与年龄。

  首先找到的是第一住院部日间病房骨科护士李艳辉。她所负责的病房共有8名伤员,从早晨上班一直忙碌着,换药、监测血压、冲洗伤口,定时为伤者翻身。见面后简单打了个招呼,李艳辉便转身投入工作。记者看到,患者伤势都十分严重,有的整个小腿的肌肉几乎被掀开,有的小腿上安装着固定架。伤势最重的一个小伙子失去了右腿,今年他才19岁。

  与普通护理相比,李艳辉要时刻注意观察这些重伤员局部血运,经常拉起伤者的手查看指尖颜色;对于一些大面积创伤、经过取皮抑制手术的伤者,还要时刻冲洗伤口预防感染和肿胀。因为前来增援的医护人员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华西医院原有护士更多地承担着取药、配药等工作,护理几乎都由来援护士完成。

  五旬护士长一线奋战

  记者说:“你们的工作强度太大了。”李艳辉的脸有些灰黄:“这算什么,我们几个护士长也一样这么"骨碌"。”

  在同一病房的另一个房间,工作的是哈医大一院护理队的领队、48岁的脑外四科护士长马晓燕。她不仅有着丰富的颅脑外伤救治经验,而且在骨科工作多年。

  “在这里我就是普通护士。来干啥来了,就是干活儿来了。”马晓燕说,她算是年轻的,这支队伍的党小组组长、哈医大一院的骨科“老护士长”郭清阳已经51岁了。

  在哈医大一院首批来蓉的队伍中共有21名护士,见到郭清阳,记者才知道这个单数的来历。出发前,当郭护士长带着医院选定的本科护士开会时,得知灾区最紧缺的就是骨科护士,她当即请缨随队出发。在来川的飞机上,周晋院长决定成立党小组,郭清阳当选为组长。

  这里没有一个轻伤者

  也许因为面相太年轻,43岁的口外一科护士长郭伟光到达当天就在工作一上午之后又值了一个“加强班”。“可能因为我也在骨科干过,护士长看我还不算太外行吧。”

  当天晚上,华西医院口腔科一共有44名伤员,由郭伟光和另一名“本家护士”负责。当晚,该科又转进了14名伤员。“我们这里没有轻伤的,稍轻一些、病情稳定的都会陆续分流到其他医院。”

  除此之外,病房中的患者还有很多要接受手术,护士必须做术前准备,术后接回时要加强护理和监测。郭伟光迎回“加强班”中最后一个手术患者时,已经是22日早晨7点半了。

  相比之下,ICU病房的护士王慧似乎最轻松,她只管一个病人。当记者让医生找她出来时,她只在门缝里打了个招呼:“现在太忙,午休时候再说吧。”

  中午,王慧告诉记者,她护理的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除了颅脑外伤之外,孩子的双上肢骨折,意识不清。要手术治疗,必须等到她的意识恢复,这个孩子极有可能被截肢。

  到11时许,队伍中唯一的男护士丁庆彬随台做了两台手术。他说,这不算很累。此时,手术室的“本家医生”告诉他,成批的重患随时会到,该院一天最多做了286台手术。

  华西医院院办唐力介绍,截至22日10时,该院住院震灾伤员共1971人,其中最大102岁,被埋时间最长达196小时。不过这个数字很快就会发生变化,每天都会有新的伤员转到该院,好在全国各地的医疗志愿队在不断进川,目前在该院的支援医护人员已达280余人。
(责任编辑:刘晓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